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

任何一个社群的构建,不是有了产品,做个折扣优惠活动拉个群就可以的。更不是召集一群小伙伴,大家凑在一起有事没事闲聊就行了。

构建社群,需要详细考虑多个步骤,才能持续运营,否则不是变成灌水群,就是变成僵尸群。

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_第1张图片

一、清晰的价值

社群的核心就是价值运营,就是召集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构成的群体。聚集在一起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取决于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因此社群的价值定位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在要架构0769本地社群,到底给群友带来什么价值。是帮助群友卖货、是获得知识、是品牌推广、是异业联盟、是资源整合等等,这是我们现在就要考虑的。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能力优势、资源优势,这决你定能做成什么事。

其次,结合自己、人际圈子、社会趋势里价值观的重合点决定定位,结合自己保证自身动力,结合人际子保证冷启动时的种子用户,结合社会趋势保证社群的发展前景。

最后,把核心价值呈现出来,提供给用户。

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_第2张图片

社群的价值有如下几类:

§ 内容产品

社群通过核心内容输出来提升用户的粘性。提供优质内容是社群首要功能,既包括精准的专业内容,也包括用户分享或产生的相关内容。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微信/qq群,也可以通过线下活动面对面进行,包括邀请名师讲座。好的用户因为内容而聚集,好的内容因为分享而传播,好的社群因为传播而裂变。内容是能够不断再生的,一次优质的分享,能够激发社群成员大量的反馈,从而形成二次开发,也推动参与分享的社员进行传播。

我现在的意思是首选名师讲座,后续我们群友中挑选自己的老师出来做讲座。品牌合作商也需要派人出来不断分享品牌故事、和运营案例。

§ 交互体验

即时通信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各类社交工具帮助人们点对点,进行图文、音视频的交流,打破空间限制。社群基于人而建立,交流是社群价值的加速器,也是社群成员的粘合剂。通过交流找到对脾气的人,通过交流找到一起干事业的伙伴,通过交流表现自己,通过交流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社交是关系的存续基础,密切有效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强关系,让用户不再各自为阵,而是团结起来,量变引起质变。

所以,现在每周六下午的线下沙龙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东莞31个镇不需要全部要有沙龙的场地,但是至少6-10个核心场地还是要有的。这样方便群友交流,和品牌合作商的路演。

§ 资源配置

社群可以理解为圈子,因为是圈子,所以成员的兴趣定位是非常明确地,他们在加入时就因各种准入机制进行合理分流。相同兴趣的人,总带有相似或相关的背景和资源,在同好基础上,能够产生更多话题,能够获得更多资源配置的机会,每个社群成员都是一个小的资源池,当大家汇聚到一起,就成了一片湖。社群提供的一定是高精度、高价值的人脉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群本来就为资源做好了筛选工作。

我们现在筹备委员会有深度触网的会员、也有全民社群和北大社群的会员。大家学习的、擅长的肯定各有侧重。先整合好组委会和开始的分群主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匹配和优化的任务。大家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耐心。

§ 周边服务

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虚拟社群和线下的真实社群相互交融,社群变得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社交变得更加实时化、本地化。社群基于群体基础,满足成员各项需求,提供多种服务,成员是社群产品的共同缔造者和传播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电商、交友、学习、旅游,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社群拥有极大的爆发力和潜能,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时代,将会引领新的商业方向。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把0769东莞本地社群的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分解成一个个一个元素、一个一个细节做好。只要保持超越同行的发展速度,保持平衡有序的增长就好。

二、精确的用户

用户不精准,大家就不能同频,即使聚在一起,也没有共同语言,很难形成社群,更很难有后期的转化和社群运营的效果。其实说白了,虽然说社群的发展,需要一定规模的用户基础,才能形成较大的社群势能,往前发展,但是,社群的用户,重点在于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社群运营,也就是把味道一样的人聚在一起同频共振,所以引流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为什么很多人一上来就误入歧途,甚至是用买用户、骗用户来引流,看似流量很大,却是费力不讨好。

洪敏华大师兄说,现在很多社群的裂变,其实都是花钱买的。这话有一定道理。我自己也认为,只靠福利、发红包、抽奖引流来的群友,说心理话贪便宜的居多,一旦没有便宜马上就走了。就像我昨天文章《利益真、粉丝伪;偶像倒、粉丝走》提到的,要有这方面的提防。

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_第3张图片

聚集精准用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人以类聚

人以类聚的意思是有一个独特点的核心价值,通过这个核心价值,把调性一致的粉丝吸引过来,聚在一起。其实吸引也不太准确,可能是勾引更恰当一点,就是你得通过带有互动和技巧的价值展示,让更多的粉丝知道你的价值,愿意主动加入过来。

全国有14亿人,肯定不是所有人价值观都相同,所以,可以聚集的人是有限的。这还要考虑到领域大众小众的区别,方向决定池子的大小,也许关注某个领域的人只有万把个,那人数很难有重大突破,但不代表这万把个人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我们现在准备30个群主,每人找准精准用户100人,我们就有3000种子用户。所以,先要把群主先找好。不论是深度触网、全面社群、还是北大社群等其他社群的,只要三观想和,又在东莞的,都可以匹配。

