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格式化教育:我不想要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儿

自从当了母亲之后,我就格外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前就看到一条新闻:

美国11岁男孩威廉•玛尔力斯领取了他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学院的文学副学士学位。在采访时,威廉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他的天赋是知识、科学和历史。而且他的目标是在18岁以前完成博士学位,并表示希望能成为天体物理学家。

威廉的目标很明确,从小就知道要做什么,而且一直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天体物理学家。

像威廉这样的案列还有不少,虽然这样拥有天赋的孩子属于个例,可为什么这样的个例基本都发生在国外,国内却很少有“天才儿童”的出现呢。

也许很多中国家长会说,国外的教育跟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中国就是应试化教育,你只能按照既定的规则一步步的来,仿佛你不按照这个规则来,你就会成为另类。

再来说一个案列:

自闭症儿童伊丽丝赫尔姆肖,她一出生就患有严重的自闭症,而且不会讲话,她不愿意出门,不和任何人交流。可是她用画笔和颜料画下了一幅幅堪称艺术的作品。

三岁的时候,小伊丽丝不小心把家里的涂料弄洒在地上了,她蹲在地上非常耐心地涂抹起那些颜料。

妈妈发现了这一幕,她并没有阻止,而是耐心地观察,并鼓励孩子随性地在地板上涂鸦。

她感觉到小伊丽丝可能很喜欢画画,于是她买来颜料画笔画布,让她尽情地去涂抹,

同样面对小伊丽丝这个情况,中国父母会怎么做呢?他们会立即把地上的颜料擦干净,然后把涂料收起来,放在小伊丽丝拿不到的地方,并再三的告诉她,你不可以这样做。

小伊丽丝的情况还上升不到应试教育的层面,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家长做出不同的反应,结果自然也会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了,小伊丽丝的妈妈让小伊丽丝找了自己的爱好并渐渐地带她走出自闭症,而中国父母只能每天焦头烂额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在孩子的天赋刚开始冒出一点点小尖牙的时候,就被中国父母给抹杀了。这是中国父母的错吗?其实这些父母也是同样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被对待的,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这已经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运用到了自己的下一代。

其实中国式教育陷入了一种怪圈,从小孩生下来的那一刻,家里的大人们就好像已经预料到这个孩子的未来一样,仿佛小孩的一举一动就代表了未来会怎么样。

比如小孩子的手劲大,以后就会手紧(小气)。

我家甜宝现在六个月,这几个月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皮。”

女儿从小就表现出了活泼好动的一面,3个月就会翻身、5个多月就会自己在垫子上匍匐前进,现在6个月了,不停地想要站起来,就连洗澡都不会乖乖坐在澡盆里,两条腿绷得直直的,非要站起来。从一个多月开始到现在,她只要醒着的时候手脚就没有停过,早几个月的时候是手舞足蹈,稍微大点的时候,你抱在怀里,她的双脚会不停的踩你肚子,想要往上爬,或者双手不停的扯你头发、摘你眼镜、摸摸你的脸蛋,就连睡着了也会在那不停的翻身。每次换个尿不湿都需要两个人,一个人负责跟她玩转移注意力,一个人换,不然的话她一下子翻身爬走了,抓都抓不回来。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婆婆就会说“甜儿,你是女孩子,怎么这么皮啊。”

是谁规定只有男孩子可以皮,女孩子就一定要文文静静的。

我更愿意我的女儿是健康的,开心的,至于其他的,我会让她自由发展。

甜宝现在是拿到任何东西都喜欢往嘴巴里塞的时候,她奶奶总是各种阻止,就怕这些东西不干净,每天都围在她的身边,深怕一不注意就啃什么东西。

她奶奶的行为我能理解,知道她是疼爱孩子,在她带的时候我一般都随她,可是周末我在家的时候,我会把不同的东西洗干净送到她手上,让她去感知,去触摸,最近甜宝特别喜欢啃被子,因为被子上的卡通图案的颜色很鲜艳,我会把她放在床上,让她自己爬过去,或者把被子摊开来,把她放在中间,她会抱着被子的一角滚来滚去,玩得很开心。

我们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往往都是在否定,而国外的父母,他们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无法去改变整个教育体系,我家甜宝以后也会面临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但我至少可以让她在学校之外,在家里去自由的发展,让她在没有任何束缚的在天空下自由翱翔,至于能飞多远,那就看她的能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拒绝格式化教育:我不想要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