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产品体验分析报告(一)【发现】

序言:

微信读书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款基于社交的阅读软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它不仅用大数据来分析推测用户喜好,还让数据、让用户自己说话,社交中的用户群各自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书籍。

它更青睐由混沌的“蜂群”选出自己要的东西,而不是传统的以书城为主导,由平台来决定用户看什么,而是用户自己根据其他用户的选择来判断自己要看什么。

最近一直在准备写一写微信读书的分析报告,每天不断的把玩,一些精妙的或者藏得比较深的细节和含义都慢慢浮现,渐渐感到,仅仅一篇文章来记录我的分析,那必定太长,工作量偏多,所以我打算分节来完成对微信读书的分析报告。

作为微信读书分析报告的第一篇,本文基本只针对进入微信读书看到的第一个板块“发现”进行分析。我尽可能的剖析了每一个细节以及可能的功能、作用、效果,然后将他们梳理、分析、归类,最后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呈现我对这一板块的思考。

本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1)“发现”版块每一个主要元素块的作用、目的

(2)这些元素块出现的顺序代表了什么,以及元素块的继续分类和目的

(3)初次试着浅谈为什么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

在(2)中,我尝试根据(1)的分析,做出自己对微信读书盈利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在分析里面还会附带解释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仅‘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好友’这一功能就在一级或者二级元素中出现了4次,这些‘分享’的作用和意义”等。

(仅为个人分析,部分为猜测)

看完之后如果有建议,或者异议,希望不吝指出。



在开始正文之前,希望读者能够看一下下面这幅流程图。


“发现“版块流程图

这幅图记录了从打开软件到浏览完整个“发现”版块的全过程。

粉色云朵:分享

白底绿字:好友在读、我在读的书籍

六边形:热门榜单

菱形:意味着下面是二级元素(需要点击/手势滑动才能看到的元素)




一、“发现”版块每一个主要元素块的作用、目的

主要元素:本周热榜、(多)好友在读、上周读书信息、自己在读、领书币页、好友在读

1、本周热榜

 促进销售/盈利,内容服务,自运营自增长的拉新

(自运营,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说过,这里是自己想的说法,产品本身实现运营/用户自发帮助运营宣传)

a. 与所有用户的浅社交

(浅社交,自创名词,请意会。其他用户无形之中成为你的过滤器,甚至在读书时可能交流感想)

b. 排行榜作为长尾理论中的过滤器、推荐器,向用户推荐书籍,增加购买量,促进书籍销售

(鉴于大部分排行榜都是可以操作的,此处也可用来为某书促销、打名气。 ——当然,这只是猜测,如果微信读书的团队确实不介意操作的话,也能作为一项盈利)

c. “分享”功能,分享可以向好友推荐榜单书籍,甚至吸引好友成为新用户。

(老实说,此处的“分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乃鸡肋)

2、(多)好友在读

 促进销售/盈利,内容服务,社交,自运营留存

a. 此块只有三本书。三本,是一个很克制相对合理的数目,不多不少的信息量,不会让用户翻得烦,恰到好处的推荐书籍。

b. 读这三本书的好友比较多。好友在这里也成为长尾理论中说的过滤器,人型推荐器,读的好友多,代表书籍质量有保证,同时也是用户最有可能跟着去读的书,可以促进销售。

c. 增加用户黏性。从微信移植过来的天然社交优势,一方面,有好友在这里,会激励用户持续使用;另一方面,使用微信读书,必然是爱读书,或者有读书的需求的人,读好友读的书,可以与好友交流,更加稳固了用户对微信读书的依赖,同时促进微信和微信读书的社交。

(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觉得微信团队太心机,使用微信读书必须用微信登录,导致那些不习惯用微信的人也开始使用微信,而一旦长期使用微信读书,书籍的分享、笔记的分享、与微信好友的交流,都大大的促进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一石二鸟,实在是妙)

3、上周用户自己读书的信息(排名,读书时长)

