如何把一个灵光一现的想法转为一篇文章

很多时候,我们脑中会闪过一些片段的想法,有可能是一小段文字,也可能只是一段话。

捉住这个灵感,写下来,却发现前后不知道要写什么,好像一段话就表述了自己的思想,但这样就丧失训练思考、练习写作的好机会,这篇文章就是提供一个方法,可以有效的扩展这片段的想法,当然,方法不只一种,也许你有其它的作法也不妨在留言分享,让大家一块成长。

我称这个方法为:核心审题法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周末时,我无意间翻到之前的读书笔记本,一页页翻过去,冷汗却涔涔流下,没想到看过那么多书,那么多改变生活与人生的知识,都被我记录下来,然后尘封,心中只想着:「学了这么多却没有任何行动,实在是不对,下次应该有些具体的行动!」当时,也就这样。

但,午饭时,这个想法又默默的出现萦绕在心中,我不禁思考:「这感觉可以写个文章啊!」但想了许久却没推敲出个所以然来,思绪又飘到这次的主题:「要怎么样才能将这个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一篇文章呢?」

后来,刷着看到一篇有关如何定标题的文章,好像触动我什么,就这样,核心审题法就在我的脑海中慢慢成形。

首先,第一步就是抓住核心,先想出这段文字、这段话的核心主旨是什么,而且还必须用非常简短的一个词来说,例如我当时就把「学了这么多却没有任何行动,实在是不对,下次应该有些具体的行动!」浓缩成「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或更简单一点,就「知行合一」,至于写些什么后面会再提到。

再来,就是审题的步骤了,这就有点像是写作文的感觉,但又不那么一样,这个题目是根据想法订出来的,跟考作文的时候一个莫名其妙,横空出现的题目是不一样的,我们已经大概知道要写些什么了。

我会将题目先粗分成单项与多项,下面介绍两种不同的分类下的细分类和他们的写作套路

如何把一个灵光一现的想法转为一篇文章_第1张图片

一、单项:分成三类。

1. 主词与状态,例如:拉不拉多去上学

这种语法,主人翁就是主词,也就是拉不拉多,而后面就是描写这个故事的主轴,因此可以从「为什么要去上学?」、「上哪间学校?」、「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学到什么?」等方面去描写。

2. 形容词与主词,例如:干净的厕所

这时候,文章就应该侧重在形容词的部分,也就是干净的,我们可以先大略的介绍一下厕所的环境,再来就是「为什么会干净?」、「要怎么做才可以达到干净?」、「干净能够让使用者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去发挥。

3. 动词与受词,例如:取得高分

这种文题很常出现在干货文,其它还有:获得成功、赚大钱等等,即使题目可以订的更花俏、更吸引人,像是:「做这3件事,我从默默无名挤身名流社会」、「3年轻松入账100万」,这些核心概念其实都等于前面简单的说法。

这种文题最重要的就是前面的动词,也就是「取得」,因此内容不出「取得的先决条件(例如:心态、能力)有哪些?」、「怎样做才能取得?」、「取得之后能够带来什么?」。

二、多事项:分成五类。

1. 因果,例如:坚持能够带来成功

这种题材,必须从因写到果,当然也可以在一开始就先讲果是什么,再慢慢剖析原因,但大方向是不变的,不能任意跳跃,因此,从坚持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坚持能改变什么?坚持如何影响人的成功?成功的意义这种逻辑顺序去描写。

2. 选择,例如:爱情与自由

这种题材没有一定的结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主观性比较强。重点在于扬A抑B,强调选择者的好处,说明放弃B的道理,让读者相信A才是正确的选择,从而行出你所期望的行动。

3. 对立共存,例如:成功与失败

这种情况下,两者其实是有很深的渊源,所以重点不应该放在扬A弃B,而是找到两者的同一性与平衡,因此以成功离不开失败、失败也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等角度来描写是比较适合的。

4. 对比相似,例如:自信与骄傲

这种题材跟对立共存有些类似,但其实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因此着重点就必须是差异性,越是细微的差异,就越需要作者去挖掘,文章就可以先概略的介绍类似的地方,例如:自信与骄傲在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会给人相同的感觉。再深度切入各种不同点,例如:自信是有凭有据、骄傲却是空穴来风等等,最后以如何从骄傲转为自信作为结尾,就能形成一篇文章了。

5. 依存,例如:知行合一

这种依存的关系是A能导到B,B也能导到A,两者是有来有往的,构成一个网络,因此就必须分别去写两者的连系有哪些方式,例如:学习知识才能有行动的能力、行动是获得知识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希望大家看完都能有所收获,增加写作的能力和动力

留言是思考的第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把一个灵光一现的想法转为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