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读者/听众那句话的“本来面目”

教育网出现故障,校园网例行通知。通知短短几行,内容中却出现了本不该有的歧义,“剥夺”了读者知晓那些话“本来面目”的权利。

(这篇短文不含有披露、吐槽、讽刺或其他类似情感。只是单纯地由事而发,及倡议。)

大家先读读通知内容:

关于教育网线路出现临时中断的公告

4月13日下午4点半左右,教育网出现中断。学校网络中心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处理,确认为XX大学重要设备出现故障,导致XX所有高校教育网线路均出现故障。在XX大学网络中心的积极处理下,于4月14日下午2:40恢复正常。

整个中断过程持续了大约23个小时,中途出现过偶尔通畅的状况,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第二节,我读出的是:中途出现的偶尔通畅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这是典型的词不达意,引起歧义。虽然不是多大的事,但这给我们一个提醒:把话说清楚,表达准确,真的很重要!

在我们日常科研交流中,邮件是最常用的一个工具,发邮件之前再通读一遍,是否把事说清楚,是否有歧义,有错字?不经核读就发送,可能发送后才发现内容有不当之处,还得再费劲发一封道歉解释。给人增加麻烦,留下不好的印象。不核读不发送,是研究生需要培养的习惯。

对我们个人而言,日常交流现在多是微信语音,更要准确精炼。不然,55秒的语音发过去,对方没搞清楚事情,再给你打电话过来,那就难堪了。我个人是不喜欢用语音的,文字有给人一目了然的功能,比语音节省时间。

最后说明一下,这篇短文并不针对任何部门或个人,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提一个“准确表达”的倡议,还读者/听众那句话的“本来面目”。

谢谢您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读者/听众那句话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