 用户激励反馈机制(也有参与感、互动感),(分享/炫耀)服务于用户感情,自运营拉新

a. 反馈和激励。上周排名,读书时长,还有称号,这些会让用户产生成就感,参与感

(“排名”暗示着,这是一个和好友一起进行的游戏,赢了开心,落后了也不伤感情,还可能促进用户奋起读书)

b. 分享。一则,可以满足用户内心渴望得到关注、炫耀等等的需求;二则,无形之中让用户为产品打了广告;三则,可以激励其他用户来更多的参与阅读。

4、自己在读或者读过的书

方便用户继续阅读,成就感,社交

a. 方便用户直接找到正在读的书里面,想继续读的书,直接继续阅读

(因为我读的书比较多,所以此处显示了11本,数量比较多,但是我不确定别人的是否也是如此)

b. 可以看到也在读这本书的好友,有利于好友交流读书心得,增加好友亲密感

5、领书币,读好书

 拉新、留存转化、促进销售/盈利

a. 领取书币,用于训练用户付费习惯,也可以留住用户

b. 告诉好友可以领取书币(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好友),可以吸引新用户

c. 查看热门书籍。推荐书籍,促进销售;分享功能同上,也有点鸡肋。

6、好友在看

促进销售/盈利

a. 这里同第2个的“好友在看”,默认显示三本,但是可以通过最后的“发现更多的书”刷出更多来

b. 此处的书,阅读的好友大多只有一两个,属于整个好友圈子中阅读的书中的“利基市场”,同样,这些好友也是过滤器,这些推荐也可能

(不知道后台算法是否是根据用户阅读喜好推荐的“好友在读”,个人觉得应该是,如果没不是,建议加上)

7、发现更多的书(1、左滑拉出更多好友在读书籍;2、去书城找书)

促进销售/盈利

a. 左滑拉出更多好友在读书籍,社交,利基,促进销售/盈利

b. 去书城找书,这又是另外一个部分了,我们改天再详细议一议

二、“发现”版块主要元素块的排序意味着什么?


元素排序

如上图,我们给这些模块按顺序排序,并且贴上标签分类。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越前面的,战略地位越高。

1、“本周热榜”、“(多)好友在读”两个板块,主要职能为“提供用户最可能感兴趣并且购买的书籍,从而实现盈利”,“(多)好友在读”还可以促进用户留存。

这两块,一个通过所有用户筛选出优质的书籍,一个通过好友筛选,并且好友筛选的虽少但是更有可能让用户去购买。

一方面是因为人性更倾向于相信好友,也可能会为了和好友交流而特地去读;另一方面,好友筛选一本书就是一整个页面显示,用户眼睛停留时间更长,更容易被注意被纳入考虑范围,这也说明了微信读书团队在好友推荐上压得注也蛮大的,而本周热榜,虽然是最开始就显示的页面,除了一级页面的四个小封面的书以外,其他的都在二级元素里,用户会进去看的几率是被“折叠”了的,减少了很多,相比起来,一个胜在量多,一个胜在占据面积大。我个人认为“好友在读”推荐成功的几率更高,但是我们也需要“本周热门”来为朋友圈的书籍引入新鲜血液,让整个用户阅读系统活起来。

2、“上周读书信息”、“自己在读”这两个版块,更多的是服务于用户的情感上的激励反馈机制、方便用户继续阅读。

3、“领书币”这个就纯粹的运营手段了,拉新留存,培养用户付费习惯,不多赘述

4、“好友在读”属于好友圈的“利基”,服务于内容,微信阅读也不想错过利基的潜在可能性

5、“发现更多书”里面的去找书属于给用户通向整个书城的通道,同样是服务于内容。

小结:

从这个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微信读书并不是一个慈善型的产品,它的盈利目标很明确,并且做到了不让用户反感,甚至上赶着送钱。因为首先它切切实实有效的服务到了用户,才能顺利的盈利。

微信读书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款基于社交的阅读软件,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它不仅用大数据来分析推测用户喜好,还让数据、让用户自己说话,社交中的用户群各自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书籍。

它更青睐由混沌的“蜂群”选出自己要的东西,而不是传统的以书城为主导,由平台的决定用户看什么,而是用户自己根据其他用户的选择来判断自己要看什么。


三、为什么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1、让阅读不再孤独(人)

a. 所有用户:用户直接接触到所有用户,多少用户在看某本书,可以看到任何人(只要没有设置私密书籍)在书下的书评,并且还能点赞、评论交流,让微信阅读的社交化更浓厚

b. 好友:好友包括微信好友,和在微信读书关注的好友。用户可以和好友交流、可以看其他人的精选出的优秀书评(详情等下一篇文章分析“想法”版块),阅读变成一件类似IM/LES的事情。

2、让阅读不再孤独(细节OR大方面)

a.  “一起阅读的人数”每一本书无论何时何地,都实时显示今天和你一起阅读的人数

b. “好友在读”

c. “点评/想法”可以交流点赞,充分满足阅读中交流的需要




对于微信读书“发现”这一板块的体验和分析就暂告一段落。

这第一部分的分析已经让我十分赞叹,这又是微信团队一个经典的产品,实在心向往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读书"产品体验分析报告(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