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最大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如今,全球负债还在继续攀升,甚至超过了次贷危机时候的总量。
弹指之间,诅咒般的十年之约将要到来,国国自危一个比一个惨,沉疴难治积重难返。
出路在哪里?对于个人投资或财务规划会产生什么影响?甚至对于国内公司的风险把控也是有很重要的必要性
事实上,最紧要的是不落在最后,挺下去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01自救之路以求不死
一切危机的根源还是因为货币宽松。
资产泡沫化,金融乱象丛生,一片繁荣景象背后,却是实业停滞不前。危机的味道变得越来越浓烈,全球的自救之路就此开启。
美联储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并着手进行缩表;加拿大央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欧洲央行也表示考虑缩减量化规模。
而中国的收紧,也早早开始,从外汇管制开始,房地产、金融一个也跑不了。
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选择了自救,而且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把杜绝风险形成作为底线,把货币紧平衡作为贯穿自救过程的主线。
02长期抗战打响
收紧虽然能降低风险,但确实影响了经济发展。
10月的一个周末,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世界银行年上就已经指明了整个金融趋势了。
接下来,大家就要有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了。金融去杠杆还是重中之中不会轻易停止。
其次就是金融环境的问题。这次年会上,行长就说了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金融牌照问题。
什么金融产品都会设置门槛,有准入制度,就会有退出制度。
所以,往后查询牌照和安全性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就紧盯着收益不考虑其他的,不然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03等待黎明到来
总的来说,金融环境只会更紧,不会放手不管。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
1.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
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
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
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
2.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的现金流
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
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五险一金的养老保险”
3.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
38.09%的个人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
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
4.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
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 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
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
可以设想得到,一切都会纳入监管,高度控盘整个经济环境。
对于投资者而言,激进投资的岁月已经过去了,该转向稳健甚至偏保守的策略,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变得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很多规则都会变,如果跟不上,就只会被淘汰。长期抗战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不要在黎明之前,自己就先倒下了。
在财务规划选择上,防控风险比贪图眼前所谓的高利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