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ective Meaning

今天这一章是讲的词汇的情感附属。这一章对于高阶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一个词语有两重含义,一个是denotation,就是词语的本身的意思,另外一层也是在交际和写作中很重要的一层,connotation,与中文对应的我感觉应该就是感情色彩。书中的例子是"single woman"和"spinster",一个是单身女性,一个是老处女(这个牛津高阶翻译有点尬)

文中提到了感情色彩的三方面。一个是有一些词语本身就有褒贬之意,比如complacent,通常这种词汇翻译成中文也会有对应的感情褒贬,比如这个词汇就是洋洋自得,或者查看其英文解释也可以非常清楚地表明是贬义。另一类词语的褒贬是看说话者的语气或者语境的,书中举的例子是"liberty“,三种"liberty"一个是褒义,一个是中立,一个是贬义。我觉得这种也很好理解,因为不同人眼中对于不同事物的态度不一样,根据说话者的意图就会将一些词语赋予褒贬含义。第三种是社会文化联想,就是一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内涵。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大学的跨文化研究课程,在不同文化里,对于颜色的connotation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白色,在中国的文化里就是葬礼的颜色,西方就会代表圣洁,所以好些中国人去参加西方的婚礼现场会觉得略有不适,现场纯白让人有点无所适从。

对于老师的来说,这是提出更高的挑战的。记得之前有一些学生背了托福或者雅思词汇以后,写作当中就开始使用大量的”高级词汇“,然而很多词语因为对于connnotation的理解不对,就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显得非常可笑。对于初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难点在于没有足够多的词汇储备量,在阅读当中无法读出作者的”言下之意“,更别说在自己的口语和写作当中使用了。文化当中的不同内涵有一些需要老师的讲解,但有一些也需要学生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对于英语国家发生的各种事件存好奇心理,才会让他们更多地去探索不一样地文化,而不是一直处在自己地文化舒适圈里面。

我个人觉得connotation是学习一种语言最难的部分,因为这牵涉到太多文化背景了。各种文化梗是高阶语言学习者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我估计从ACTFL的角度评判是不是要到superior才行?英国人和美国人聊天当中的各种笑话梗有时候没有背景真的很难理解,看各种脱口秀和美剧英剧就知道了,他们的笑点经常是有文化背景的,就像我们笑一个翻过栏杆的背影(具体的梗我有点忘了,反正是嘲笑别人是儿子,请联系朱自清的背影)。如若没有在一个文化里浸泡,怎么会有这种联想呢。很多英语说得很好的人,无法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可能也是这样的吧。

写读后感会加深自己的理解,这真是毋庸置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Affective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