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5《南京史话》P57-P66七彩丹霞一心向金——蔡敏

主题:南京史话

大纲:1:建康都城的盛

        2:建康都城的衰

内容:南朝建康都城盛衰。

感想:

      本章节可以大致可分为六朝建康都城的盛,建康都城的衰。蒋赞初先生从六朝时代的建康城变迁、建康城的经济分别细数了手工业、农业、水上交通和贸易发展、六朝时期科学文化的大力发展、以及在这看似安宁的生活,繁华的文化背后是无尽的压迫从而最终导致六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五马渡来天前阔,一马化后六朝开成了最真实的写照。东晋以后宋齐梁成相继为续将建康都城一步步发展和繁荣起来当时的建康城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秦淮河依然还是最重要的交通线和军事防线,设置了24座浮桥称为“浮行”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断舟撤行,隔绝两岸交通。即使在今天我觉得这样的思路还是非常聪明的,只是我记得最初的浮桥还有运输的作用,这样的浮桥运输真的方便吗?南京大桥尚未建立的时候铁路到了这里就是把火车一节一节的卸下来然后轮渡到讲的对面,可是六朝运输难道要将货物搬到这些浮航再搬到另一座浮航?似乎大大的增加的运输难度。城外的商业十分发达,由一开始的两座商城变成了四座,秦淮河的两岸商市更多。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毫不夸张的描写出当时的盛况,商人们从富庶的三吴地区运来丝、帛、纸、席、铜镜、青瓷器;从广东和福建运来南方和海外的土特产蜜、蜡、朱砂、琉璃、珊瑚、玳瑁、宝石:皇室和大族寺院也经营商业和放高利贷。蒋赞初先生列数了这些有没有觉得古时人们过的一点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似乎除了没有电器也都是应有尽有,有铜镜可梳妆打扮,有如今还有很多人喜欢的玳瑁、琉璃、珊瑚、珍珠还有香料可见当时女孩子们的配饰已经十分丰富了,并且也不逊于当今。如今的大报恩寺还有琉璃拱门的原件和复刻品,我很喜欢大报恩寺的设计,平日没事也很喜欢去参观,即使参观了这么多次每一次看到琉璃拱门的展览片还是会感叹当今的复刻品比不过原件精美,即使原件经历的数百年的风雨,可是这些时光的铅华从未影响它一分一毫的美丽,精致,也许岁月蒙盖了它的颜色但是摆放在那里还是会熠熠发光。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很多东西很多事情,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收藏古董,不仅仅因为精致更因为它经历的时光又赋予了现代物品没有的惊艳,为什么老人们会说还是老物件好,舍不得我们看不上的旧物,因为有的东西真的是一开始的最好。比如人们最初的梦想,最初的经历。

    除了这些当时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刘裕带来了大量的北方熟练的手工业的工人,并且还建立了锦署因而史建康地区的丝织业水平又了很大的提高,为日后的金陵织锦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此丝、帛和带花纹的绸绢、织锦也成了建康特产之一,看到了吗我们建康的祖先就是如此的聪明。在学到的基础之上研发出了更新的产品,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如此冶炼和铸造也得到了大大的发展。生产出高级的百炼钢,又叫“横钢法”,“百炼钢刀”便是如此。到了齐梁两代匠师还为皇帝造出两批高级刀剑“穷其精巧,奇丽绝世”。并且高超的炼钢术延伸出成本低廉的炼钢方法,已经在民间流行。高级的纸张也出现在市场。但是铸钱却不乐观,币制混乱,同时出现两种材料的“五铢钱”。农业的产率相较于建康和东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沟通水域,解决了水利问题,开垦良田。

    很多人因为战争问题都会误会六朝时期似乎经济发展的并不乐观,实际上六朝时期的经济非常的兴盛,对比东吴更加繁华。从贸易和水上交通就可见一斑,来自福建一带的船舶只载重量最大可达两万斛大约两万石,一般也可达五百石。江河码头,经常停泊着成千上万的船只,与香港、上海当年的码头场景是不是颇为相似?东晋末年时,建康发生过一次大风灾,但是石头城旁边的码头就坏了一万多艘船只,可见当时港口码头的盛况。海内外的贸易越发的频繁,柬埔寨、越南尤为密切。从东吴到南朝柬埔寨先后派遣使者来建康三十多次,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除了音乐还有香料、珠宝、佛像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赠送并非上供,差别很大哦~最远的伊朗送来过礼物。那么南朝拿什么作为回礼呢?分别是丝、娟、绫、。日本、朝鲜半岛上的高句骊,百济也派来了使者,高句骊和百济带走了中国的诗书和画师,腰驽等,日本带回南朝的织工和缝工可见日本在此时就已经向中国学习。也足以见得当时建康城的繁华和盛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生动的描写出当时建康城的繁荣。因为当时建康城也称为扬州或者丹阳,所以今天“烟花三月下扬州”还引发了这个“扬州”指的是如今的扬州还是现在的南京,这里我们不做多论。

