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万斤葡萄被销毁,看乙烯利该咋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大丰收葡萄植保

原作者:葡提果

备注:原文有图片、有视频,懒得转啦

这几天,关于“两万斤催熟葡萄被销毁”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甚至有朋友找到我,问现在市场上的葡萄是不是都打了违禁药、不能吃?

1、“违禁的催熟药剂”事件

首先,回顾一下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8月11日晚上7点51分华商网发布了一篇名为”鄠邑果农滥用催熟药剂 两万斤催熟葡萄被入园销毁“的文章,开头就提到了有大概两万斤滥用“违禁的催熟药剂”的葡萄被做深埋处理。

我想那些朋友圈转发文章,并附加“今年的葡萄吃不得!”、“现在农产品还有啥是安全的?!”等言论的朋友,一定没有往下读。

其实,文章的第2、3页就陆续地提到,此次事件中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什么“违禁的催熟药剂”,只不过是很常见、很多果农都用过的“乙烯利”。在正常的使用范围,也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当地对问题葡萄处理的原因,仅是因口感、品相等问题,怕砸了招牌。

另外,我国2016年发布的国标《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葡萄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限量是1mg/kg,而上述文章并没有公布其残留量。

2、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

到这里,很多果友恍然大悟,哦,是打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呀!啥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这里果儿(微信公众号:大丰收葡萄植保)要再说个词儿,“植物激素”。

这两个东西,常被大家分不清,植物生长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简单理解,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由植物自己合成的调节生长发育的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则是人工合成或者人工提取的工业化产物,它与植物激素起到相似作用。这也就是说,我们能买到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是植物激素。

在农资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列入农药范畴。国家相关部门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的包装底部必须有一条橘黄色的条带、并且标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几个字。

植物生长调节剂往往能在很低量的情况下,起到大作用。而浓度过大往往会起到不好的作用。上面那个案例就是用了过量的乙烯利,导致了软果、脱粒、味道酸。

01植物激素分类

通常,植物激素被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及芸苔素类这6大类。

02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

相对应的产品有:萘乙酸(生长素类)、赤霉酸(赤霉素类)、氯吡脲(细胞分裂素类)、噻苯隆(细胞分裂素类)、芸苔素内酯(芸苔素类)、丙酰芸苔素内酯(芸苔素类)、单氰胺等。

03调节剂在葡萄上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具体作用包括:无核化处理、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枝梢生长、促进花芽形成、保花保果、合理提高产量、延长或打破休眠期、增强果树抗逆性等。

3、乙烯与乙烯利

乙烯利是乙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商品化,它在植物体内会转化成乙烯,起到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利的最大作用在于,它可以使果实快速上色、提早上色。

鲜食葡萄在浆果转色期,用100~200毫克/千克乙烯利浸蘸果粒,可提前4~11天成熟,但果实成熟仅是表象,甜度并不一定能跟得上。

再有,乙烯利催熟的风险比较大。经过乙烯利处理后,果柄容易产生离层,进而使果实脱落,果实也相对比较软。使用不当,还容易导致叶片早衰等现象,影响来年收成。上面两万斤葡萄被销毁事件,也告诉我们,在没有成熟技术的条件下,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冒险,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剂还是要谨慎使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两万斤葡萄被销毁,看乙烯利该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