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是下了一夜的雨,清晨出门看到人行道上铺满了银杏和梧桐的落叶。一叶知秋,几个月前,这些叶子都还骄傲地在树枝上随风摇摆。
如今只能被环卫工人的扫帚驱赶集合到一处,收集装袋,接下来的命运大抵是在怒火中绽放,贡献最后一份能量吧。与其这样,落叶还不如融于尘土,那应该才是最好去处。
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黛玉葬花般的心态,的确有些伤感了。内心潜藏的悲伤被这落叶点燃,开始涌动升起,延伸到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几日前,熙熙微信要告诉我个悲伤的事情。当时预感便不是太好,速度回复问询情况,几秒后内屏幕上赫然跳出“宋老师走了”。我怔在那里几秒,大脑一片空白,嗡嗡作响。抖着手拨通电话,得知是车祸,情况还在调查。
大脑中随即跳出: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她这么细心谨慎的人怎么会碰上车祸?……这一连串的疑问无法改变板上钉钉的事实,生活中的不可预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经历。
理智在彼时彼刻总会让人回到正常轨道,联系上会参加追悼会的同学,我忍住想要暴哭的冲动。毕竟宝宝正欢乐地跑来跑去躲猫猫,不想让她起疑心。
等到夜深人静,找到当年离校的同学录,首页正是宋老师的留言,还记得她笑脸盈盈地问我能不能看懂她写的那些话,结果我猜错了一个单词,她狡黠地说就知道这个词儿你会犯错。此情此景,好似昨日。
有些人约好了一定要相见,还未见面却是阴阳两隔。总以为来日方长,却不知时间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02
孩童时期,对死亡就有了懵懂的认识。小时候家里养的一只猫,很聪明,会捉老鼠,还会趴在江边捉鱼,某天误食了老鼠药,身体僵直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开始知道死亡便是回不来了,再也见不到。
等外婆去世的时候,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想念一个人却见不到是多么痛的领悟。那年不到六岁的我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即使没有人和我解释死亡的含义,家人和亲戚们悲恸的情绪早让我对死亡有了排斥。
成年后,碰到更多的世事无常,要面对的分离、告别越来越多,本能上依然有防御。毕竟,人总是本能地避开负面情绪,假装它们不曾来过。
社会化的结果是,如若你不想显得自己很另类,最好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喜欢用成熟、坚强、表面的接受伪装好自己,他人的认同可以带来片刻的安全感。
所以,很多的人选择了“理智”,隐藏起波涛汹涌的情绪,表现出适当和正常的难过、悲伤。用忙碌掩盖被勾引起来的死亡焦虑。
再不行,至少还有时间,时间也是对抗应激的一剂良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一味的回避,只会加剧内心的冲突。
你否认的那部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行走的步调从不会被你打乱,它们会时不时轻扣我们的内心,不痛不痒地问一句:嗨,你真的好吗?
诚实点:不好,真的不好。
一些情绪是无法通过无视自行消失的,如若悲伤还能离去,那么自责和愧疚会很坚挺。而聪明的潜意识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比如让人疲惫不堪,失眠,多梦,食欲不良等等。
还有,便是和清晨的我一样,莫名地触景生情,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可就是不大好。
03
所以面对丧失,又如何让心灵重获自由?
哈佛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博士曾说“当经历打击与挫折的时候,你是否愿意用更多的温暖与爱去拥抱自己呢?”
是的,在这些低落的日子里,你是否愿意停止内心的对抗,你是否愿意听听自己的真实感受呢?是否愿意用慈悲的心陪伴自己呢?
静观(正念)自我关怀吸收了佛教中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四种情感的特质,正是自我关怀的基石。
慈爱,帮助你打开心房
慈爱好比一位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总是爱意满满。慈爱,意味着接纳。来自母亲的关注,让孩子打开心房,因为在母亲的怀抱里温暖又安全。
当以放松的舒服的状态坐着或是躺着,隐藏的情感才能得以逐渐释放。好像一个难过的孩子被抱着问到:宝贝,可以告诉我你怎么了吗?
