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个大学生的自我修养(Connecting the dots.)

(写在前:这是本人上大学之后第一天开始就有意无意地每日“三省吾身”的思考,同时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和价值。另本人即将大四,准备考研,未来可期,路还很长。️️)

这些话不是鸡汤……想称它们为“鸡池”️,比鸡汤显得略有诚意一点,因为都是经历过后的总结。

好,如下正文:(按入学时间序列排序,内容均原创,部分内容有故事背景)


1.

军训教官告诉我们:犹豫是一种病,得治。另外,人类真是得寸进尺的动物。刚开始军训的时候,艳阳高照、烈日当头,我们站军姿、练蹲姿、走齐步、练踏步、踢正步,都不敢叫苦。觉得要是没太阳就是最大的恩赐,练啥都行。

过后几天有了阴雨,就开始不知足了,嫌踢正步累,走齐步无聊,练蹲姿苦逼。各种抱怨油然而生。后来分到了表演方队之后,不用踢正步了,连练坐姿都不想了,就想着怎么偷懒放松。

看看,人的适应力多么可怕。


2.

在大学,不再有人会帮你完整地搞定一个问题,因为你已经是成人了,要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务处并不是万能的,辅导员也是,班导也是,遇到的种种问题都需要自己去碰壁摸索解决。

首先,不想被组织蹂躏自己规律的生活,我想要自由充实。该上课上课,该自学自学,该吃饭吃饭,该锻炼锻炼,该休息休息。而不是为了学校活动翘课,为了临时会议误了饭点,为了参加比赛不睡午觉…我知道,人想要得到总得付出代价,但前提是我得愿意。我想要有利于自身提高的生活。忙碌奔波的背后是空虚,而我想用知识和健康武装自己。所以我的大学生活,决定计划用60%学习专业知识,25%学习课外知识(文学作品),15%锻炼身体养生,而社交锻炼能力是随时随地的,要善于展现自己。


3.

毛姆说,读书是逃避一切生活愁苦的庇护所。一本引人入胜的川端小说再加一只热水杯,确实可以使任何人对最严重的感冒满不在乎。

今天的第一次班级活动是烧烤,说实话我有点无聊于其中。理由,不太能融入烧烤和类似的烟火生活,我想一个人走走湖边,一个人听听风吹花田,一个人看看湖起涟漪?我想了很多。南湖没有家乡的东湖亲切自然,烧烤摊都是同样的毫无吸引啊。于是便早早的告辞回寝。

路上遇见一位中年红衣帽旅客,他热情地递给我相机让我帮他拍照,背景是美丽的湖面与酷似迪拜八星级酒店的帆船建筑。他笑得很真实亲切,我一路的沉闷仿佛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原来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在这种好天气下热爱着生活。我手中的《雪国》是唯一的慰借。

说起这本书,在今天还帮我看透了些东西。关于阅读,在此不欲多言,总之,读书不是用来卖弄的,读书也不只是为了讲讲故事,那只是你日前消遣时间的证明,许多著名作品你读了并不能借喻其中味。我虽读书不多,却一定品得深思得沉,至少气质上暂时能做到不被人看穿心海。

借昨天计算机课的肖老师一句引言,“平庸的人读书只是将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数据,而有思想的阅读才能将信息转化为智慧。”这与生平、经历、教养也有很大关系。


4.

在我看来,书和影视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小说、电影等以叙事为主,透过故事结合个人经历感悟出一些道理来;另一类是励志书知识书、开讲啦青年知识讲座等以直授道理为主,直接短时间内让你获取大量信息干货来涨知识,明白某一陌生领域的精髓,这更像是有着百科维基那种时效功能带功利的性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当然,随时放弃也不是一个好习惯,显得心浮气躁。所以,一定要当你快读到深处时再去决定这本书的去留,而不是只看书目或简介就放弃说无缘徒劳。

这就像自己的专业课,你都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专业就说自己没兴趣不想继续,凭什么有放弃的资格呢?当你了解了一本书后,觉得实在惘交一场,再分手再见也不晚,感谢它给了你一份记忆,一个对自己口味认识更深一层的教训。读书如识人,如交友。


5.

对于像被各种借口荒废掉时间这样的沉没成本,从经济学角度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它,reset, 别让放纵成为自然。


6.

在《肖生克的救赎》中,自由多么重要,充实多么重要,有丰富的知识更是重要。是安迪的金融知识、地质学知识、才智和逻辑救了他自己,“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翼太过光辉。” 做一个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有能力生存下去。

还有,体能锻炼也很重要,不然,安迪不可能爬出500里的下水管道。 在安迪的脑海里不断闪现这些词:make sense, library,芝华塔尼欧。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希望,而“体制化”是多么的堕落与可怕,它让人没了希望。我的大学也同样如此。


7.

我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玩手机和电脑,我明明知道不好,却漫无目的地玩着,得了拖延症似的。这一天下来,我躺在床上回忆:

“今天进步了么?”

“NO.”

“看了多少书?思想有什么深化的地方么?”

“A few, not too much. But please ignore it.”

