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馆里潇湘妃——与黛玉有关的日子

十八世纪烟花三月时节诞落一女子,她就是捧心西子病态美的林姑娘——林黛玉是也。

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祖籍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出生地,这样一个地道的江南女子又岂是才情满腹区区。想来这林姑娘按今天推算应是双鱼座,浪漫的情怀真是浑然天成。百度一下她的职业会发现竟是闺秀,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她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又是士族大家庭的女子,怎会有工作的事宜呢;诚然她不需要去计较茶米油盐的锅碗瓢盆,但是她内心的惶恐忧郁却丝毫不减。

居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不止警幻仙子一人,林妹妹似乎一直也在。信步在大观园之内,曲解通幽回廊蜿蜒疏竹竿竿之后打开一处晃似仙境小馆,那里便是潇湘妃子的住处潇湘馆。此馆以竹为邻清泉踏至,后舍种植芭蕉点点。

这样一处幽静僻壤的仙居,自是住着一位脱俗的俪人。但是每逢夜晚凉亭,月夜登高,颦儿就会坐在窗边的灯下默然拭泪写诗,又或是倚着门栏,独悼一番。

暗影翩翩,就是在这里她写下了秋窗风雨夕,和宝玉玩闹,一次又一次的哀叹她的离肠。

幽居的泪水,只有她一人咽下,伴随着书香疏竹,那一涓涓手帕也是黯然离魂的伤诉。说道悲剧性的人物黛玉一定不能逃脱,很多人说是她那悲悯愁苦期期艾艾的性格弄死了自己,可她的愁苦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她的泪洒斑斑不也是在为短短的韶光年华哀叹吗?这是一种她不愿可又无法纠缠开的一种深植心神的怨念。

红楼梦也可以说成是:与黛玉有关的日子。葬花吟中有几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可以说是满腹愁怨无处诉,她一定是万分渴望有个“知音”来一解闲愁的,除了宝玉之外不论是闺蜜还是蓝颜都万分渴求,她感时花溅泪,也是在哀叹自己今后的命运,魂归土兮“一抔净土掩风流”。

而在秋窗风雨夕中她又叹道: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想必她定是个极其敏感的女子,但是灵性又十分通达,所以并非世人所说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着“风雨”的凄凉在考究她吹打她,她并非在无病呻吟呀,而是情之所系。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或许她是十分苦恼孤寂,内心孤苦甚至是孤独寂寞的,倘若她生于现代,在网上聊天也许能互诉衷肠,如若写下一篇词,一定评论留言纷纷,或许也就能对她是种慰藉,当然这都是幻想罢了,若是生于此年代也就没有黛玉这么一个人存在了,时势造英雄,年代铸造人格也有一定道理,她所处的清代中期,交通通信那么不便利,在官宦人家互诉衷肠也不过是痴人说梦,能自己写点诗告以慰藉罢了,更别提什么发表了,真真的孤家寡人。

黛玉与妙玉其实应该是可以说得上话的,她们俩有相似之处,个性孤傲品性清幽不爱与人过分交往,但是两个自身都一肚子苦闷的人碰撞在一起大概也没法制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吧。

时常下起雨来就会想到雨打芭蕉,留得枯荷听雨声等等,更会想起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来。这么多年了,她还好吗,她不曾被世人忘却,可她会忘却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吗?虽说只是文学名著里的一个虚拟人物,尽管应是有其原型,但对于千千万万的后来读者来说,大家都只会在其中捕捉自我和身边的幻象罢了…

她的悲戚我们无法为她解忧,也无法定诸谁人之过,只承想二百多年前的这段旷世奇缘之玄之妙之凄之美…在今儿市场化商业化信息高速化竞争如此激烈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浮躁的心态、忙碌的病态、抑郁的症状,这些负面的情形时时震彻着人们的心扉之时,偶然静静的总能想起那年那时,那馆那人...

想起红楼一梦、想起潇湘之馆、想起潇湘妃子,并不叫人难过,只是余音袅袅的绛珠仙草的轻吟...

你可能感兴趣的:(潇湘馆里潇湘妃——与黛玉有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