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

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_第1张图片
Photo by Sunny

我和桑尼无法进入紫金宾馆,只好沿台基厂路向北,到东交民巷向西。在路的中段,路北有一幢中西合璧的平顶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黛青色的墙体,优雅别致。剥落的墙砖,刻着岁月的痕迹。这里是东交民巷19号,原法国邮政局旧址,比邻法国公使馆。

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_第2张图片
Photo by Lucy

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_第3张图片
Photo by Sunny

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_第4张图片
Photo by Lucy

这座建筑的房顶有中式女儿墙,女儿墙上方是间隔的西式三角墙,一共九个。东西侧宽约十几米,自西向东有六扇拱券式窗户,分布均匀。东西各有一道门,门外有门廊,门廊两侧是方形西式门柱,每个门柱上有椭圆形的“盾徽”。整体造型是中式的四方形,但门廊是西式,廊柱为西方古典风格,门廊三面有西式雕花装饰。这种建筑融合了西方和中式风格,被称为“折衷主义”建筑,也被视为“殖民地式”建筑。

前几年这座建筑里开了一家川菜馆—静园川菜。来这里就餐的多为老外。价格并不贵,人均几十元而已。去年静园川菜搬出,搬到了对面红都地下一层,中午依然人满为患。我不知道静园川菜的老板是谁,竟可以在这样的古老建筑里开火做饭,而且菜价是平民消费。现在这幢建筑空着,大门紧闭,在风中孤寂地沉吟,不知道将来会用作什么用途。

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一张这栋建筑的老照片,拍摄于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时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临街的墙上有“HOTEL DE BEIJING”的字样,建筑门口前挖了近一米深的坑,东侧还有横亘南北的防御工事。这里的“北京饭店”是否是今天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的前身,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史料中记载 “北京旅馆现在很破旧,光子弹穿过的孔洞就有400处”。可以断定在义和团运动时期,该建筑在战斗中受损,后进行过翻新,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模样。

1910年至1929年,有一位美国摄影师约翰·詹布罗恩在中国。他在东郊民巷里开了一家照相馆。他拍摄了大量中国的建筑,民风,记录了中国的民国历史。著名的纪实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个近,我想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和思想上的距离。可以说一张好的照片绝不仅仅就是一张光影、色彩和构图上佳的图片。这些只是最基础的要素,好的照片应该是贴近生活,展现历史。它定格了生命中感动过我们的闪亮瞬间,它记录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它让我们从中看到五味世象,解读出人生百态。它能直达我们的内心深处。

八国联军占领京城后,各国得到了在北京开设邮局的权利,该建筑成为法国邮政局的营业场所。一些书籍和资料均认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法国邮政局的启用年代。1923年1月17日外国所设邮局全部撤出。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政府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涉及到外国人迁入江米巷(今东交民巷)。于是,各国公使就先后搬了过去。

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俄国公使入住清初在那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从那以后,外国公使馆的官址大多都选择在那里。到1900年已建有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俄国、荷兰等国使馆。

就这样,东交民巷成了各国使馆区,成为了“国中之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过岁月的法国邮政局旧址—路西和桑尼的行摄之旅(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