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读者问答:“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

128|读者问答:“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

Dr. 魏

2017-12-29

128|读者问答:“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

转述师:校妤

Dr. 魏

下周我将与你一起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虚荣,另一个是工作记忆。

最近节日扎堆,圣诞、元旦、春节……孩子们到了可以大收礼物的时候了。不过这时候,爸爸妈妈该头疼了,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就喊着要,特别羡慕别人的东西,他是不是虚荣了?我该怎么办呢?别担心,下周告诉你。

另外一个话题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一种特殊的短期记忆,它是与智力相关的核心认知能力之一。一般来说,普通人的短期记忆容量是4个单位,再多就记不住了。这个能力特别重要,如果神灯只能满足一个愿望,我希望是“工作记忆提升两倍!”那怎么提高孩子的工作记忆呢?下周我跟你聊聊。

本周问答时间

1.“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

2.父母离婚了,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迷茫期?

3.怎么帮助孩子认识时钟?

4.下班后很累,怎么陪孩子玩?

5.孩子被表扬才能自己吃饭,怎么办?

1.“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

@Chenyixin

宝宝一岁半了,感情丰富并且极其敏感,让我担心的是,她和小朋友聚会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很好奇地四处转转,或是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摇摆,近距离地相互接触、玩耍。而宝宝只是远远地观察别人,一直依偎在妈妈身旁。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宝宝不像小孩儿,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我担心,这样的聚会会加深她“被孤立”的社交习惯,但也不想勉强她去社交,我该怎么做呢?

Dr. 魏

你的观察很细腻,每个孩子对情绪、新环境、陌生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宝宝对情感比较敏感,所以和同龄人一起玩,也会偏向于回避,这是正常的反应。陌生带来不确定性,孩子感觉不安全。多给她些时间去观察和熟悉,她会循序渐进地适应的。而且,对于一岁半的宝宝来说,和同龄人社交还早着呢。她不是“佛系宝宝”,不是看破红尘,而是涉世未深。

建议你复习以下两篇文章:

知识点:

008|宝宝怎么社交?家长来引路

050|假装游戏,玩出社交小达人

2.父母离婚了,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迷茫期?

@菲菲

我的家庭刚刚经历巨变,我与老公离异,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四岁的儿子,对于父母分开的事实还不是很了解,经常向我问起爸爸,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等等。

每次提问都让我心如刀绞,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儿子,让他不能像以前一样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另一方面又不愿想起以前的事情。请问,如何帮助孩子安稳度过这一段迷茫的时期?

Dr. 魏

听到这个消息很遗憾。离婚不仅对孩子有影响,对你也是。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推荐你看这本书《单亲家庭的正面管教》,是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Jane Nelsen)的作品。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单亲家庭不是“破碎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是注定会失败和令人失望的。有了努力、爱和正面管教养育技能,单亲父母们就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能力的、满足的、成功的人,让单亲家庭成为平静、安全、充满爱的家,而单亲父母自己也会成为一位更健康、平静的父母——以及一个更快乐的人。

祝你和孩子的生活早日回归正轨。

知识点:

028|直播总结:你可能错过了这12个问题

3.怎么帮助孩子认识时钟?

@小蚂蚁

怎样有趣地教五岁的宝宝,认识时钟呢?我自己试过教他,但是宝宝听不懂。

Dr. 魏

认识时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时间,但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没错,我们可以借助更加具体、熟悉的东西。

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你看,我们是用空间来理解时间的。“回顾”“立足”“展望”,这些词不就表明我们是站在历史长河的旁边,回头看到的是过去,向前看的是未来吗?我们也会用具体的事件来指代时间,比如武侠小说里就有“一盏茶的工夫”“一顿饭的工夫”或者“一炷香的工夫”。

现在,你的孩子五岁了,他知道四季,知道早中晚,也知道幼儿园的上学、午饭、午睡、游戏和放学。你不妨把这些时间表写在一张纸上,按照从左到右排成一行。时间就被你用空间的形式捕捉下来了,孩子也会因此懂得循环的概念。

时钟不就是这样的形式吗?从0点到12点的循环反复。用笔画一个钟,把时针和分针看成高矮两个小人在走路。先让孩子认识大的概念,1点、2点、3点;等他明白了,再认识1点半、2点半、3点半,之后还可以到几点几分。

还可以让孩子假装成时钟,左手是时针、右手是分针,你说时间,他来比划。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桌面游戏,比如英国Orchard Toys的时间认知积木桌游《老狼,老狼,几点了?》(What’s The Time?),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趣味性。

知识点:

099|宽容孩子的“磨蹭”

4.下班后很累,怎么陪孩子玩?

@永不放弃

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非常累了,但是宝宝特别黏人,一不陪她玩就生气,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Dr. 魏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我给你两个小建议:

首先,回家前调整心态。这周我们学习了关于认知灵活性的话题,孩子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过渡的时候会有困难,比如在游乐场玩不肯回家,在玩积木不肯去吃饭。其实我们从工作过渡到家庭的时候,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走出办公室后,我会告诉自己,回家的主要任务是陪娃。在路上先放空一下自己,让头脑休息一下,然后想想回去可以陪女儿玩什么。大家都知道每天有一段时间是联系不到我的,因为我回家就把手机扔进抽屉里了。陪娃的时候,人在心在,就没那么累了。

其次,找一些可以偷懒的游戏玩。比如躺着就能玩的游戏,女儿当医生,我当病人,躺在沙发上假装肚子疼,让她给我做检查,找药吃。或者假装我是一张桌子,她把我的后背当桌面,玩过家家。还比如,我在旧的钓鱼竿上系上毛绒玩具,告诉女儿小熊挂到树上啦,她就像个消防员一样,为了解救小熊,跑来跑去地去抓。这些都是家长坐着就可以玩的游戏。

知识点:

023|家长如何摆脱孩子的时间绑架?

