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是科幻小说界的六小龄童

2018年年底,GQ做了一个专题讨论——通往未来之路,把“未来已来”中的烂俗拿捏得很到位。下方小标题——技术如何改造人类,让人心里惶惶的。一般来说,我们(人类)的目光始终要聚焦在我们自己身上。用技术做主语,颇有机器人占领地球后商讨人类处置会议之感。

如此不平凡的专题,势必有更加不平凡的嘉宾。潘石屹(aka张欣老公)和刘慈欣(aka地球先知)二人,西装笔挺,讨论人类未来命运。人类银河帝国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刘慈欣这样说道“你会发现,让人宅的那些技术发展得都很快,开辟新世界的技术发展得都慢。这很危险,对人类来说这是不是一个陷阱?谁也不知道。”

他又说道“现在科幻的大趋势就是这样,咱们心目中的那种科幻,我们老科幻迷心目中的那种科幻已经变得边缘化了,不太主流。像现在我的这种写法已经很边缘化了,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你看看别的作家写的东西,像我这样的已经不多了。”

作为“开辟新世界的技术”的外行,刘慈欣为“新技术”们忿忿不平;作为“科幻小说”的内行,他却拒绝接受科幻文学的新浪潮。如此深邃的复杂,如此扭曲的矛盾,如何融洽地出现在刘慈欣油腻中年大脑里?其实答案很简单,和千万个在各自领域里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中国人一样,刘慈欣的目的是建立起高高的壁垒,垄断这个市场,做一个科幻界的六小龄童。说自己的话,越说越响,让别人无话可说。


青年才俊戈培尔在海德堡大学里看尼采著作时,想必内心有个小人在搓手鬼笑。垄断话语是如此简单,只要让大家相信三点1.德意志文化失去了生命力(危机)2.犹太人的“堕落艺术”正在污染德意志(敌人)3.法西斯能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权威)。危机,敌人,还有树立权威救星,这是用来制造完美话语垄断的原料,但是戈培尔不小心在里面加入了太多谎言,于是诞生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集权文化。

青年猴戏才俊章金莱在绍兴木板宿舍里等父亲拎着热水瓶给他洗脚时,或许心里也有个小人在搓手鬼笑。垄断西游记文化是如此简单只要让大家相信三点1.优秀的西游记文化正在被胡说乱编,人妖不分,是非顛倒(危机)2.现代影视工业让孙悟空交了好几个妖精女朋友(敌人)3. 我演吴承恩从28岁到82岁,猴王精神就是拼搏进取(权威)!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青年国企才俊刘慈欣刚打扫完单位办公室,准备下午找借口回家拉煤,突然大庭广众之下搓手鬼笑。垄断中国科幻小说界是如此简单,只要让大家相信三点1.现在科幻文学不行了2.关注现实的科幻(国外)体现了人的堕落3只有看星辰大海的(我的)科幻的人才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未来人,是Übermensch了!

待我喝口水逐条批驳。


世界科幻文学真的不行了吗?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文学类型(genre)这个概念。小说可以分成许多类型——科幻、青春、官场、穿越、宫斗等等。一种文学类型独成一排,评价小说,需要在小说的类型下做评价,超出类型,评价就失去了价值。宫斗小说的剧情大体相似,人物也很刻板,但你不能就此给某本宫斗小说打低分,因为作为类型文学,它就是一种固定的文学创作形式。俗套的故事,雷同的人物是它最大的卖点,它满足了类型读者的一切要求。同样的,混淆类型去做评价也不可取。你不能因为某本宫斗小说中缺少修仙情节而打低分,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类型文学。

经过两百年的发展,科幻小说涌有非常非常多的子类型。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朋克三兄弟:生化朋克、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再比如去年大热的电影黑豹,就是非常典型的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从非裔的视角,来描述我们的未来。还有启示录与后启示录、人工智能危机、异星入侵、近未来、乌托邦敌托邦、星球改造等等等等子类型。其中当然有刘慈欣偏爱的太空歌剧(space opera)。

太空歌剧类型文学上世纪30年代快速成熟,并在50年代到60年代经历了非常长的一段黄金时期,诞生了大量经典作品。如今,太空歌剧类型文学死了吗?并没有。打开亚马逊,进入books,点击左侧栏Science Fiction & Fantasy,点击子菜单Science Fiction,点击子菜单space opera。VOILA

刘慈欣科幻小说发展持悲观态度的原因是,太空歌剧没有收到足够重视,大家的眼睛没有齐刷刷看太空歌剧,雨果奖星云奖没有把奖杯统统丢给太空歌剧。我认为刘慈欣是一个非常自私专制的人,他希望全世界都喜欢他喜欢的认同他认同的,当出现比他更强的人物时,他的喜欢和认同又随着alpha 跑远了。和中国大部分中年男人一样,还是个婴儿。

结论很明显,科幻文学没有走下坡路。太空歌剧经历非常长的一段黄金时期,非常成熟,再写下去没意义了,于是就成了一种类型文学。富有创意的科幻作家们,拿起笔开拓科幻的边界,寻找下一个类型文学。太空歌剧没拿这奖那奖,恰恰说明如今科幻文学充满活力。反过来讲,如果你点开京东图书科幻一栏,你才能体会什么叫死水一潭,什么叫垄断。


关注现实的科幻没有价值吗?正如刚才所言,跨类型评价没有价值。刘慈欣认为关注现实的科幻没有关注宏大的星辰大海,所以没有价值。像是受了打击创伤的病人反复呓语。

这里要插一句,如果剥离刘慈欣三体一的科幻成分,这本书,可以被归类在伤痕文学中。刘慈欣大概得了PTSD,他对偏离的“黑暗森林”抱有执念,不停重复反复。丛林是旧世界的律法,刘慈欣的人生毫无意义的在其中度过了青春岁月,他不甘心这份虚无,于是悄咪咪藏了一片在衬衣口袋,放在贴近心脏的地方,带进了新世界。可没想到,嘿,这新世界是旧世界2.0,这可高兴死他了,把碎片正大光明贴额头上,蒙住自己的脸,包裹全身。我想,我要是他我也会很快乐。

“关注现实的科幻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扭曲成“科幻应不应该关注现实”。如果你开始思考后者,停一停,这是一个陷阱。不存在“应该不应该”,请你想想清楚,不存在!你只能讨论“科幻有没有关注现实”和“科幻会不会关注现实”。科幻该关注什么,是由作家、作家共同体、读者、读者社群、图书市场、图书销售商、网络渠道等各单位搭建的有机体决定的。从作家角度来看,他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出版自由,但也要考虑销量、受众接受、奖项等等。从读者角度来看,他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也有林林总总的考虑。总之,这个问题不要去考虑。It’s a trap!


原以为刘慈欣会像大熊猫保护一样,明星物种带动其它物种;没想到刘慈欣像大熊猫一样,一枝葱郁旁枝枯萎(这个叫什么效应?)。

类型文学里,玄幻比科幻更加有活力。这就是刘慈欣有意垄断的结果。刘慈欣有非常广大坚固的读者群体,可以藉由三体了解其它科幻子类型,寻找属于自己的科幻。但刘慈欣把科幻死死固定在太空歌剧上,锁死在自己的作品上。或是利欲熏心或是弱智短见,他相信旧世界的丛林,不相信新世界的共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慈欣是科幻小说界的六小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