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智能硬件会是下一个鸡肋吗?

如今中国人的汽车生活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第一辆汽车。据公安部统计截至11月27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中汽车驾驶人2.44亿人;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驾驶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面对这组让人惊恐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呢?其实说明围绕汽车的相关市场已经庞大到令很多创业者与投资人兴奋了。在这个万众创业的大跃进时期,汽车作为最复杂的移动工业设备也越来越受到瞩目,因为其特殊的使用场景以及频次,其中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必言说。

然而,面对这一大蛋糕自然盯着的人不少,不管是传统的各大国内外汽车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后起之秀,如特斯拉,甚至之前颇聚眼球的游侠,以及很多人看好的乐视超级汽车,又或者是神秘已久的苹果icar。不过这些都是大公司的汽车战略,无疑这些大公司的推出量产产品将会极大的改善汽车超过100年的驾驶体验,然而这个时间点到底是何时?我想即使是他们自己也很难回答。

虽然谷歌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了48万公里,可事实上到我们入手一辆无人的驾驶汽车还真的太遥远。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2020年可以少量的量产,这5年的时间对于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来说,那也是个漫长的时光。那在这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各大汽车厂商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局部上不断优化自己的驾驶产品体验,例如车道保持,定速巡航,自动泊车…可是对于今天来说这些还略显高科技的产品仅仅只是在豪车上才有,普通的汽车由于成本问题不可能标配以上所列举的功能。那么问题来了,庞大汽车保有量中,中低档次的汽车又占据了庞大的份额,那这些汽车的驾驶体验谁来改善呢?

说到这也许就明白了,这些问题给了车载智能硬件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车载智能硬件的出发点一定是在成本可控范围内让更多的车主体验到整个驾驶中的局部智能带来的便利。那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智能硬件设备,例如:智能后视镜,HUD,OBD,这些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到底如何呢?

笔者通过这些产品的使用者给到的反馈或许可以窥探一番,可是这样的典型个人案例,不管是满意还是极度不满或许都不具代表性,为追求严谨的科学性在这里就不叙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加笔者微信(fangfeng1991)深度探讨。

整体上目前市场上的硬件设备都存在着宣传与实际使用严重不符,比如功能被夸大,产品稳定性不足等。为避免广告嫌疑,就不点名指出了,不过可以通过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的用户使用后的真实留言反馈。在这里不得不呼吁一下从业者,智能硬件尤其是车载智能硬件,在驾驶这个特殊的场景下,一定要考虑到司机的驾驶安全这第一要素,一些不符合实际使用的功能,以及使用中的重大BUG,或许会给司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做个总结:车载智能硬件有其窗口期,目前对于车主来说不但不是一个鸡肋,反而是简单易行的改善驾驶体验的产品,不过市场上目前还没出现一款真正的有竞争力的车载智能硬件产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先联系作者(微信fangfeng1991)

你可能感兴趣的:(车载智能硬件会是下一个鸡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