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来了个“霸气”护士长(051)

患者不关心你知道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关心你对他们有多在乎

晨会交班,护士对昨天出诊病例一一进行交班,听到一个病例,林洋心中一动,怎么回事?

这是一名从摩托车上摔下的病人,有酒精过量,从现场接到医院,花了30分钟时间,有生命体征记录,却并没有建立静脉通道,病人拒绝住院,拍了CT却显示颈椎骨折。

“上了颈托没有?”林洋问夜班护士。

“没有,医生只瞄了一眼病人,就坐前面了,既没说打针,也没上颈托。”护士嗫嚅着。

“知道了,你夜班辛苦了,我来查下这个案例。”

结果显示真的如夜班护士所言,这名颈椎骨折的病人除了上监护、给氧,其他的没做。

在往医院转运途中,出车医生当时考虑到现场离医院距离较近,院前急救只是简单的处理:吸氧,途中监护,交代病情,没有交待护士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也没有按急性创伤的要求为病人带上颈托,未建通道一是考虑时间较紧,二是病人病情短时间内判断不清,不好用药。未戴颈托是觉得不太可能颈椎骨折。

想当然的结果自然是出现意外,幸好病人及时住院,没有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出车护士只是在遵医嘱,配合该医生的工作,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也就是吸吸氧、测测血压、协助转运病人等等。

在院前救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基层医院的救护车里并未配备大家期待中理想的急救设备,如血糖仪、监护仪、除颤仪等,只有简单的,如担架、氧气和抢救箱等装备,像上述案例中的这种情况,病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车上没有心电监护,判断病人是否有生命体征,只能靠急救队员的基本功:望触叩听,况且,在院前,救护车开起来车厢颠簸震动,完全打破了病区里的那种安静无打扰的环境。

院前急救,考验的是急救队员急救时初筛疾病的实战和应急能力,在各种检验检查还未做,各种医疗护理文书都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在紧急条件下,真的不好一下就诊断出是什么病,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昏迷病人,在不能排除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情况下,院前急救是必须的!

但是,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怎么处置更合理呢?尤其是作为一名院前急救护士,怎样才算优秀呢?林洋觉得有必要在科内再学习培训下。

1、勤动手

首先是迅速采集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采集贯穿整个院前急救。

一个有急救实践经验的出车护士,不会被动等待医生下达医嘱才动手。就拿上面的昏迷病人,考虑是脑外伤的急诊患者,护士人员第一时间应该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用手电筒查看患者瞳孔情况,间接评估病人有无脑疝出现。

其次是按流程完善护理措施:情况不明时,医护宜按流程进行操作,避免病人出现意外伤害,

作为急救队员,依靠的是救护车上有限的急救资源,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护士要及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此起可以选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静滴复方林格氏液,抢救的时候推药有静脉通路很关键!

林洋很佩服边开车边穿刺的急救护士,但是这样风险高,不仅成功率不高,还容易造成护士针刺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在行驶的救护车上穿刺。

不管怎么样,救护条件简陋也好,面对这样的昏迷病人,只要是病人在救护车上,这样的病人必须要有治疗,必须给氧、立即建立液路,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不然病情进一步加重时会很狼狈,还要看情况是否行气管插管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是急救护士的两项最基本的救护工作,然后就是监测生命体征,有心电监护就很好办,然后测血糖,看瞳孔,查巩膜,就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可以协助医生排除很多病了。

也许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出车医生的意思还包含着:情况不明不敢开通静脉,免得万一病人猝死,家属说你给“打针”打死的。但其实只要病人死了,家属想闹事,你不开通静脉难道就不会被挑刺了吗?那时候就更有理由:没尽力抢救,危急情况不作为,你依然逃脱不了责任。

按流程医护配合上颈托可以避免病人颈椎再损伤,上一个颈托,医护配合不过2分钟时间,却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可能受到伤害的颈椎。

然后是全力配合抢救:在现有条件下,院前急救时护士一定不能懒散。

救护车上,该做的都得做,测量血压、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都要做,否则迟早会有麻烦的。急救队员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大家一定要镇定。忙碌,但不能慌乱。努力使自己处于一种很忙碌,一直在给患者抢救的状态,给病人家属一种急救人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感觉,尽量做好自身工作,少让病人家属抓到瑕疵。这样,院前急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病人家属也能更好配合急救。曾经有一名护士在给一名死亡病人打心电图时,报告医生没有电极片,其实急救箱里明明备好了。这名护士后来抱怨当时医生总是指挥自己干着干那,自己慌了神,结果病人又被拖回医院,重新做了心电图。这名护士的抱怨毫无现实意义,如果长期以这样的疏忽对待工作,很难不出问题。

2、会说话

巧妙告知患者病情:及时、简洁扼要

在做好基本救护措施的同时,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医患沟通,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做好医患沟通,同时不清楚时也不要自作主张,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曾经有1名护士在给一名医生已经宣告死亡的病人打心电图时,哭泣的家属询问护士病人怎么了,护士误以为家属对心电监护仪的运行有质疑,急忙回答说没事,结果引起较大误会,差点导致现场病人家属与医生冲突。

适时抚慰病家情绪:对病人的轻声安慰与关爱,可让因病痛而痛苦的患者感激不尽,久久难忘。

急救站是医患冲突“高发地”,若护士忽略与病人的沟通,忽略病人的身心感受,则会影响病人和家属对急救队员的信任度和评价,导致护患关系淡漠,极易发生医患冲突和纠纷。

安慰病人是护士的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急救医生的份内活,包括告知、签字、交代病人病情。它囊括很多方面,包括语音语调、谈话技巧、语言技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不同的情况下,护士要灵活机动地适时安慰病人,抚慰病人家属出现的各种激动、紧张、焦虑情绪,交代病情必须强调到位、切中要害、简短,让家属先期有个心理适应的过程。

病人在车上晕车呕吐,护士退避三舍,指挥病人家属干这干那,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发生冲突。

3、会动脑

急救设备适时使用:危重病人没用监护,仅凭听诊和初步判断,很难掌握病人病情变化。

院前急救时,最常用的、少不了的急救设备,都是由急救护士使用和实践。只要是急救一线需要的,护士都可以大胆使用急救设备,接下来的急救工作就好做多了,只要按着院前急救的流程去做,按规范做。

但是护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仪器设备无法保证百分百运行成功,比如心电监护仪,可能会由于长途行驶或者颠簸出现故障,护士宜做好解释工作并用其他如血压计、听诊器进行代替。

培养评判思维能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下步该怎么合作。

院前急救是团队协作精神很强的工作。在呼救现场,面对复杂多变、情势危急的情景,在医生忙碌、开动脑筋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忽略一些必要的处置和救治措施,一个有经验的急救护士,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只会被动的执行医嘱,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能动,这是急救护士的短板。

救护车上,病人反复诉胸痛,护士宜测量双上肢血压,排除有无主动脉夹层,以便医生针对性用药。而不是仅仅简单安慰:“我们快到了,还坚持一下。”

医生在做CPR时,护士就应及时准备肌肉注射肾上腺素。而不是手足无措在旁边不知怎么办。

在这月的培训上,林洋结合这个案例,和护士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大家深以为然,其实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下班后不用担心被护士长呼叫,是护士们内心真实想法,如果是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帮助到病人,何不认真一点,职业一点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急诊来了个“霸气”护士长(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