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平常打车跟司机师傅的交流等场合所了解到的,一般司机师傅都是学历相对较低,且大部分年龄相对较长的男性。
一般而言,一大部分(这个比例我不好确定)学历较低或者年纪较长的人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新生事物都是比较敬谢不敏的,或者至少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接收时间。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儿了,让他们学会不用现金结账而改用一个APP移动支付的难度可想而知。
思维拓展一下就是想请教一下类似这种APP要推给不善用互联网的人群是如何进行地推的,例如淘点点等点餐平台是如何联系卖家的?
地推这块是我之前工作中没有涉及过的方法,在这里只能简单推测一下,知乎上有许多快的、嘀嘀的员工,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打车软件的地推必然要经过出租车公司,可以看看嘀嘀早期和出租车公司谈的结果:手机打车软件生存样本调查:月投入百万推广这篇软文中说:北京当时189家出租车公司,他们跑了一百家。大家都问:有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
打定主意要做打车软件后,明摆着的问题是,司机在哪?出租车公司不愿意与小桔科技合作,前两个月没有签下来一家公司。所以在地推之前要和出租车公司谈好,获得许可,这一步不拿下来,后面就无从说起。
谈下来之后怎么办?对司机怎么推?这里也有一篇快的打车在虎嗅上的文章:打车应用创业者自述:我们如何由零启动一款O2O产品快的具体的地面推广方式是:当时的情形很有趣,包括运营推广、市场人员、技术开发、产品经理在内的一群人,带着遮阳伞、推广宣传单页、给司机的小礼品、成箱的矿泉水、还有放着《爱情买卖》的大喇叭,浩浩荡荡杀到了司机师傅集中吃饭的服务区。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面对的是最真实最底层的用户,其中有最好的评价——“愿意掏钱你们给我装一个”;也有最固执的拒绝——“你们这个没人用的”;还有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我先看看我们用的好不好”。我们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多轮班坚守着阵地,手把手地介绍、演示,累了就轮流在旁边酒店开的房间睡觉,晚上回家路上所有人都嗓子冒烟说不出话。但是面对着当时每天上百的司机入驻,每个人都亢奋异常。这应该是早期的推广状况,很接地气,往后规模大点的话肯定是招一些销售专门干这个。和携程专门在机场给人装App一样,虽然笨,但很有效,够直接。
记着,这时候装的话应该没给司机充话费,送钱什么的。都是说这个能赚更多钱,很多司机就愿意去尝试。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给司机装App时,就会送些小礼物。快的打车:烧钱还能烧多久?-看点 这篇文章中说:目前快的打车软件安装是在快的团队在出租车司机出没的吃饭地点、机场等地安装的,安装时会附送车载充电器等小礼物,假定每个司机的获取成本是20元吧。另外为了为鼓励司机使用,对每月打开软件超过5天的司机奖励话费10元。这阶段给司机安装时送礼物,并且每月给司机送话费(后期话费每月增长到)。对乘客的补贴也开始,只要乘客使用快的打车并分享到微博,就会收到10块红包。当时的情况并不疯狂:从目前司机反映的情况来看,快的打车基本上每月帮助司机增加10单客人,减少在郊区的空驶率。
第三阶段,开始砸钱,对司机和乘客双向补贴。这时候,有了之前的基础,消息在司机间传的很快,许多司机会开始主动去装。想想看,装一个软件而已,每个月能多赚三千多,谁不干?
