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艺术要趁早#第八周小结

这周主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几幅画作:《1808年5月3日的枪杀/The Third of May 1808》《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Rain,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先介绍下浪漫主义(维基百科)。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德国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中文“浪漫”一词来自“Romantic”,而“Romantic”和“Romance”的字源是罗马(Roman、Roma),其原意实际上是指“罗马或操罗曼语系民族式的”,后来其定义被狭义化为“罗马或操罗曼语系民族式的激情”、一种对梦想的不断追求和实现的情怀;而在华语地区,“Romantic”最早被翻译成“罗曼蒂克”,后来改为“浪漫”之后由于无法再追查其字源,所以意思被严重扭曲了;例如华人经常会将“浪漫”和“温馨”混为一谈,然而两者本身意思上并不一样。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里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影响了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致力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它正当化了个人的艺术想像力,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美学权威之一,突破了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浪漫主义对于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法国浪漫主义的艺术,兴起于十九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这是一个腐败、混乱和倒退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出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一开始即带有呼唤革命风暴气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浪漫主义所要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从根本上说,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出现,是要求个性的解放和心灵自由;封建政权和学院的古典艺术,同样让他们感到是必须摆脱的精神重压。浪漫派重视色彩,是和他们重视感情的要求相一致的。要用色彩去塑造形体。

一、1808年5月3日的枪杀/The Third of May 1808


#懂艺术要趁早#第八周小结_第1张图片
The Third of May 1808

名称:1808年5月3日的枪杀/The Third of May 1808

创作时间:1814年

作者:戈雅/Francisco Goya

类型:布面油画

尺寸:266×345cm

现藏馆:西班牙 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

作品简介:

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这使画家无比愤怒,他成了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用画笔当刀枪参加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这时期他创作了表现这一民族斗争的画作。

在1808年到1814年间,西班牙人起义反抗拿破仑的侵略。马克思这样写道,虽然西班牙国家是死亡了,西班牙社会还是富有生气的,而且它的每一部分都充满着抵抗的力量。人民的起义斗争鼓舞了戈雅,他创作了《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1808年,拿破仑军队入侵西班牙。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民举行起义,受到法军的镇压。戈雅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并站在人民起义一边,用自己的画笔热情歌颂了西班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

画家简介

弗朗西斯科·戈雅(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被称为西方美术史上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

作品欣赏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又称《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是一幅描绘法军镇压起义者暴行的悲剧性作品,一幅英雄主义悲壮激昂的画面。画家戈雅将要被杀害的起义战士置于画面上方的视觉中心,突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右边是一位僧侣,在就义前,正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位农民,看上去有着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神情坚定地望着夜空,无惧无畏;画家戈雅着意描绘一位愤怒之极、高举双手的市民,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暴行,这是人类英雄的伟大形象。而其他民众害怕的悲痛的用双手盖住脸,更衬托出三位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形象。画家戈雅以马德里的夜景作为画面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西班牙。画面聚光于起义者形象,而将法军置于暗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又在地面置一灯笼,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种动荡不安、悲壮的气氛。

二、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懂艺术要趁早#第八周小结_第2张图片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作品简介

《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油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该起义从27日至29日,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

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她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期待着自由的来临,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

画家简介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他的著名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曾经为波兰音乐家肖邦画了著名的画像。

德拉克罗瓦于1863年8月13日在巴黎去世,埋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

作品赏析

画面採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誌——巴黎圣母院。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精确逼真,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不过,我们会问,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位袒胸露乳的女子形象呢?据说是因为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他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凋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画家也将自己画在里面了,就是那个头戴礼貌,身穿燕尾服,手握长枪的那个男子。画家是想表达也很想参与这场自由的斗争么?