这份允许,恰恰是打开心门的秘匙。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对自己多少都有严格的约束。比如:
“怎么还要难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
“日子还要继续,怎能沉湎在悲伤之中。”
“哭有什么用,无济于事。”
慈爱,却平静地告诉你,怎样的情绪体验都是真实的,被接纳,以及被看到的。而同时,当你的悲伤流出之时,慈爱也与你同在,陪着你体验和感受。
悲伤,需要流动
面对丧失,悲伤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的离去,未来无法有交集,也会为自己失去部分的身份悲伤,甚至这次的悲伤还会引发出曾经没有处理好的哀伤。
宋老师这次的突然离去,让我很措手不及。当带着慈爱的心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时,好像真的回到小孩子的状态,嚎啕大哭。曾几何时,我们都忘记了哭是一种本能,只会嘤嘤抽泣了。 其实,没有处理好的情绪大多会攻击身体的脆弱器官。
这份悲伤里,带有很多的遗憾。甚至,感觉到空落落和脊背的冰凉。继续探索这份冰冷时,发现几乎每亲历一个丧失,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好像是,曾经我与他们有交集的时光,随着他们的离去都变得黯淡。有童年,有青少年,有工作后,这些让我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很是无助,所以悲伤。
而自我关怀的慈爱,环绕在我左右,不是怜悯,不是同情,只是静静陪伴。她问我:真的都消失了吗?
死亡,某个角度讲,离去的人带走了属于我们的时光;但,我还活着,曾经相处的一切感受、体验、甚至对方的言语、行为都还对我,对很多人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所以,她,他们,没有真正地消失。死亡,并不能真正带走一个人。
同喜,珍视当下
叶落归根,四季轮回,物质转化成能量,能量转化物质,何况宇宙中的能量守恒。一位长辈离世前和我说别难过,这是规律。
《西藏生死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精神层面何尝不是呢?因为老师的离去,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老师为了能让后排的同学听到,即使感冒咳嗽也奋力地扯着嗓子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工作的热忱,对学生的负责,对生活的乐观。而这些品质都会一直闪闪发光,让我们不忘初心。
离开我的那些人儿,虽然有的没有好好说再见,但我们都知道珍重,你们都未从我的心底离开过。相互有交集的那些时光,是永久留存的美好,谢谢你们的守护。
更重要的是,你们教会了我珍视当下,当下身边的人,物;久未谋面的亲人,朋友,想要说的话,想要做的事,都不要等待了。
舍得,将自己交给生命的长河
慈爱的母亲不会将孩子一直绑缚在身边,如若想要让孩子真正成长,必然是带着祝福送别孩子,让她踏上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人生,注定不是单一的成色。当面对丧失带来的悲恸之后,收拾好行囊,怀抱着慈悲之心踏上征途。
不逃避,不对抗,一份祝福给到离去的人,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感恩我们曾经共处的时光,感谢他们给我的教诲,生命中你们的痕迹和温暖会陪伴我走到最后。
一份祝福给到自己,谢谢你学会了面对,谢谢你与悲伤共舞,谢谢你将慈爱留存心中,生活会继续,我会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人的一生中,会与八万人有交集,中途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与你擦肩而过,有人让你满心欢喜,最后又有多少人能陪你走完这一生呢?
基本最后都会变成我们一个人孤独的旅行。时光无法倒流,珍惜和旅客们相遇的时刻,更要学会的带着自我关怀的告别。愿你我都在宇宙中安好!
END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一起点亮下方的小红心“❤”吧~~
我是谁:心理专题推荐作者自荐 | 遇见小娜
更多好文,可以关注小娜的文集:
《个人成长》《情绪管理》《人物剖析》《亲子育儿》
往期精彩抢先看:
聪明的女人,很少抱怨
信任,是幸福的基石
真正的人生赢家,都懂得爱自己
我们的生命,还剩多少可以挥霍?
生命可以短暂,但不能没有生命力
压垮你的从来不是压力,而是你的信念
你的需求,是否有被看见?
自卑,源于缺爱
拥抱负面情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穷养富养,不如人格培养
心理重建丨那些灰暗的日子,你是怎么过来的?
蓦然回首,幸福正在灯火阑珊处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
樊胜美:都是原生家庭的错,不过是你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