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约见吴老师

感谢小曼姐和思宏的鼓励,让我更有勇气主动约见吴刚老师(大陆第一位GTD官方讲师)。有种飘扬过海来见你的幸福和期待,见到吴老师的第一眼,老师好精神那!感谢自己鼓起勇气见了一面。


上海之行——约见吴老师_第1张图片

1.不是秘密,而是圈子

吴老师一朋友——小提琴音乐家,10年前的在他们圈子里有个共识,那时要是在上海买房子肯定能赚。当时他也并不富有,要是挤挤还是能买一套房子的,后面没买。而这几年房价涨到天了,才有人(群众)意识到这时买房肯定能赚,甚至有的后悔之前怎么没买。这里头就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老师朋友在那时是没跟吴老师提到这件事的,这恰恰是吴老师要跟我解释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朋友有什么发财的事没及时告诉你(或其他消息),并不代表这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因为这在他们圈子里头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啊,算什么秘密。可他为什么要告诉你呢?出于一些考虑,说了你也不一定能理解,反而有可能会被误会,更何况这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老师自己学拳的能跟学拳的一块交流拳法,要是跟你说身上有某股气流在流动什么的,会被人当神经病看。同样的,他跟学拳的讨论香烟,什么打火机会达到几度,也会很容易被人误解。

反思:

先找到一个点,比如PPT.利用这项技能去结识圈子里头的人或有这方面需求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达到价值迁移,会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领域的信息



2.持续进步而非疯狂

我特别佩服吴老师的地方就是,只要他认定的事就能持续做下去,而且是好几年(6-7年以上),比如头马,时间管理,外企工作等。最近在学拳的他看起来格外的精神,比我21岁小伙的状态还要好。跟他一块学拳的朋友每周末从苏州坐高铁来上海学拳,坚持学了4-5月,到后面拜完师,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再也没来学拳过,。但他出于还没准备好,那时没拜师,反而是同一批里头坚持最久的一位,至今有9个月多,现在师傅会让他教其他新来的徒弟。他也会某阵子无聊的慌,练拳的时间会跑去某个店头,默默在那玩了一个上午的游戏,而这是他的一种放松方式,并不值得去争议。但他强在,他不会因此堕落,会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他信奉顺其自然,不做闭门造车,否则会失去很多与同类人交流的机会。如果你选择放弃,在这个点上,你并没有优势,可能你比他人优秀,可这不够,你们没有拉开的多大的距离。持续的久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是短期内做得最好的,整个衡量的标准最好是时间内的平均数来衡量较为合适,这就跟我们学分绩点里头的加权平均分有些相似,看一个人看得是整体状态。

反思:

人非完人,无需给自己太大压力。做事最好当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来做,无语太过刻意,在这之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平均数来衡量自己某个阶段的水平和状态,如何设定衡量标准自己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



3.时间管理,本是生活

我刚接触时间管理时,会硬把整个系统往自己身上按,最后累个半死,放弃了几个月没在使用。这对于践行了多年的吴老师来说,就跟日常吃饭一样,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座谈期间,我注意到了老师从约定见面14:00开始就已经在计时了,这应该是他的习惯了,对自己的时间如此珍惜,不是习惯真的很难如此自然不让人直接察觉。现在的他也没有太过刻意做些什么,或者非得拿出纸笔做记录,多年来的践行,他能直接辨别事情的重要性,也很随手把资料推到邮箱里头,等待阅读。在这个践行的过程里,他谈到了自己的一些小技巧,没有必要一口撑死胖子,而是一次一次慢慢做点改变,不一定非得照搬每一步,你要察觉到自己适应了,再进行下一个习惯,前期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软件控上。最重要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拱一卒)

反思:

心如止水的境界好比对某种技能或一个系统有独特的感情,已是种日常生活方式。循序渐进地执行,起手切忌对自己太过暴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之行——约见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