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有什么错吗?

企业竞争有什么错吗?_第1张图片

最近重听硅谷投资教父彼得蒂尔的《从零到一》这本书。有些备受赞誉的经典书籍,往往每看一遍或者听别人解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比如书中的这个论断:竞争会扼杀创新。

自由竞争难道不是好事么?为什么会扼杀创新呢?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两个企业或者多个企业之间如果可以充分的进行自由竞争,将会出现百花齐放——至少是两花齐放的场面。消费者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比较近的例子就是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崛起,各大厂商纷纷跟随,极大的提升了国产手机的性价比和普及度。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几年各大手机厂商的新手机功能不断的趋同,从大屏幕到快充,从指纹识别到双摄像头,从曲面玻璃到全面屏。在彼得蒂尔眼里,这些或许只能算作微创新,而不是所谓从零到一的颠覆式创新。

什么是颠覆式创新?当年的蒸汽机是,电动机是,或许乔布斯推出的iPhone也算是。

竞争扼杀创新的逻辑点在于,如果作为一个企业,你眼里面过于看重在行业中的竞争格局,你的眼里就只有对手。对手有啥,我也必须要有,对手怎样做,我也需要这样做。我在之前的文章《你被弯道超车了么?》里面还讲过一个逻辑,你如果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为了不被对手弯道超车,还需要向落后的对手学习。那这有什么错么?

或许,这里错的地方在于:境界不够高!

过于看重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往往形成一种应激反应。所谓应激反应,就是根据外界给出的刺激直接作出响应。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做应激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完全不需要经过意识和大脑皮层,只需要原始的爬行动物脑就可以完成。一个企业如果也处于应激反应的阶段,那只能是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如果两个缠斗的对手,互相眼中只有对方,那就相当于互相牵着鼻子走,很可能被后来的第三者统统灭掉。

和应激反应相对应的一种态度叫做「积极主动」,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面讲的第一个习惯:Poractive。反应,说到底还是针对外界的刺激做动作,应激,就是无脑的做动作;而积极主动,是经过慎重的独立思考,终局思维,主动的选择自己的动作,去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

罗振宇就说过,「得到不看竞争对手,不去向别人学跟别人比,不去爬山,我们自己站定之后,在自己站得地方画个圈,说这就是山顶。」这话说的有点狂,但这个思路其实不错。一家有远见的公司,考虑的不应该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以终为始,瞄准大目标。

那什么是大目标呢?虽然各家公司行业不同,环境不同,但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大目标,也就是愿景和价值观。比如说,服务好客户就可以作为是大目标。

亚马逊据说有「拜客户教」,为了客户的利益,不惜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比如美国最大超市之一的塔吉特,之初使用亚马逊的AWS云服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决定离开,自建基础IT设施。亚马逊不但不阻拦,还花了两年时间,帮助塔吉特做好了迁移工作。

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个人更是如此。这也难怪史蒂芬柯维把积极主动放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首。积极主动的人,情商都会比较高,不容易被外界环境激怒,也不容易被外界影响而消沉;积极主动的人,都懂得如何去自我激励,如何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积极主动的人,关注长远,不争小利。

企业竞争或许没什么错,人在职场中竞争也没什么错。但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竞争中放下应激反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或许这才是更好的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竞争有什么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