§ 精英聚合

社群经济中一定少不了头部用户在其中发挥作用,头部用户可能是大V,可能是社群积极分子,大V拥有更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以成为新的中心点;积极分子是支持社群长久运营的支柱,同时也是社群裂变的中间力量。

互联网大师凯文凯利认为,一个手艺人如果能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将足够的精力放在社群的早期忠实用户身上,等他们形成了较高的粘性,就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由此带动下一波成员的发展,社群就会以滚雪球的方式飞速向前。

我们群主模式要走精英领袖路线,就是在不断聚集精英大咖、行业领袖,不断优化自己的社群结构,盘子做大的同时,抓住头部用户。

§ 邓巴定律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人类的智力允许人们拥有的比较稳定的社交人数是148人,约为150人,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虽然在网上,人们可能拥有成百上千的好友,但是只能将其中大约150人维持在现实生活的圈子里。

社群的人数也是一个道理,一个500人的微信群,一个2000人的QQ群,想要达到充分的交流是很难的。无论是头部用户群还是普通用户群,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群人数最好不要太多。社群的质量不以绝对人数来衡量,社群的活跃度不以聊天记录的条数来衡量。死粉、僵尸粉、灌水党都是社群的潜在杀手,因此不要在没有运营能力的情况下就把盘子开的太大,社群要以圈层结构进行发展,采取“多核心、多覆盖”的方式,保证成员找到合适的人,保证社群有省时省力的运营机制。

三、平衡的规则

社群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即规则与自由。规则限制成员对自由的追求,降低活跃度以及积极性,但是自由又会影响社群的体验感,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合理分配,达到平衡。

比如,核心群的准入机制,保证活跃度的任务机制,固定的禁言时间,群聊话题的限制,群名片修改,自我介绍机制,死粉、水粉、能力不足者的淘汰机制,优质用户的筛选提取机制,社群有效裂变机制等,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内容。

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_第4张图片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群规的范例,根据社群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规则:

§ 入群规则

1、邀请制

核心群通常采用邀请制,只有群主才能邀约,确保入群的人自带较高的价值,维持核心群的质量。个人建议0769社群在找群主这块,用邀请制。

2、举荐制

必须有老社员的举荐才能加入,而且老社员只有固定的名额。举荐制能够让举荐人和被举荐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新人快速融入圈子。且有了举荐人的信任背书,也是对新人的筛选。VIP会员用这种方式,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让?

3、任务制

社群有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有准入门槛,防止社群涣散。任务模式在于考验新人的诚意,同时因为付出了代价进群,成员会更加珍惜。集赞、转发朋友圈是比较常见的任务,邀请几个人关注公众号也属于任务,这些任务都有利于社群的发展和日后的管理。

我会引入末尾淘汰机制。不论是组委会、群主、还是授课老师,运营人员、客服都必须末尾淘汰,包括我自己,完不成任务必须调整权限。

4、付费制

付费制是较为成熟的社群采用的模式,我们采用双轨制。普通用户免费,VIP会员就必须是付费才能加入。这本来就是筛选过的人群,保证群内有更多的价值和资源,也是忠实用户。

5、审核制

群主要用审核制。要求成员必须具备社群运营的基础知识,让组委会审核,符合要求的人才能加入做群主。

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_第5张图片

§ 日常规则

1、名称

群名称是不言而喻的,成员进群做自我介绍并把名字改为固定的格式。命名的常见模式有:

群名:社群名+序号;社群名+地区;社群名+特殊标记

人名:身份+昵称+序号(序号为了区别成员加入顺序)、归属地+行业+昵称

2、交流

交流规则与社群调性挂钩,先进行尝试,逐步形成即确定规则。比如,规定的禁言时间,入群要自我介绍,日常交流话题不得偏离主题,发言字数,不得灌水发广告,可以质疑但给出合理理由,不得人身攻击等。

3、特别约定

根据社群特色和目标制定,比如培养阅读习惯的要定期打卡分享读书笔记,知识类要固定轮换发起话题,要做有效的分享等等。

§ 激励规则

1、特别权益

比如积极参与者可以获得组委会资格,享受运营利益分成,运作自己的社群,总部引流等。

2、精神鼓励

勋章、称号,作为榜样。精神鼓励很多时候是人们坚持的动力。

3、折扣优惠

课程、产品的优惠资格,或者成员举荐名额等。

§ 淘汰机制

对于开放社群,加入成员鱼龙混杂,淘汰机制能保证社群成员的有效流动。

1、人员定额

这一类对成员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外部有更优秀的人,内部就要实行末位淘汰,让成员随时都有危机感,使得每个人都有极致发挥。

每个群还是建议有个人员定额。每期VIP也要有定额。

2、犯规剔除

对于违反规则、不合群、灌水、能力不足、活跃度太低的成员,一定要及时剔除,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刘志伟作为社群发起人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提建议。明天下午再次群体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建东莞本地社群,需要确定的社群价值定位、引流方式和规则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