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概述
-
EventBus简介
-
EventBus方法介绍
-
EventBus实际运用
EventBus简介
开源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reenrobot/EventBus
EventBus主页:http://greenrobot.org/eventBus/
github项目地址中关于EventBus的简介:
Event bus for Android and Java that simplifi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tivities, Fragments, Threads, Services, etc. Less code, better quality.
即,
Event 简化了活动、碎片、进程、服务等之间的通讯方式;
使APP项目用更少的代码量实现更好的质量;
关于EventBus的优势
- 简化组件间的通讯方式
- 解耦合事件发送者和接收者
- 使活动、碎片和后台的线程实现更高的执行效率
- 防止复杂的有错误(倾向)的依赖以及生命周期的问题
- 让你的代码简洁
- 运行快
- 库小
- EventBus主页简洁:
EventBus is an open-source library for Android and Java using the publisher/subscriber pattern for loose coupling. EventBus enables central communication to decoupled classes with just a few lines of code – simplifying the code, removing dependencies, and speeding up app development.
即,
EventBus是一个开源库,
使用发布/订阅
机制来对代码进行解耦。
简化项目的集中通讯(仅仅通过几行代码就可以解耦各个类),
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依赖,加速移动应用的开发。
关于大项目,如果还是用Java/Android原生的调用,
两个Activity之间的通讯,
还用startActivity()/startActivityForResult()
这类通信方式的话,
代码会非常的冗余
,
例如Activity和Fragment之间的通讯就需要不断地调用相关的函数
;
使用EventBus
可以解除这些耦合;
否则如果代码耦合性非常大的话,
会大大增加后期维护的难度!
EventBus架构
Publisher
调用post()方法,
把Event发送到EventBus;EventBus(类似于快递中心)
分发Publisher发布的Event
给对应的Subscriber(订阅者);Subscriber接收Event;
EventBus概述
EventBus是一个Android端优化的
publish/subscribe消息总线;简化了应用程序内各组件间、组件与后台线程间的通讯;
举例一个EventBus可简化代码的场景:
请求网络时候,等网络返回时通过Handler或Broadcast通知UI;
两个Fragment之间需要通过Listener通讯;
以上都可以用EventBus来代替;-
EventBus作为一个消息总线,有三个主要的元素:
Event:事件
Event
可以是任意对象,
用来描述传递的数据
或事件类型
;
一般Event是由开发者按照需求自己定义
的,
里面封装要传递的事件类型和数据
;Subscriber:事件订阅者,接收待定的事件
在Event中,使用约定
来制定事件订阅者
以简化使用
;
在3.0之前,EventBus还没使用注解
的方式,
消息处理的方法
也仅限于:
onEvent
、onEventMainThread
、onEventBackgroundThread
、onEventSync
,
分别代表四种线程模型
;
在3.0之后,消息处理的方法
可以随便取名
,
但是需要
添加一个注解@Subscribe,
并且要指定线程的模型;Publisher:事件发布者,用于通知
Subscriber
有事件发生
可以在任意线程、任意位置
发送事件,
直接调用EventBus
的post(Object)
方法即可;调用
EventBus.getDefault()
方法,实例化EventBus对象
EventBus线程模型
ThreadMode
ThreadMode指定了会调用的函数,
只能有以下四种(因为每个订阅事件都是和一个线程模型相关的):
PostThread、 BackgroundThread、 MainThread、 Async
PostThread: 在相同的进程中做EventBus通信
事件的处理和事件的发送在相同的进程,
所以事件的处理时间
不应太长,
不然会影响事件的发送线程
;
而这个线程可能是UI线程
;对应的函数名是
onEvent
,
一般在UI线程
使用,
如果堵塞时间较长
则会影响其他线程的刷新
,
引起界面的卡顿
;
打个比方说你在UI线程中卡了两秒等下UI就不动,不刷新了
相关地举一个案例
- 这里有两个Activity:
按下Activity1中的Button,
会跳转到Activity2;
按下Activity2中的button,
会通过EventBus去通知Activity1;
Activity1会通过OnEvent接收,
如果接收到Activity2发送过来消息,
然后触发Toast;
接下来新建一个项目,根据官方GitHub添加依赖,
implementation 'org.greenrobot:eventbus:3.1.1'
下面是主布局(Activity1):
- 然后根据需求定义Event(类似于Module类),
这里没什么特别需求,
定义一个简单的Event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MyEvent {
public String msg;
public MyEvent() {}
public MyEvent(String msg) {
this.msg = msg;
}
}
- 接下来,
要在我们这个“Activity1”里面注册 OnEvent ,
这个OnEvent 是在跟 发送事件的线程 同一个线程里面 接收事件的,
我们这里虽然是分开两个Activity,
但是Activity本身就都是在主线程里面的;
所以这里 事件的发送(在Activity2), 事件的接收(在Activity1)
都在同一个线程中;
即,以上所说的PostThread线程类型中,
事件的发送 跟 事件的接收 是在同一个线程里面的;
下面注册一个onEvent(),
如果接收到Activity2发送过来消息,触发Toast;
/**
* 注册onEvent(),
* 注意写上注解!
