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吃天鹅肉,其实很严肃

癞蛤蟆吃天鹅肉,其实很严肃_第1张图片
左?右?

这两天刚看完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这是我的第一本经济学读物。之所以翻开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书里那些段子,本想给茶余饭后加点料。但合上书之后,却有点意犹未尽。全书内容生动有趣、轻松易读,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作者从人们日常行为出发,以抽丝剥茧的形式逐级放大,探寻这些行为决策背后的非理性因素,给出了一些决策方面的建议。书看完之后,发现真正有意思的,不是段子,而是惊讶于生活中竟充斥着各种非理性行为。

1. 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如同飞行员在夜间着陆,需要通过跑道两边的指示灯,才能确定飞机是否降落在跑道中央。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事实上,我们心里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价值计算器”,告诉我们某个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我们往往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确定物品的优劣和价值。

比如买车,一辆车约有1.8万个零件,我们很难知道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究竟价值几何。通常,我们先会给目标车型定位,进口、合资还是国产车,小型、紧凑还是中型车,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品牌,这样一个大致的价格区间就出来了。然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手动还是自动,是否需要天窗和真皮座椅。再掂掂钱袋子,目标车型就基本锁定了。

《经济学人》杂志有一则征订广告:

  • 单订电子版:59美元
  • 单订印刷版:125美元
  • 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假设你正计划订阅《经济学人》杂志,你会选择哪个?不妨先作个选择,再往下看。

书中一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84%的人选择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6%的人选择单订电子版,单订印刷版则为零。但,如果删除无人订购的单订印刷版,将征订广告变更为:

  • 单订电子版:59美元
  • 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结果会怎样?数据显示,印刷版+电子版套餐的订购人数从84%降至32%,而68%的人则选择了单订电子版,杂志社利润变低了。为什么?无人订购的单订印刷版,作用是什么?

没错,就是诱饵。没有比较,人们很难在A(单订电子版)和B(印刷版+电子版套餐)中直接选择,而诱饵B-(单订印刷版)使得B成为更优选择。同理,饭店菜单上总有几道高价菜;新娘身边总有伴娘;手机厂商总会推出顶配机型;售楼小姐总会介绍一套我们看不上的房子。

令人困扰的是,生活中比较无处不在。比如,刚毕业时,你想5年内月薪突破1万,5年后你做到了,你很满意,开心地回家过年。同学聚会,聊到收入。你发现昔日不显山不显水的同学,有的已经月薪2万,甚至5万了。然后,你对自己就不那么满意了。面对如此比较,怎么办?

先看一个例子。假如今天你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买个保温杯,第二是买个iphone。首先,你看到一个保温杯标价35元,你很喜欢,正要掏钱,忽然想起10分钟路程外的另一家店正在促销,同样的杯子售价25元。你怎么办?会不会因为10元钱,走10分钟的路?或许很有可能。

现在,你要办第二件事,买iphone。你看到商场里iphone7售价4998元;而另一家店正在促销,标价4988元,同样便宜10元。你会为了10元钱,再走10分钟吗?或许不太可能。

以上,有三点思考:

01 聚焦问题。你的10分钟值不值10元,值就不走。
02 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根本。
03 拓宽视野,见识多一点可能性。人闲是非多,比的更多。

2. 黑珍珠如何从无人问津变为稀世珍宝?

起初黑珍珠并不好卖,当时的黑珍珠色泽不好,又灰又暗。通过改良,“珍珠王”萨尔瓦多·阿萨尔得到了一些上等黑珍珠。可市场并没有统一价格,该怎么定价呢?于是,阿萨尔找到宝石商人温斯顿,将黑珍珠放在了第五大道的橱窗里,标上恐怖的高价;同时在杂志上连续刊登广告,将黑珍珠置于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的映衬之中。就这样,原来不知价值几何的黑珍珠,一夜之间被捧为稀世珍宝。人们总是在比较中作决定,钻石和宝石给了一个参考标准,同样也把黑珍珠锚定在相同的价格水平。

人们经常用天鹅肉嘲笑癞蛤蟆,就像现在用白富美嘲笑屌丝。事实上,癞蛤蟆不但能吃到天鹅肉,还能让天鹅认他做干爹。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第一眼看到的生物。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他无意中被刚出壳的幼鹅们第一眼看到,就被认定为“妈妈”,一直到幼鹅们长大。幼鹅不仅根据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旦形成,就坚持不变。很多时候,人类也是一群幼鹅。一旦对某商品的初次价格形成印记,就很难改变,以后购买同类产品也会参照第一次出价来决定出价,心理学上称之为锚定效应。

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是初次出价,也可以是任何第一印象。比如,有些饮料包装会印上建议零售价;看到某宝200元的瑞士手表,第一反应就是假货;1000元的衣服,我们可能还价900,但很少还价90;还有一见钟情;或者我们的初恋。当然,反面也有。比如,积习难改;由奢入俭难;某地的人不实在,某地的人小偷多(只说偏见,无意冒犯);还有父母一直不喜欢你的对象;或者我时常自诩有点逻辑能力……(屁咧)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或许,我们应当清点一下生活中的印记或锚,不妨给我们的习惯和偏见打个问号。它们可能在某一时间是合理的,但现在仍然合理吗?有句话:一旦我们对旧的选择,作了重新考虑,我们就向新的决定、新的机会敞开了大门。

同样,有三点思考:

01 多角度看问题,避免只接受自己认可的事情。
02 带着思考听建议,不要轻易被左右。
03 愿我们有智慧,能够分清这两者的界限。


参考图书:

怪诞行为学
作者:【美】丹·艾瑞里
译者:赵德亮、夏蓓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癞蛤蟆吃天鹅肉,其实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