    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之上,科学文化事业出现了鼎盛的盛况。当时大部分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艺术家都先后在建康生活过,并且留下了他们的不朽作品。城东北有儒学馆;鸡笼山东麓有玄学馆;鼓楼以北一带有文学馆和史学馆可见当时文化细分各有所长。刘宋时期何承天发明了“元嘉历”并率先求的圆周率数值为3.1428,可到了宋齐时代祖冲之就已经后浪推前浪不仅算出更精细的圆周率数值,并且创制了更为精密的“大明历”。他在机械上也有突出的创作,创制出了千里船,还改进了指南车。葛洪以后又出现了陶弘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医药家,编写的《古今刀剑录》是记录当时金属冶炼成就的重要文献。他增补了葛洪的《肘后卒救方》写成《肘后百一方》,大大利于了百姓住家和出行时的治病和用药。首创了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把药物分成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以及有名未用7类,这种分类方法称为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之一,沿用千年之久。真正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建康为中心的南朝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以诗歌最为突出。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严延年首创了对偶诗;谢脁沈约在对偶的诗文里增加了音韵因素。晚期出现了“宫体诗”但是内容腐朽贫乏,文学价值不高。民间流传的“吴声”在下层人民流传,内容虽然不够建康却胜过当时的“宫体诗”。再比方说大家熟悉的《世说新语》、《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都在文学和史学宝库中占了一定的地位。

    以上皆为南朝的盛况,但是在这看似经济发达,文化灿烂的城市里不仅仅有灯火璀璨、繁荣昌盛更有挨饿受冻、贫病交加。就如同人们形容繁华纽约一样:在那纽约大楼的背后还有无尽的乞丐,啼饥号寒。万千民众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没有属于自己而是被皇室、大族、僧侣官僚通过各种手段据为己有。富人们过着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孝武帝竟然毁掉刘裕的宫室以及挂在宫室的麻制蝇就是驱蝇除尘的用具,另建一座玉烛殿。遥想当初刘裕的一生堪为一部励志史,羌族的皇帝都佩服不已甘愿奉送淮北十二郡,做了皇帝后还自称老农民,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镰刀、锄头,补了又补的破棉袄等农家物都搬到皇宫,一遍遍的给自己的儿孙们做着忆苦思甜的教育工作。不想到了孝武帝这就这样当作耳边风,不仅如此还毁掉了宫室,也许在孝武帝嫌弃刘裕的老土之时刘宋就已经唱响了灭亡之歌。每一朝的灭亡总是有预兆,每一朝的模式皇帝似乎都是不作死不会死。刘彧建立了更夸张的紫极殿,被认为是江东地区从来没有过的豪华。到了南齐的末代皇帝所造的宫殿更超这两座,萧宝卷还掀起了黄金潮,自己的宠妃潘氏在黄金凿刻成的一朵朵金莲花之上行走,号称“步步生莲花”若是释加牟尼得知自己的传说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不知作何感想?无尽的劳役逼迫着人民风起反抗,破坏性最大当数“侯景之乱”。有人曾同情梁武帝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收留了侯景自以为能够收服这位摇摆不定的乱臣贼子,不想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可是大家深入了解梁武帝这个人以后就会觉得死有余辜。他奉行以佛治国在我看来不过是害怕别人学他起兵造反所以推行佛教麻痹百姓的思想,更是希望自己能够功德无量,这在梁武辩佛就可见一二。从他一意孤行下令不许修行之人吃荤腥就可见此人以自我为中心;从对侯景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主、张以下访之”可见此人并未理解佛家众生平佛理。而陈霸先只做了三年的皇帝,之后的皇室频繁争夺皇位,政治腐败,到了陈叔宝时期又大兴土木,在自己创建的“亡国之音”中结束了陈霸先打下江山。

    历朝历代的开始略有不同,但是结束的时候都是极其相似。就像幸福的家庭千般万种,悲剧的生活总是千遍一律。我们回顾历史就会更加发现教育子孙后代的时候成人比成材更难,治理天下比挑选继承人更难。愿所有人都能从历史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真理,就如李世民所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5《南京史话》P57-P66七彩丹霞一心向金——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