这是我想要的感觉么?不,不是啊。但是,沉没成本还是发生了。这就叫劳逸结合地放纵吧,只能这么安慰自己。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希望自己明白,没什么太重要必须打开手机电脑的事情,就别去触碰它们。

对于自控力低下的人类而言,阻断他们前进的步伐就是这貌似能帮他们前进的电子产品。我们得学会利用它们,让它们对自己唯命是从,而我们绝对不能成为它们的奴役。


8.

一天我对自己说:把时间浪费在对着屏幕发呆上,你就做不成许多事情。比如看书,比如运动。你就会相对沦为一般的失败者,你想在四年后和这些有副厉害的嘴皮子人们竞争高下么?你搞不过他们的,你脸皮那么薄,又只会用事实说话。

是,你能力不比他们差,他们之所以变成他们,不是因为能力比你差,而是把时间耗费在不必要的无聊上面。那么,你现在还有事可做么??Go after it. 远离空虚,珍爱生命。


9.

某天晚上,心很闷,一个人去操场跑步。本以为五圈是极限,可听着听着音乐,呼吸均匀了后才发现还可以有第六圈。可能摘下耳机才是最要命的事。

一个人的时候,流完汗还可以流泪。郝劲松说过,“人连眼泪都没有了的时候才是真的一无所有。”不过扯远了,因为更要命的是歌曲节奏全是120拍的。game over.


10.

作为一个旁观者,大家都在叫嚣忙忙忙。天天在低头看,却没发现一个个圈子缠住了一个永远不能重复的高贵的灵魂。被体制化了很恼火,因为你退出后没了归属。所以我从来不敢踏进那些圈子一步。到大二从真正意义上说还没有至交,因为走出圈子的人太少了。


11.

请先变优秀再谈扩大人脉好么?不然一切都是在泥沟里拱动的泥鳅,圈子里联系来去对彼此未来也没有多大帮助,因为都不够优秀,不过依靠物理做功生点热。

当你像洪河里的游鱼般有力而自由时,人脉才是你掌握的力量与讯息,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在清澈的水里看清了一切,包括未来。


12.

不要让放纵成为自然,这话不是自己说的么。 趟浑水也够了,该洗干净身体离开泥淖了。又如那句,要么孤独,要么合污,要么堕落,要么救赎。懵懂是最耗时间和精力又没多大意义的纠葛了,它让你变得不清醒。

有时候,宁愿用孤独的双手找寻自己的意义,求得更大的沉静的喜悦。

就像电影《小森林》里说的: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13.

许多人到了大学觉得,当初离开的是天堂,问问自己,这话假不假。

当时厌倦的感情永远真实,你不是真的想回去,不然不会玩命地离开那儿,不会那么拼命地从这个围城冲向另一个围城。

我一直觉得,真挚热诚的人不该后悔。 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不想以后过上学习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惦记考研的类似姨妈乱掉的生活。


14.

白岩松说,任何事情,当你开始用“坚持”来约束自己时,已经坏了。

习惯是不用拼命坚持的。


15.

听了太多类似“加油,好好努力!”的话。

每次别人给我加一次油,我便紧张一分。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谁真的在意自己未来生活怎样。生活里绝大部分关心你的人,其实要么出于礼节性的嘘寒问暖,要么等着看你笑话,说完后他们还不是又投入到自己水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不可能一直惦记着。

倒是你,给脑中加了好多戏。

是太玻璃心、想多了,所以才会在意别人的期待与祝福,生怕辜负谁。其实最该怕辜负的人应该是自己,有问过那个自己的感受吗?真正希望你过好的人,除了自己,就只有你的父母了。而你的父母,他们才不会是那些让你加油、努力、向前冲的人呢,他们只想说:“希望我们女儿健康、幸福。”

况且,感受到这些语重心长之后,想不努力都难了吧。那些“社会人”和冷眼旁观的人,才是最不该放在眼里的。


16.

才发现,那些中学时代我以为爱学习的人,都不是真的喜欢学习。可能是因为目的性,可能是因为肩负责任,也可能是因为完成一段义务教育旅程的天命。压抑放纵的本能以后一旦他们有了强大的实力进行自由选择,也是最可能第一时间摆脱学习的人。

时隔多年,投入社会,再也不愿触碰学习和思考。可能将一种困惑的观念诉诸社会舆论的怀抱,媒介反馈成什么样就接受什么样,而从来没有再追问和思考。可能从一开始,那些人心里面,就没有真的承认过学习这回事。

如果是曾因为外界原因或者为了某种证明让自己变得强大,那也是出于一种愤怒和恶意。失去愤怒之后,我觉得他们部分人已经重新归于平淡或者平庸――他们本来的样子。


(未完待续)

简述:一个大学生的自我修养(Connecting the dots.)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我仍然感谢自己从进入大学后开始选择从简单的日记开始记录心情、写作、反思,这给我带来了清醒和灵感,让大学生活里不至于失去主心骨。

“当她开始试图用语言和文字梳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时候,终于意识到自己人生的悲剧,于是很坚定的要求离婚。”这是电影《麻烦家族》的描述。

――当一个人开始用文字梳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她得以看到自己真实的自我了。而这种看见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可以推动她做以前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想过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述:一个大学生的自我修养(Connecting the d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