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科技产业正在翻页

  在“中国制造 2025”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今年,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核心部分,已经草蛇灰线般串起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脉络,那就是国产自主可控替代

  尤其是在信息产业上,过去两年中兴、华为的遭遇,已经全方位触发了整个社会对于自研核心技术必要性的“感受器”。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有着更形象的解释:“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线路图中,国产 CPU 、集成电路、国产 Linux 等重要产物的问世 ,背后都有倪光南的身影。如今,这位被称作是“中国 IT 产业第一赤脚企业家”的院士,年逾八旬仍奔走在推动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可控替代的前线

专访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科技产业正在翻页_第1张图片
倪光南院士接受 DeepTech 采访。来源:DeepTech

  近日,倪光南院士接受 DeepTech 独家专访,深度解读了眼下暗潮涌动的自主可控替代产业新浪潮,尤其是今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鸿蒙的问世。

  现在,操作系统、芯片、基础软件、云计算等技术和产品都已开始迈向自主可控替代的“新长征”,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似乎也在推进相似进程。日前,有消息传出,美政府正急切地要在其国内扶植 5G 设备厂商,以抗衡中国通信巨头带来的竞争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倪光南院士认为,国内科技产业过去长期存在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维是时候做出改变,今天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而在自主可控替代的大趋势下,创新的中小企业一定有望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以下为独家专访内容:

  一、自主可控替代或引领下一波洗牌浪潮,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围在即

  DeepTech:你现致力于推动我国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现阶段我们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倪光南在截止到 2019 年 9 月 15 日的一份全球 ICT 企业排名中,与一众上市公司相比,未上市的华为估值为一万三千亿美元,位列第一,接下来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阿里、腾讯、三星、英特尔,在这前 10 名中,一共 3 家中国公司、6 家美国公司。所以说,在 ICT 领域中国整体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发展依然严重受制于美国。

专访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科技产业正在翻页_第2张图片
*图中有误,腾讯总部应为深圳

  我们的网信产业“短板”主要是在芯片和基础软件(包括 OS 和工业软件等)方面,“长板”则集中于互联网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如 5G)。

  造成这些现象的客观因素主要在于,国外比我们早发展很多年,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另外,外国还对我们实行禁运封锁。

  主观因素主要在于,我国科技产业长期存在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重硬轻软”的思维以及“穿马甲”问题

  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上有很多教训,有的领域我们也做得很早,但是没有坚持走下去,我国的 EDA 软件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 1988 年国家就启动了“熊猫系统”EDA 项目,但 1994 年巴统取消对中国禁运后(冷战时期西方成立的“巴统组织”,长期对中国实施禁运),有关方面就停止了对国产 EDA 的支持,中国 EDA 产业自那以后陷入发展低谷。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而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今天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现在这个逻辑要倒过来。

专访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科技产业正在翻页_第3张图片
中国网信领域长短板。来源:倪光南

  DeepTech:中兴华为事件以后,有些本土企业可能调整自己的定位战略,例如芯片国产化、自研化,你看来这个浪潮中有哪些误区可能要注意?

  倪光南整体来看,现在这个形势下,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把关键核心技术卖给你,所以这个大方向是没有错的,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国产软硬件的发展都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注意,我们还需要开放创新。

  最近领导人提的四个坚持中,最后一条是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要安全可控也就是要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这主要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而一般情况下则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创新的优势,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分。

  但是,这两个选项一定是并重的,千万不能偏颇。

  DeepTech:自主可控大趋势下,大型企业更容易受益,还是中小型企业更有机会?或者对于中小型企业,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

  倪光南总体来看,既然有自主可控的要求,实际上给一些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更公平的竞争。这些公司也许整体的产品服务水平不如大公司,但是在自主可控上做得比较好,比如在特别强调安全的领域,也是有很大机会的。尤其是对于关键核心技术,能否满足自主可控要求,往往具有一票否决的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对我们禁运,这使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也更易进入市场,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

  我们现在主张自主可控,创新的中小企业一定更有机会。当然,国产核心技术和软硬件必须具备替代进口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往往比老技术好,因此国产自主可控替代不一定是“落后替代先进”,而往往是先进替代落后。

  二、谈鸿蒙的未来:中国市场先燃起燎原的“星星之火”?

  DeepTech:在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上,不得不提今年华为发布“鸿蒙”,你此前也曾发表言论表示,中国在突围操作系统上技术并不难,但是可能在生态建设上会比较有难度,做好这件事情需要哪些因素?