总结下,作为类似打车软件这种O2O类型App,要做地推,两种方法最有效:
一、踏踏实实去面对用户,埋头苦干。特别是地推的对象是司机这种不善使用移动App的用户,你只能一个个去推销、去演示。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就算你教程,宣传视频做的再美轮美奂,面对只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师傅们,还是要嗝屁。
二、砸钱。后期快的、嘀嘀这种土豪式的补贴力度,所有的司机都要疯狂。不要担心他们玩不转智能手机,他们可以问自己儿子、亲戚乃至任何会的人。当利益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所担心的门槛完全不是门槛。例如我有次坐车,当司机得知我也是做互联网行业时,问我哪款手机信号最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用信号好的手机抢单快点(他当时用的是iphone)。我说小米3信号不错(尽管我是米黑)。他当即表示要去买一部……XD发布于 2014-02-24 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2013年6月,时值雾都酷暑,驾车前往西站面基嘀嘀打车的地推人员,切聊一刻钟,已大汗淋漓,得知该公司目前高层早期都曾在此地直接做递推,甚为钦佩,以下为采访嘀嘀员工的内容。
嘀嘀打车最早的递推分三部分——出租车司机聚集地、出租车公司和位于中关村的公司办公室,这三个地推地点承担的地推内容和产生地推功能的时间都不相同。
1,出租车司机聚集地该地推地点是最早承担嘀嘀向广大司机推销产品的地方,该公司最早选择的地点是北京的火车站和飞机场的出租车候车区。6月的时候这个地点扩张到北京西站、东站和首都机场三个地方。一般一个地点在一个时段保证3-4位员工,他们会将办公地点设在出租车离开或者进往地下停车厂必经之路的拐角处。员工身着带有嘀嘀LOGO的橙色POLO衫,办公设备是一个画着嘀嘀宣传标语的易拉宝,一个小桌子和几打宣传手册。3或者4个人的分工中,一位机动负责人,负责接待停下来想询问或者手机用法的司机,类似于前台接待,如果司机是不会用手机(很多师傅来问的问题都与嘀嘀无关,基本是怎么包流量,手机为什么司机等手机维修问题。)就引荐到桌子给旁边负责手机调试的员工。这位员工具备一定的软件问题处理经验,类似于“技术工程师”。剩下的两位则基本上是在车流缓慢的时候上前给司机们发一下传单,介绍产品,如果有兴趣,就可以让司机车停一边,重复第前两名员工的工作。这其中还不包括在出租车师傅经常加油或者吃午饭的地方定期去介绍,安装成功现场发放油卡或者电话卡这类。这种方法其实非常的慢,而且辛苦。(诸位在夏天或者冬天路过那个地方摇下车窗感受一下,异常爽思密达。)但对于出租车师傅这个群体,靠点对点,或者P2P口碑传播是早期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如果装了软件获得了好处(装机送花费、接单量高得返现或者油卡之类),他是非常愿意将这个信息分享出去。
2,出租车公司嘀嘀会定期与北京的出租车公司联合举行几场宣讲会(他们说是培训会),一般这个时间会选在每个月司机师傅来交份子钱的那天。现场聚集一定人后,嘀嘀员工现场为司机们装软件,做咨询。并且定期会举行抢单最高的奖励活动。据说在那时候抢单第一的司机师傅每个月会多赚2000.(仅供参考)。嘀与出租车公司的合作,保证良好的关系是“进击”下一步必不可少的一环,出租车公司的宣讲活动能给司机们基本的可靠感,在政策挤压的情况下,嘀嘀切不会因为失去这样的合作伙伴而背腹受敌。
3,办公室嘀嘀的办公室在中关村,在去年5月份开始,嘀嘀开放了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反馈或者领奖品的司机。后来据嘀嘀的一位高层向我回忆,公司那段时间接待了形形色色的司机朋友,有的是目的性很强,就是来安装软件,解决或者抱怨问题的。有的年纪大一点的司机则经常过来拉家常,聊生活,甚至拿这当成聊天的客厅。不过这样做好处显而易见,得到归属感的司机愿意将这些信息免费推广给他身边的同行。第一批司机用户也是嘀嘀早期地推业务的组成部分。不过,那时候嘀嘀应该还没得到大手笔融资,处于艰苦的品牌建设阶段,产品和公司规模都不大。但目前嘀嘀已经有大手笔的资金,地推队伍应该扩张,并且方法也多元化,但在早期,嘀嘀采用的地推法则积累的第一批用户无疑是该软件第一批忠实用户,在与其他软件大战的时候,他们也是最基础的进击展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