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无意义的意义化过程

要说仪式是什么?可能是那句毒鸡汤里的“诗和远方”。

有位朋友,喝茶前定会更换一件宽松素雅的麻衣,这是个体的仪式,一种心理状态的切换,情境的确认。

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群众庄严肃穆,一起热血合唱,这是集体的仪式,一种集体身份的认同,情绪的表达。

英国贵族的精致细腻讲究的生活方式,充斥着各类繁琐的仪式,是一类群体的生活信仰。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仪式可能是无意义的过程,其对目的达成的效率会形成阻碍,尤其是那些流程繁冗的仪式。也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意义”的过程,仪式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其中的“无意义”是针对目的而言的,不直接获得目的,却让目的的达成过程更“有味”

这里,给仪式下个定义,即无意义的意义化过程。基于这个概念,简单探讨一下对互动型产品的设计认知。这里的互动型产品,主要指泛娱乐产品和社交产品。

泛娱乐产品,如游戏,目的是让用户获得愉悦,但真正决定产品生命周期,占领用户更多注意力分配时长的却是“过程的愉悦”,不是终极的愉悦。

社交产品,如陌生人交友,目的是让用户高效率地找到感兴趣的人,高效不是社交的一切,“探索”的过程也可以让用户有所“得”,这个“得”不仅仅是对象,也是视野、成长、自我认知、孤独的排解。

所以,决定互动型产品差异化的不在终极需求,需求是恒定的,而在于过程的设计,这个过程即“仪式化”的过程,通过各种仪式的创造与再造,让用户感知并获得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互动型产品,是“仪式”流的产品。下面,罗列一些产品里常见的仪式。

模拟现实的仪式

抢红包已然成为了社交产品的标配玩法,“抢”的仪式化过程即为对于现实抢红包的一种线上模拟。目前做的线上相亲直播,“你公平上麦,我自由挑选,大伙帮忙鉴定”也是对于现实交友甚至我们理想化的“公平自由相亲”的线上模拟。

强化规则认知的仪式

无论是支付宝支付后的领取奖金,还是王者农药的任务奖励领取,无论是签到玩法的签到确认,还是成就达成的确认,都是一种“非自动领取却强制用户操作”的过程,这个操作的过程,虽显冗余,却让用户自身找到了存在感,并获得了对规则认知的洗脑式强化。

降低焦虑增强可玩性的仪式

这种比较常见于页面Loading的过程设计,一千个App有一千个Loading的设计样式。在随机匹配交友的过程中,增加雷达探索的Loading和数据传输过程,降低了用户焦虑,也让用户感受到了全时空的探索过程,增强了科技感和信任感。在启动App时增设的一种视野开阔的图片,降低焦虑的同时,转移了用户注意力,让用户开始欣赏图片的美感,获得心境的转换。

构建预期增强神秘与惊喜的仪式

微信摇一摇,是建立神秘预期的仪式化过程,通过摇一摇的动作,咔嚓的声音配合,结果的呈现,让用户完成了一道神秘探索的遇见,简单可重复,这里的仪式就是产品服务本身。阴阳师的拆卡过程,甚至包括现实中我们拆快递的过程,都是一种增强神秘和惊喜感的仪式。

获得存在感的仪式

直播产品,永远在为土豪和kol创造存在感。礼物的特效、赠送的轨迹渲染、横幅公告的飘动,无非是让土豪的消费具有“意义”,这个意义即存在感,有了存在感,众人才会拥趸,土豪才有爽感。

神圣的集结仪式

打魔兽团战前的准备,打王者的匹配和选择英雄的过程,戴上团队徽章的那一刻,是集结的过程,神圣而有使命,让陌生人在那一刻找到组织的归属感,从零散到统一,只需要这么简短的仪式。

获得合法性的仪式

对心仪的对象告白,像全服务器发送喇叭公告,即宣告主权并获得集体认可的合法化过程,告诉全世界,这女的归老子了,你们谁都别碰。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其他很多类型,不一一罗列了。

互动型产品中的仪式,无处不在。泛娱乐产品,如果缺少了仪式,过程就显得单调乏味。社交产品,如果缺少了仪式,就变成了目的性强的赤裸裸的人际交易。仪式的无意义设计,获得何种“意义”,考验产品对于人性的把握。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无意义的意义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