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

儿时常听到一些俗语,比如“30年河东,30年河西,”比如“30年前睡不醒,30年后睡不着。”当时听到,只是觉得很好玩,也理解不了大人说这话的心情。等到自己30岁的时候,才渐渐的明白,人生太长,不能一眼看穿,很多人与事都因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改变了最初的模样……

儿时村庄里发生了一件现在都映象深刻的事。哪时村庄里人家很多,那家有红白喜事,那家有困难,乡里乡亲都会出手帮忙。远亲不如近邻,也正说的是这样的道理。村上的族长是一个名望很高的人,因为掌管族谱,村上的人都尊称他为长辈。他养育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生下来,就有一只脚不利索,一直需要柱着拐棍才能行走。因为比我们大了近10岁,便一直叫着哥哥。哥哥读完初中便没有继续读书了。族长担心他一没文化,二没健康的体魄,便寻思着为他找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这样以后的生活也不至于饿肚子。

几经周转在乡镇上找到一个缝补衣服的裁缝店,好说歹说裁缝店老板才答应哥哥跟着他学手艺。哥哥也是老实人,对父亲的安排一直很听话,每天柱着拐棍去乡镇师傅家当免费的学徒,中午留在师傅家吃饭,晚上又柱着拐棍回来。不论天晴下雨,只要师傅开门,每天都按时去。

学了一年,师傅对他说:“我能教的全部教给你了,以后就看你自己能不能靠你的手艺吃饭了。”

那个时候,村上有少些年青人,初中毕业都跑出去广州,深圳,上海,之类的地方打工去了,工资虽然不高,但每月总还能寄些钱回家,接济家里。

哥哥也想出去闯荡,分担家里的负担。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一开始族长老人并不同意他外出务工。担心他腿不利索,会在外面吃亏。

最后执拗不过,哥哥还是跑到广州打工去了。

在广州的一家服装厂,找到了一份缝纫工作,每月几百块钱。也挺高兴,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攒些钱寄给家里。

也是在这家服装厂,他认识了一位长得眉清目秀姑娘。一见钟情不为过。后来慢慢熟悉了,才知道姑娘也是来自同一个乡镇的人。老乡的身份,让两个年轻人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慢慢地,慢慢地两个年青人就在一起了。每天上班,下班,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平凡而简单。

在外打工几年,也觉得是时候结婚生子了,便带着姑娘回了老家。姑娘嘴甜,又懂事,族长爹爹看到儿子找到这么漂亮又能干的媳妇。心里自然开心的不得了,婚事便提上日程。

本是喜事一庄。结果却闹得沸沸扬扬,不欢而散。

姑娘父亲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嫌弃女儿找的老公腿脚不利索,家里又没多少钱。

姑娘执拗,自己认准的事,10头牛也不要想拉回来。赌气便跑到哥哥家住上。

姑娘父母来气,以死相逼。扬言要喝农药,最后被亲友劝下。姑娘扔然没有要回来的意思。

后来姑娘父母拿着铺盖,被套,跑到哥哥家屋檐上住着。挡着不要他们出门,每天扯着嗓子开骂,撒泼。什么难听的语言都骂过了。村里聚集了大批围观的人,都劝姑娘父母,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成全他们由他们去吧,你这样相逼,又何若呢?”姑娘父母不听劝,谁劝还骂谁。族长老人这辈子没受过这样的羞辱,气得脸红耳赤。双手发抖。晕厥过去。

姑娘一直躲着没见他们,以为骂一阵就可以过去了,但骂了几天没有要消停的迹象。后来忍无可忍,出门而来。哭着对她父母说:你们眼里就只有钱,这些年不管我过得好与不好。开口闭口就是钱。这些年你们一直重男轻女。一直把我当压榨机器。平时给你们的钱你们留着,我要用的时候一分不给。现在我在给你们1万,就算还了你们的养育之恩。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是亲人。

说完,一阵跑出去。姑娘父母看女儿跑了,搂着被子也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的人群,叽叽喳喳的说过不停,族长觉得脸上无光,躲在屋里许久不出来见人。

后来哥哥和姑娘只扯了结婚证便又一起去广州打工了。

10多年过去,哥哥现在也算是功成名就,在一家服装厂里做设计总监,年收入近百万。在县城里为父母买了几套房子和几个门面。

听他们说,当年出去后他就发誓一定要做番成绩出来。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学服装设计,又自考大学文凭,而后从最初的缝纫工,到打板师到设计师助理,到设计总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和姑娘也有了两个爱情的结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对姑娘也很好。他说姑娘在最穷的时候跟了他,现在要加倍对她好才能心安。

姑娘父母应该很后悔当时的决定了吧!

_ico��w�j�_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欺少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