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2,9-6-6,万章章句上6-6》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2,9-6-6,万章章句上6-6》

【"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庚申日,闰六月初十,2017年8月1日星期二。今日建军节。

上一节,通过孔子的事例说明,要想"从百姓到领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德;第二,有人推荐。

推荐成功有多么难,这事儿罄竹难书,不是短短的一篇学习笔记所能完成的内容,但是可以通过阅读《人物志》的《效难第十一》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读罢此篇,顿生惊心动魄之感,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交织层叠,使得推荐成功成为一件极其小概率的特殊事件,哪里有想象的或者说说的那么轻易办得成!

那么,是不是满足了这两条就一定能当上天子呢?不。益就同时满足这两条,首先,益是圣人,其次,益得到禹的举荐,但是,益并没有当上天子,为什么呢?

对。

这两条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这一节,孟子继续阐述其理第二条——“天之所废”原理。

这条原理是说,天命固然不会轻易送人,同样不会轻易夺走。

所以,凡是现在的那些富二代、红二代等等继承先祖事业的继承人,天对他们的要求就会降格以求,即使没有舜和禹一样的圣德,也不会轻易废黜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祖宗阴德”,老祖宗的功德没有完全泯灭,天心的眷顾也不会完全衰败。

这也是苏格拉底的理论:最坏的政府也比没有政府好上一百倍。

苏格拉底这句话可不简单——这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和捍卫的理念。

当年,他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他的好友和学生们积极营救。智慧如苏格拉底的好友、学生岂是等闲之辈?都不用劫法场,事先已经买通所有环节,策划好撤出路线、去处、安顿办法。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理由即是:你们让我反对我自己的信念吗?是的,这是坏政府做出的坏审判,但我接受并遵守它。读这一段,禁不住痛哭流涕,那一番气概,让人既痛心又敬佩。所以说,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格言而已。孟子说,这是原理,苏格拉底说这是原则,都是值得深深敬畏并依此权衡的事。分量十足!

孟子说,不轻易放弃,这是“天之所废”原理,其作用极其强大,强大到什么程度呢?除非自绝于天,且自绝到桀纣那样的程度,否则,天是不会废黜他的。也就是说,德性一直衰减、衰减、衰减到桀那样的程度,然后才会废了他;暴虐一直持续,持续,持续到纣那样的程度,然后才会废了他。

以商纣王为例。

商纣王的荒淫到了酒池肉林的程度,与此同时,周家自太王开始,已经经营了3代而到了伟大的文王时代,文王之德了不起,已经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服于他,商纣王曾经禁闭他八年之久才放他回去,文王没动。文王去世之后,武王继承西伯爵位,且有姜太公辅佐,那时候,八百诸侯呼应集会,齐声拥护武王伐纣,武王没敢动,下令散会。直到商纣王的三位贤人——微子、箕子、比干,走的走,逃的逃,杀的杀,商朝的乐师开始跑路,这才发出伐纣总动员令。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之所废”原理,如果桀纣中途懂得忏悔,收敛,那么,商未必能灭夏;周未必能灭商,何至于最终丧失天下呢?

正因为这样一条原理兜底儿,所以,圣贤如益、伊尹、周公,都没有当上天子。

这是“天之所废"原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2,9-6-6,万章章句上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