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蒂亚
图|网 络
01
第一次认识毕赣是在最新一期《吐槽大会》中,听蔡明姐姐吐槽这位只捧自己的老姑父,结果还没捧红的导演,王晶嘲讽其是贵州的“王家卫”,当时就对这位演艺圈的另类好奇不已。
02
毕赣,1989年6月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理发店的老板,但两人性格不合,后来离异了。之后,毕赣便跟随父亲生活,而外出打工的母亲每年只回去看他一次。
从小开始,毕赣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他的理想是有一天能去打NBA,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却没能达标。
在中学的时候,毕赣开始学习写诗,他喜欢巴列霍、佩索阿和台湾的痖弦 。
后来,喜欢小动物的毕赣受到电影《导盲犬小Q》的影响,产生了拍电影的想法。
高考时,他报了电视编导专业,直到开学才知道这专业是做电视的,和电影没多大联系 。
03
2008年,毕赣进入山西传媒学院编播系就读;同年,毕赣自编自导了个人首部短片《南方》,并在校内“光影随行”影展获得金奖 。
在大学期间,毕赣靠自学苦心钻研电影编导技术,还去图书馆学习电影史、美术史。大二时,毕赣拿着姑妈给的一万块钱,试着实践自己的学习成果。但由于没有剧本、不会调度等,最后拍出来的好多镜头穿帮,这让立志要拍电影的毕赣备受挫伤。
2010年,毕赣执导了由陈永忠主演的剧情片《老虎》。该片于翌年入选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主竞赛单元,毕赣由此成为历届CIFF最年轻导演 。
04
2012年,鉴于之前拍摄《老虎》的灵感驱使,毕赣执导并拍摄了黑白短片《金刚经》,该片获得第19届香港ifva电影节特别表扬奖 、 2014年香港短片录像节评审团大奖 。
2015年至2018年期间是毕赣的收获季,先是其执导的影长篇处女作《路边野餐》以其创造性的长镜头特技,获得第37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金气球奖 、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奖以及最佳新导演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
之后便是2016年执导第53届金马奖形象短片《秘密金鱼》 。
2017年6月,毕赣执导并担任编剧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贵州凯里开机。
《地球最后的夜晚》讲述的是一个交织着梦、记忆和时间的爱情故事。故事里的爱情“危险而甜蜜”,就像梦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毕赣说:“我们每天都会做梦,它跟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是生活里最神秘,最捉摸不透的事情,所以电影里有它们,感觉挺好的。电影关于它们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
为了表达这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画外音,长镜头带来的浸入感会引导观众进入似实而虚的世界中。
关于片中的长镜头,毕赣解释说:“这只是电影的一种手法而已,当要表达记忆的时候,它们就适合,它们像一个又一个的版块组合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适合这个电影。”
影片后半段甚至用了长达一个小时的3D长镜头去营造梦境,这个被誉为“载入史册”的长镜头以3D形式呈现。毕赣说,3D很像梦和记忆的感觉。
同年,毕赣凭借《地球最后的夜晚》入选《IndieWire》网站评选的“全球瞩目的独立青年导演”,是唯一一位入围的中国导演 。
2018年4月,由其执导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
05
随着《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爆红,人们更愿意用长镜头作为毕赣的亮点标签,而毕赣本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更愿意用一个看着他长大的单身阿姨对他的“艺术家”的称呼来给
自己定位。
他说:“我一直都很排斥‘艺术家’这三个字。我也不是想做个艺术家,我是想拍好的电影对不对?”
“什么奖项也好,鉴定也好,我都不认可。但像那个阿姨这样的人,说我是艺术家,那我就是。她不理解这个领域,却跨越了她的认知去理解,证明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能被她看见的。”
从那一刻起,他认可了自己“艺术家”的定位,如今的毕赣在众多奖项的光环下依然一边写诗一边拍艺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