*/
@Subscribe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
* 封装弹出短时Toast提示
* @param text 企图弹出的文本内容
*
*/
private void popOutToast(String text) {
Toast.makeText(MainActivity.this,text,Toast.LENGTH_SHORT).show();
}
- 使用EventBus的接收方法的活动,需要在onCreate中注册
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 反注册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EventBus.getDefault().unregister(this);
}
- 整个Activity1的java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Button mButton;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使用EventBus的接收方法的活动,需要注册
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mButton = findViewById(R.id.bt_toAc2);
m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Second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
});
}
/**
* 注册onEvent(),
* 注意写上注解!
*/
@Subscribe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EventBus.getDefault().unregister(this);
}
/**
* 封装弹出短时Toast提示
* @param text 企图弹出的文本内容
*
*/
private void popOutToast(String text) {
Toast.makeText(MainActivity.this,text,Toast.LENGTH_SHORT).show();
}
}
创建第二个活动SecondActivity,布局:
java:
public class Second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Button mButton;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second);
mButton = findViewById(R.id.bt_sendMsg);
m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EventBus.getDefault().post(new MyEvent("洞妖洞妖我是栋二!!!"));
}
});
}
}
运行效果图:
跳到Activity2,点击按钮,弹出Toast:
补充
- 以上这种场景,
如果不用EventBus,
我们可能需要用到Handler + Runnable的方式,
但是如果有十个Activity向Activity1发消息,
我们就需要写十个Handler了,
这样子相当繁琐;
而使用EventBus,
这里只要稍微用代码注册一下就可以了,
明显方便很多,
一个方post、一个onEvent,也很轻松地解耦了;
-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
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系列的注册与反注册代码,
同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是紧密绑定的;
用时缺一不可,不用时存一不可,同生同灭;
也就是说一个活动注册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了,
则必须用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去注册,
不然会报错;
而一个活动它没有写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
却用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去注册了,
同样也会报错!
- onEvent()处理时间比较长,会导致线程堵塞;
如以下再onEvent()中挂起线程3秒,模拟3秒处理时间:
@Subscribe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消耗时间模拟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接着运行项目的话,
会发现我们在Activity2中点击发送消息的按钮之后,
要等到3秒钟,主线程才会刷新UI(弹出Toast),
这样子在实际运用中用户体验很差;
MainThread
- 其机制同onEvent()其实是差不多的,
即发送
和接收
都是在同一个线程
主线程
/UI线程
中进行;
使用:基于PostThread
的代码,
加多一行(threadMode = ThreadMode.MAIN)
即可:
//MainThread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MAIN)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消耗时间模拟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BackgroundThread
事件的处理会在一个
后台线程
中执行,
对应的函数名是onEventBackgroundThread
;虽然名字是BackgroundThread,
事件的处理是在后台线程,
但事件的处理时间还是不宜太长;如果发送事件的线程是在后台线程,
会直接执行事件;如果当前线程是UI线程,
事件会被加到一个队列中,
由一个线程依次处理这些事件,
如果某个事件处理时间太长,
会阻塞队列中 排在后面的事件的派发或处理;
图解
对于PostThread和MainThread
一次执行
-
当只有一个线程的时候,
宏观上来说,其代码便是一次执行的:
post(发送)和onEvent()是在同一个线程中去跑的,
一个线程里面的话,
对于BackgroundThread
一一对应
- 这里有两个线程,UI主线程和后台线程,
这个后台线程
专门
用来
处理onEventBackgroundThread
方法及其对应的事件
的;
也就是说,
比如现在主线程里面有一个post
,
它会对应执行到后台的一个onEventBackgroundThread()
;
顺序执行,前者执行,后者等待阻塞
一个前台线程的post
会对应执行到一个后台线程的onEventBackgroundThread()
;
来了第二个post,
就对应第二个onEventBackgroundThread()
;-
后台线程中的
onEventBackgroundThread()
;
是按照post
的顺序依次执行的;
如果前面一个post对应的onEventBackgroundThread()
;没有执行完,
这时候又post
了一下,
那么对应的后面的这个onEventBackgroundThread()
会等待前面一个onEventBackgroundThread()
执行完,它才执行;
- 来个例子,修改MainActivity代码:
//BackgroundThread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BACKGROUND)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Log.d(TAG, "onEvent Start!!!!!!!! ");
//消耗时间模拟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Log.d(TAG, "onEvent End!!!!!!!! ");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
接着运行代码,
老规矩,Activity1跳转到Activity2,
点击“发送信息”按钮,
连续点击两次(根据以上SecondActivity中写的按钮点击事件,
这里可以理解成连续post两次,一前一后),
观察logcat: 我们可以观察到两对Start和End是顺序执行的;
执行时候没有交叉,先第一对,后第二对;
这里也便验证了以上理论——
即,
一一对应,一个post对应一个event,
event顺序执行,
前post者对应的event执行中,
则后post者对应的event等待阻塞;其实把代码改成
MainThread
的,
再运行,连续点击三次,
同样是能体现一一对应,顺序执行,前者执行,后者等待阻塞的特性: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MAIN)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Log.d(TAG, "onEvent Start!!!!!!!! ");
//消耗时间模拟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Log.d(TAG, "onEvent End!!!!!!!! ");
// popOutToast("接收到Event:" + event.msg);
}
- 但区别在于,
Main是执行在主线程,
而Background是执行在后台线程,
而且我们前面说过,
在主线程中执行占用资源多、占用时间长
的任务是不合适的,
既不规范,也影响体验;
PostThread
/MainThread
缺点:
执行在主线程,
事件的个数,事件的耗时,
都需要做比较严格的限制
;
BackgroundThread
缺点:
运行在后台线程,不占用主线程资源,
比PostThread
/MainThread
好那么一点,
但是还是没有解决——
多个(>= 2
个)事件时,
一次处理一个,依次处理,
前者执行,后者等待阻塞
的问题,
不适合事件
中有耗时较长的任务
;
Async adj.异步的;
sync n.同时,同步;
- 事件处理会在单独的线程中执行,
主要用于在后台线程中执行耗时操作,
每个事件会开启一个线程
(程序初始化时,已经帮我们创建好一个线程池,
每次POST一下框架都会去取一个线程来执行
),
但最好限制线程的数目
(线程过多,CPU使用大,设备耗电快);
每次POST一下框架都会去取一个线程来执行
,
线程池中线程之间互相不干扰
,可以同时运行
;
更改代码:
//AsyncThread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ASYNC)
public void onEvent(MyEvent event) {
Log.d(TAG, "onEvent Start!!!!!!!! ");
//消耗时间模拟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Log.d(TAG, "onEvent End!!!!!!!! ");
}
执行效果: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
事件的处理就没有——
一次处理一个,依次处理,前者执行中
,后者等待阻塞
的特性了,
因为各个post的事件,
都有各自独立的线程去处理,
所以事件的处理运行是同时的、异步的;
小结
- PostThread:发送和接收在同一个线程;
- MainThread:发送和接收同在主线程;
(应用范围上被PostThread包括) - BackgroundThread
PostThread
/MainThread
缺点:
一般执行在主线程,
事件的个数,事件的耗时,
都需要做比较严格的限制
;
BackgroundThread
缺点:
运行在后台线程,不占用主线程资源,
比PostThread
/MainThread
好那么一点,
但是还是没有解决——
多个(>= 2
个)事件时,
一次处理一个,依次处理,
前者执行,后者等待阻塞
的问题,
不适合事件
中有耗时较长的任务
;
以上三种线程都是不适合跑耗时操作的;
Async
adj.异步的;
核心:异步,同时,高效
;
- 事件处理会在单独的线程中执行,
主要用于在后台线程中执行耗时操作,
每个事件会开启一个线程
(程序初始化时,已经帮我们创建好一个线程池,
每次POST一下框架都会去取一个线程来执行
),
但最好限制线程的数目
(线程过多,CPU使用大,设备耗电快);
每次POST一下框架都会去取一个线程来执行
,
线程池中线程之间互相不干扰
,可以同时运行
补充:
优先级(
priority
)就是字面上的意义,
值越高,优先级越高;-
但由于这种粘性发送在项目比较大的时候sticy
即粘性发送,
发送方法
即EventBus.getDefault().postSticky(new MyEvent());
注销粘性event
的方法EventBus.getDefault().removeStickyEvent(new MyEvent());
发送(postSticky
)的时候,
项目中有多少Fragment、Activity等载体,
事件MyEvent就发送多少份;
粘性
其意义在于,
无论项目中载体类中
是否使用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对EventBus注册过,
都会对其发送事件,
若载体注册了,则接收处理该粘性事件;
若载体未注册,则该粘性事件会缓存起来,
一旦载体注册,马上接收处理事件
;
需要占用一定量的缓存资源,
所以一般使用较少;
-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
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系列的注册与反注册代码,
同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是紧密绑定的;
用时缺一不可,不用时存一不可,同生同灭;
也就是说一个活动注册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了,
则必须用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去注册,
不然会报错;
而一个活动它没有写onEvent()
系列的接收函数,
却用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去注册了,
同样也会报错!
使用技巧
-
事件只需要传递一个
就是定义一个Event类,但是内容为空;状态
/指令
,无需传递数据时,
event自定义类内容可以为空;
比如一个只需要传递“清空位置信息列表”这个指令的事件,
可以这么定义:
即
无需传递数据,
仅仅event类的类名已经具备传递的事件、指令意义; -
一个
Fragment
或者Activity
需要接收处理
多个Event
时候,
通过建立多个注解方法
,并以不同的event 形参
,
来区分
处理,接收到不同的event
时,该做的对应的逻辑
;
参考资料:慕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