  倪光南如果仅就“鸿蒙”这一个产品来说的话,未来的生态系统将是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它需要有市场的支持,也要重视市场的支持,创新需要和市场的引导结合起来

  现在,一种新的技术诞生,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相比,有时在技术本身的差距上并没有那么大,但由于市场已经被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地占领了,在这之后新出现的技术,即使技术不存在特别大的差距,但由于没有足够用户去形成生态,它同样很难被市场接受。

  生态建设的问题,究竟是先有用户还是先有应用,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看来,要在市场上给国产核心技术以支持,帮助应用的发展,使生态更快成长起来。

  为此,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

  这两项工作,研发力度的加大显然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市场化引导也很重要,可以先摘出一部分市场,为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

  正如现在国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政府的信息化等,优先采用新的国产创新技术。这个市场看起来只是整个市场的一小部分,但是中国的优势正在于体量很大,政府办公应用的范围看似很小,但在中国大市场的背景下,政府机构、公务员群体使用的政务信息化的应用电脑数量就已经能到千万量级,几乎可以和欧洲一个国家全国的市场相比。

  我们也已经看到,政府政务中,一些国产操作系统、国产 CPU 已经得到应用,包括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等,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所以,我认为,市场化引导在中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和国家层面的共识有关,这也是近期行业内许多力量都在推动的一个事情,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DeepTech:具体到鸿蒙,华为可以做好这件事情吗?

  倪光南我认为,从华为整体来讲,无论是芯片、软件其都有足够的实力。目前在国际上,它的产品以及技术服务已经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他们本身技术的水平没问题,创新能力也足够强。

  此外,华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很大,如果能够通过中国市场的磨练去提升其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并改进,我们对它的前途还是很乐观。

  DeepTech:你如何评估鸿蒙对于国外开发者的吸引力?

  倪光南首先,我想仍是中国自身市场更容易达到期待,正如 5G,中国虽然并不掌握 5G 所有的标准或者专利,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专利,就不会被人轻易地卡脖子了。

  通过在中国首先试点再推广应用,我们的 5G 技术已经更加成熟,同时世界有些国家也在用我们的 5G 技术建基站进行实验,这将是具有带动性的。将来中国这个市场也会成为很好的样板,像 5G 很多新的技术有机会从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所以,不排除鸿蒙也是依照这个逻辑走出去,既在中国市场上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将来走出国门也是可能的。

  中国的高铁也是这样的例子,它在中国市场应用并且得到很好的推广,现在作为国家名片通过“一带一路”等不同途径走到了世界前面。

  DeepTech:你如何评估 AI 在国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尤其 AI 芯片?

  倪光南目前,国内强项在于应用,已经有较多的 AI 应用,如刷脸、声音识别、机器翻译等等。但是在原创技术研究方面,基本都用的深度学习技术,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还不够,国内还是缺少原创性的、基础性的研究

  当然,通过大量的应用、市场需求引导,倒逼基础创新是有这个可能的,但另一方面说来,作为主管部门、高校等也要积极鼓励基础研究、原始创新。

  现在深度学习已经暴露了一些瓶颈,包括需要大量的标注、依赖大数据等,包括深度学习仍然缺乏解释性的“黑盒子问题”,这也是我们普遍的担忧。我们希望看到人工智能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的、多样性的技术,例如出现非大数据、非深度学习上的创新。

  在 AI 芯片上,根据芯片行业的一般规律,近几年 AI 芯片投资很热,但其实风险也比较大,未来不会有很多家能够做到很成功,所以我并不主张市场一窝蜂地投入 AI 芯片,特别是同质化比较严重的方向。已经有像谷歌、华为、寒武纪这些成功者在前方,除非有明显的创新,类似的 AI 加速器可能不会再有太多的新机会。

  DeepTech:作为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献礼,你也在近期主持发布了一套新书《科技改变中国》,介绍了中国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高铁和能源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诸多的科技产业中,为何选择了这几个方向?

  倪光南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以来,我们要将这 70 多年以来的科技成果选择一些特别重要的成果进行展示,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个启发。

  这次的六本书也覆盖了很大的范围,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已经显现出它们的引领作用,很可能引领今后新的科技革命。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很多重要公司都是大数据的引领者,所以大数据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至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我们目前的信息基础设施,把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活各个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发展特别快,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从跟跑发展到并跑,在地位转换过程中的进步是特别明显的。

  再说高铁和能源,高铁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新名片,而且大家也能感受到高铁给出行带来的极大便利。这对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对经济的带动,对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很重大的作用。

  能源一方面是我们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能源也是新科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所以我们选择的这六个方向,都有相当的代表性。当然,我们也还在准备后续的新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访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科技产业正在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