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的第六年

一个人住的第六年

在2004年,日本人气绘本小天后高木直子的作品《一个人住第5年》出版。作者用彩色的画笔勾勒出一个像樱桃小丸子一样留着齐耳短发的可爱女生,然后通过各种生动的图文描绘了五年来自己一个人住的日常点滴。在前言里,她这样写到:

现实生活是很严苛的,但5年的岁月里,不知不觉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模式,有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与智慧,自认为过得颇感舒适自在,也很符合自己的个性。自由随兴,但有时却又有点儿苦恼,这就是我的《一个人住第5年》。

仔细算来,今年已是我一个人住的第六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六年前的那天下午,在离家500多公里,举目无亲的陌生小镇上,我独自一人坐在又矮又窄的空床架上,看着陈旧且简陋的宿舍,心里却是无法抑制的兴奋与自豪。我脑子里一直有一句话在回响,“我终于独立了。”当晚,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一个人打着伞在昏暗的小镇上寻找店铺,准备选购一些生活必需品。十点半,雨终于停了。可是,我发现自己买了太多东西,根本没办法一个人把它们搬回宿舍。无奈之下,只好厚着脸皮跟店家商量,租了店里送货的三轮摩托车。在潮湿而静谧的道路上,店主载着我和货物驶向学校。漆黑的夜空繁星璀璨,雨后的空气清新干净,带着一丝沁人肺腑的凉意。我端坐在三轮车上,双手牢牢抓着防护栏。在那一刻,我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以后就是一个人生活了,一定要坚强独立。”这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无法相信与现在竟已隔了六年的光景。

少了烟火味的单身公寓

有朋友对我是这样评价的,“不食人间烟火”。因为,除了不太合群的个性外,我对食物的欲求越来越低。自然,我的公寓里没有热气腾腾,只有外卖的餐盒和各式各样的面包包装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至少,我不会让自己饿肚子,这也是母亲对我的最低要求。我总习惯性的在冰箱里囤着数杯酸奶,一打鸡蛋,一瓶番茄酱和一瓶沙拉酱;我还会在餐桌上摆上一些水果,在茶几上的篓子里装满巧克力和糖果,旁边是一罐罐的椰奶燕麦粥。有些食物其实我并不会吃,例如冰箱里的鸡蛋,那已是数月前买的了;沙拉酱呢,似乎总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心情给自己拌一碗蔬菜沙拉;番茄酱,说实话,我并不记得当初为什么要买它;至于巧克力和糖果,我只是喜欢它们可以让我有无限的甜蜜幻想。其实,真到肚子饿的时候,一眼扫视所有食物,往往是无法勾起任何食欲的。但是,很奇怪,它们的存在总能让我安心。

其实,以前我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忠实拥护者。在镇上的时候,每到周末我都会到农贸市场买新鲜的果蔬肉蛋囤在冰箱里。虽然不擅烹饪,但那些无污染的新鲜蔬菜和肉类只需最简单的烹调就可以让味蕾跳跃。那时候,我总喜欢把各种蔬菜和肉放到一起,一锅炖了。只要加一点盐,就是一道色彩丰富,混合着各种食材本身鲜味的佳肴。曾经,我是喜欢自己做饭的。2015年7月底,我离开小镇。后来,在这座城市的单身公寓里,我仍然会给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公寓楼下便是超市,那段时间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超市里的半成品菜专柜。不必费心搭配,只要在锅里扒拉几下,便可装盘上桌。我的厨艺仍然没有见长,而超市里的食材似乎少了小镇食材的鲜甜,做出来的菜自然寡淡了不少。所以,自从住进这里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最后一次在这间公寓里做饭是八个月前。那也是我和前任最后一次见面。那天他路过这个城市,顺带来看我。(对,是“顺带”,不是“特意”。所以,每次他的到来,我都会想起郑愁予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可我还是满心欢喜,给他做饭。做到一半,他接过我手中的铲子,他说,“我来吧。”于是,我解下围裙给他穿上。然后,我站在他身后,看着他认真的翻炒着锅里的半成品菜。我知道那顿饭后,我们又将分隔两地,所以,我努力记住了他做饭的背影。不曾想,那也是我对他最后的记忆。后来,我便不再做饭了。因为那条挂在墙上的围裙,那口放在架子上的锅,那把插在筷篓里的铲子,和那块被他切过菜的砧板都会让我想起那个身影。虽然现在已不会难过,但还是不愿再重拾那段回忆。于是任性的给自己找到了不再做饭的理由。但是,我知道,将来必定会再度让自己的生活热气腾腾的。

一个人的小窝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家就是你灵魂的样子”。虽然现在住的公寓是租来的,也不确定会住多久,但我还是用心装点了一番。毕竟,不论居住时间是长是短,这里都将留下我人生的回忆。

我喜欢书,所以那个空着的电视柜自然成了我的书架。可是,我还喜欢买书。电视柜已被塞满,于是买了布艺的收纳箱。把一些还没来得及看的,和看了一部分的书都放了进去。茶几上除了电脑外(因为喜欢席地而坐,所以茶几的高度正好适合放电脑。),还有一摞准备要读的书。每次转头看到那些书,心里难免歉疚。因为很难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它们,总觉得像怠慢了老朋友一样。

我还喜欢收集明信片。在我现在坐的位置的正对面,就是一墙的明信片。刚搬进来的时候,我花了一晚的时间把一张张明信片贴在那堵白墙上。每当我伏案太久,抬头总能看见一树一树的繁花,斑驳的门窗和屋舍,希腊白墙蓝顶的房屋和湛蓝的海水相呼应,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静谧的欧洲庄园,还有一条条通往远方的路。看到这些,心中顿生欢喜。

在小镇的时候,我在宿舍门前种了一盆盆花草。每有闲暇,都会认真打理一番,生活被叶的绿和花的艳涂抹得色彩斑斓。后来我也尝试在公寓里种了一盆,却因疏于打理,最后只能作罢。前些日子,一同事送了我一枝折纸玫瑰,花暗红叶翠绿,很是喜欢。于是,把它插在浅绿色的玻璃瓶里,摆在餐桌上。不必费心照料,也不必担心枯萎凋谢,生活却也因此添了一抹色彩。

六年的时间,原本宽敞的小屋被各种物件一点点占据。有时候看着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房间,难免诧异,怎么添置了那么多东西?大扫除的时候,下定决心要扔掉一些的,却发现几次搬家早已把那些无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了,留下来的都是用得到的。例如,那一床床的被褥和毯子让一个人的冬天也不会寒冷;那满满两收纳盒的药,即使一个人,生病也不必着急;那双雨鞋、那件雨衣、那把雨伞、那顶遮阳帽、那副手套让自己一个人出门也不必担心被雨淋日晒。原来,一个人生活这么些年,已经习惯把自己照顾得周到。这些所有的物件便是最好的证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住的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