三、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Rain,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懂艺术要趁早#第八周小结_第3张图片
Rain,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作品简介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的主题创作地点较好辨认,很明显是梅登黑德(Maidenhead)铁路桥,该桥横跨泰晤士河位于塔普罗和梅登黑德之间。梅登黑德大桥于1837年布鲁内尔(Brunel)设计,并于1839年建成,有两个巨大砖拱而非常宽大和平坦的铁路桥。

油画描绘是火车正驶往东边的伦敦。

该油画曾于1844年在英国皇家艺术院(Royal Academy)展出。

画家简介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与约翰·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

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

作品赏析

这幅画初看,以为是印象派的画作,里面的实物并不很清楚,好像混沌的一片。但是为什么是浪漫主义的画作呢?透纳发现绘画所能表达的并不仅仅是有形的事物,而且还有那些超出视觉范畴之外的存在,如空气、风、雨、速度。因此,他特别注意去抓住各种因素溷合在一起的感觉和印象,而忽略其中的具体物象,也就符合浪漫主义核心。

在这幅《雨、蒸汽和速度——开往西部的铁路》中,除了在画面左侧隐约可辨的桥,以及画面中央急速驶向观众的火车头以外,我们看到的只有色彩和横扫画面的笔触。欣赏17世纪古典风景的读者看到这样的作品,或许会为其中理性秩序的丧失而感慨悲哀,有些透纳同时代的画家就讥讽他是在用拖布作画。可是,如果按照作品题目中的提示,我们也能有不少新奇的体会呢。据说,透纳这幅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一次乘火车的旅行。当时,火车刚刚发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从前还没有哪一种交通工具能够使人如此飞速地行驶在大地之上。透纳乘车的时候正赶上外面下起雨,这使他感觉到很兴奋,于是干脆打开车窗,把身体探到车外,充分享受在速度中,风、雨、空气迎面扑在身体上的乐趣。

其实,后来乘过蒸汽火车的人或许有过相似的体验,随着飞速行驶,火车头冒出的蒸汽会向后吹来,变成细小的水滴洒落在乘客伸出的脸上或者手上,那对小孩子来说实在颇为有趣,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不仅懂得如何感受,还懂得如何表达。透纳根据他的切身感受创作了这幅作品,火车穿过河面上方架起的一座大桥,一切具体形态都融进抽像化了的大气。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大片的空白,除了依稀可辨的笔触和机理之外,什麽都没有。这更为观众留下了遐想的空间。透纳真正关心的是某种印象,耀眼夺目的阳光穿过谜团一样的雾气,一声汽笛的鸣叫划破静谧的空间,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那空荡悠远的回音。阳光和着蒸汽,色彩和着声音,而这不仅仅是一种整体的感受和印象,还是光与色、与空气的交响。无疑,在19世纪,这样抽象的油画作品是惊世骇俗的。透纳的才华在于他能够准确地记录自然,特别是其中雄壮的场面。不过,他的成功大多要归因于他大胆而独特的体验。他的创新是如此令人信服,绝不是一两句「胡涂乱抹」的讽刺就可以抹煞掉的。

下面这幅是在创作《雨、蒸汽和速度——开往西部的铁路》前两年,他还画过一幅《暴

风雪中的汽船》,这幅画也很抽象。

暴风雪中的汽船

这幅画也是他所在的汽船在海上碰到了暴风雪,当别人都惊惶失措地躲在船舱裡,透纳却为了获难得的亲身体验爬上汽船的桅杆,让船员把自己牢牢绑在上面,随着船隻一起在海浪裡摆动,尽情接受暴风雪的冲洗和撞击。他在上面整整呆了四个小时,直到暴风雪逐渐平息下去。看着这幅作品,观众似乎也被捲进了夹杂着狂风与暴风雪的画面,雾、海浪与船隻几乎成为一体,没有人知道那船隻究竟是什麽样子,但我们却明确地感受到它在风浪中飘摇颠簸的状况,那彷彿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令人心潮激盪,与听到一首浪漫主义的音乐或者诗歌没有什么两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懂艺术要趁早#第八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