5.孩子被表扬才能自己吃饭,怎么办?

@小月

两岁半的男娃,每次吃饭都需要家长行为性质的奖励,比如我们每个人同时为他鼓掌或者竖大拇指,他才能继续吃下一口饭。感觉他是为了得到我们的表扬而吃饭,如果没有表扬,他就无法将“吃饭”这个行为进行下去。另外,吃饭时,他一会唱歌,一会拍桌子打节奏,好像吃饭不是他自己的事情。怎么办呢?

Dr. 魏

很多宝妈宝爸都为孩子吃饭困难而烦恼。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吃饭就像是在玩,搭了一块积木、拼好一块拼图,就需要别人给他口头点赞,边吃饭还可能边唱歌、打节奏。

实际上,在孩子眼中,吃饭和玩确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孩子的这种表现,说明他对吃饭这个游戏不太感兴趣。需要请你留意以下几点:

首先,孩子在吃饭前吃太多零食了吗?如果是的话,这样会导致正餐没有胃口。

其次,你们给孩子提供的餐具有趣吗?食物可口吗?孩子会因为餐具是小动物形状,更愿意吃;会因为食物可口,比如鸡蛋可以换不同方式做成爱心状、小熊状,而对吃饭更感兴趣。单调的菜谱,孩子容易腻,建议多学学新的做法。

第三,孩子有足够大的空间“尽情”吃饭吗?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勺子和手并用吃饭,饭菜掉在地上,就受不了。但其实这些情况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体现,他们的手指还不够灵活,眼手不够协调,让他们像绅士淑女一样吃得得体,这样的要求太高。想让孩子自己吃,又不能尽情吃,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高。你不妨把孩子放在高脚椅上,围上围兜,让他探索吃饭的自由度。除了故意扔食物,其他行为就不用多加干预。多加练习,孩子会越吃越文明。

第四,孩子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吃饭?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半个小时内吃完。你即使不说,孩子也能够看到你脸上的急促感,他反而慢吞吞,想试探你的底线。但是,孩子吃饭的过程是玩+吃,不妨多给他一些时间,比如一个小时内。如果孩子开始扔食物,说明他不想吃了,就可以把东西收起来,带他洗手、洗脸,然后玩其他的玩具。

最后,我建议你先看看孩子的生长曲线是否处在正常的范围内?如果偏瘦,建议去医院看看。

你在帮助孩子自主吃饭的过程中有哪些妙招?比如有趣的餐具、可口的食谱、有效的引导方法……欢迎分享到下面的留言区,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小吃货”!

本周家长分享

Dr. 魏

本周三,你学习了认知灵活性,就是孩子能不能根据新情况,“放弃”旧的做事方式,用新的方式去思考和看待事物。宝妈@高高 分析了她家两个千金灵活性的差异,大女儿比小女儿好,因为大女儿是自己带的,从小在这方面得到比较好的培养;而小女儿主要是姥姥带的,则弱一些。

“不变”让孩子感到舒适,但是“变化”能让孩子进步。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不妨往前轻轻推推他。

宝妈@高高的分享:认知灵活性与后天培养密不可分

学习了《宝宝脾气倔:认知灵活性不够》这一课后,我对两个女儿在认知灵活性上的认识茅塞顿开,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大女儿从小由我带,从小培养的认知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对都好一些,所以大女儿现在不是个倔小孩儿。

我们一起玩一个叫做“你说我做”的游戏,也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改变。

一岁前还不太会说话时,我们进行目光的交流,比如我问什么是灯?什么是门?她会用目光来回答我。

一岁半到两岁时,这些问题她都可以用语言和肢体来回答,玩得比较多的是我让她指出身体的某些部位。 

两岁到三岁之间,孩子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这个游戏又出现了双语模式,孩子可以在中英文之间切换回答。

最近到了幼儿园时期,我们的游戏做了更大的改善,首先是发号指令的角色可以互换,女儿也可以当发出指令者,我来当完成指令的角色;其次游戏规则也升级成了“答非所问”,比如我说“眼睛”,她就要迅速指出不是眼睛的任何一个部位,孩子如果说“跑”,我就要做出除了跑的另外一个动作。游戏升级了,孩子玩得也更开心了。

而由于工作关系,小女儿跟姥姥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每天几乎都是相同的流程,也没有规则不断变化的小游戏玩,可能这是导致小女儿思维定式的根源,脾气就比较倔。比如她要穿哪件衣服就必须穿,换了其他衣服就会哭闹不止。

以前一直以为是两个孩子天生性格的差异问题,现在想来,与后天培养和引导密不可分。明年小女儿进入幼儿园后,将由我自己带,希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愿还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引导和培养小女儿的认知灵活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128|读者问答:“佛系宝宝”不爱社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