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与年龄无关

想家,与年龄无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刚离开家那会,家里头还没装电话。想家了,就写信。写信,是唯一的通讯方式——一笔一划都是牵挂呀!不过,在信里俺可从来不会说想家!

把信投进邮筒,翘首以盼的等待就开始了。等啊!盼啊!那个年代,家信俨然成了一种福利,给朴素的日子增添了诸多奢华!信里头,可都是爹娘说给俺的私房话。

其实吧!信的内容也没啥。有时候,是为了寄张照片;有时候,是为了给爸妈捎上50块钱花;有时候,纯粹是为了聊聊天,拉拉呱。

回信,也不复杂!一般就是说“家里都挺好的!好好工作,别想家”;或者说“家里好多了,不用牵挂”;或者说说,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了娃。

当然了,写信也不一定非有啥事说,更多的是为了排遣思念,没话找话!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废话满篇——谁又会在乎呢?写啥是小事,写“信”才重大!

那些年,我就在对文字的拼凑和排列组合中,消磨着时光——减少着内心对孤独的挣扎!出来8年后,我才第一次探家。按我的说法,思念肯定可以流成河啦!

后来,回家的次数多了起来,家里也装了电话——信就不再写了。

不过,平时也很少往家里打电话。过年、过节、过生日,特殊的日子里才会打——和爹娘唠唠嗑,说上几句话。

不怎么往家打电话,肯定不是因为心疼钱。说实话,我担心的是天天打电话就不想家了!为什么会有此担心呢?

您想啊!不想家了,就少了份牵挂;牵挂没有了,心里就空了;心里空空的,肯定会想家——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呀!因此,宁愿少打电话,再多的呱回家的时候再和爹娘好好地拉!

这逻辑通不?是不是有点绕啊?

一直以为,小孩子才想家。总觉得那是不成熟,人还没长大!后来才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过了四十岁,反而会越发地想家。

四十岁以后,父母年龄大了,回家的次数也多了。但是,想家的念头却更加频频萌发——有时候出差,只要顺路就算一个晚上也想办法回趟家。

回家也就是吃顿娘包的饺子,和爹聊聊天、拉拉呱——想家,想的是啥呢?饺子吗?饺子我自己也经常包啊!

每次回家也不会待太长时间,一般三天,最多五天——就担心待时间长了不想家了!哈哈,这算啥逻辑?好像真的有点说不通啊!

有时候,我也怀疑,是不是内心里始终有个“想家”情结?把想家当成了永久福利,打算一辈子享用它!

说实话,我真的认为“想家”是一种动力!像一种信念——家是根,想家就是在把根不断壮大!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性,反正想家的时候总觉得有一股力量注入——从头顶一直到脚下!

有一首歌里唱到:“思念是一种病”。病,并不是坏事,起码证明人还没有麻木——精神与意识还算不太差!

依我的观点,不管到多大年纪,该病的时候还得病,该想家的时候就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家,与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