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

      【不管人在庙堂,抑或是亡命江湖,只要还活在世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次无路可逃的生死抉择。当命运之神降临的时刻,每个人物都会面向审判的殿堂,把自己的志业交出去。然后,用眼泪与鲜血,写下属于他们的……英雄志。】

        三个月看完了《英雄志》,作为一部深刻探索武侠哲学意义的小说,我的这篇评论刚开篇就显的有点力不从心。鸿篇巨制,人物立体,情节缤纷,暂不论孙晓的文采,只单单从小说的故事结构,人物性格来看,都具大家气质。本篇文章题为英雄录,意在对小说里面本人认为是英雄的人物进行点评,均为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愿天下罪孽尽归吾身”——杨肃观

        要论小说人物,自然必先提到的便是小说中的四位主角-观海云远。可是谁是第一男主角,这个问题历来被英粉们争相讨论,无外乎出其二人—卢云与杨肃观。但是纵观整篇小说,故事的架构方向是围绕卢云的入世与出世来写的,而且卢云的正面描写很多,小说第二卷《乱世文章》更是以一卷来写卢云的命途与情感发展。按理说卢云当得第一男主角才对,但就是孙晓笔下的《英雄志》第一男主角,在长达二十年的命途变迁中,终落得孓然一身,空有一身本事,除却年少轻狂时留给读者们关于“苍生正道”的传说外可以说是毫无建树。这不是英雄应该有的样子,这样的英雄让人无奈。

        那究竟什么样的才是英雄呢?

        在小说里有两处正面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对英雄的态度。第一处在黄金章节之一的第十卷《忠义孤臣》之《煮酒论英雄》: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1张图片
第十卷《忠义孤臣》之《煮酒论英雄》

​        在这一卷重发生了很多大事,剑神卓凌昭与一代神龙伍定远惊天一战,刘敬兵变失败牵累怒王入狱惨断琵琶骨,剑神卓凌昭身亡,还有便是上图对话中,即将崛起的两代枭雄煮酒论英雄提前昭示了天下将变的讯号。而杨肃观在自己运势最是低沉的时候还在谈“当今英雄,唯有你和我”,这份自信,是绝对的孤傲。小说中第二次出现对于英雄的正面评价,则是在二十二卷尾卷,来自顾倩兮作为杨夫人对自己丈夫的评价: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2张图片
第二十二卷《八王世子》之《不识庐山真面目》

​         顾倩兮的评价不仅让我对顾倩兮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让我对顾杨的感情感到欣慰。而我在“英雄”这一点上和小说中的人物达到了共识。在我看来,要论英雄志中的英雄,杨肃观必居其一。其实作者孙晓在小说中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杨肃观的偏爱,如果说卢云是小说中正面描写的主角,那杨肃观的形象多来自于侧面描写。

        与伍定远和卢云命途多纯的身世不同,杨素观的出场便带着无数的外在光环,世家出生,父亲为当朝五辅大学士,少林俗家弟子,师傅为江湖四大宗师之一,而杨肃观本人也天生一副俊美脸庞,迷倒当朝万千少女。年纪轻轻,便官拜兵部职方司郎中,在当朝征北大都督善穆侯门下当差,实为文武双全之人。虽身世显赫,但杨肃观在刚开始性格并不突出。尤其在那个人才尽出的时期,骄狂如卢云,正义如伍定远,勇武如秦忠海,而常年在江湖与朝堂之间来回转换身份的杨肃观则养成了世故、圆滑的处事风格,留给旁人一种冷静、狡辩、城府极深的印象。而就是这样的杨肃观,多了一份与其年纪不符的处变不惊的气质。

        小说第七卷《天下第一》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一卷中,主角当属“长胜八百战”天下第一宁不凡,整章便是以他退隐江湖为主线展开的。最精彩的情节莫过于剑神卓凌昭与宁不凡的世纪之战。但即使在当世三大宗师及各派掌门人皆在场的情况下,作为江湖新人的杨肃观依旧表现了不凡的作为,他敢于与卓凌昭正面交锋,试图去掌控局面形势的发展,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这也为以后杨肃观更大的作为做了铺垫。在这次大会上,卓凌昭惨败,宁不凡顺利归隐,新的一代真龙短暂亮相都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即将到来,而故事从这里也才真正开始。历史进入新的阶段,而我们的修罗王也自此踏着脚下的佛光大道走上了一条无比孤独又无上伟大的道路。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3张图片
修罗王杨肃观

​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而杨肃观便是生来孤独的人。杨肃观少年替父在少林寺出家,从小便受佛法的熏陶。但就在众多佛法中他偏偏钟情于修罗。“欲救众生苦,须持修罗法。”二十八岁的杨肃观如是说。在《修罗王》一章中,孙晓通过虎和羊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杨肃观的信仰: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4张图片

       有很多人说修罗道为畸形价值观,这样的说法略显偏激,每一种理论的存在都有他的理论依据和追随者。拥有信仰总比没有信仰要好。杨肃观就具有深厚的信仰。“愿天地罪孽,尽归吾身”。只单从这几个字便可以看出少时杨肃观的野心,不惧生,不怕死,天地罪孽都由我来承受,而我只要众生皆看破生死与善恶,无欲则抵达极乐。这种伟大让人害怕。但是现实之下,这样的世界明显是无法存在的,可以说少时杨肃观的理念还不太成熟,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而他对刚成形的修罗道的第一次践行—亲手杀死师傅天绝神僧也显的轻率而卑鄙。这个时期的杨肃观展现了他极其阴暗的一面,作者把杨肃观阴暗一面的原因归咎为他的身世。但我认为无论杨肃观身世如何,杨肃观的性格是都由自己造就的,因为他是只信自己的人。无论是为报仇,为寻找,这都不足以支撑修罗王完成伟大的使命。真正能够驱使他的只有他自己。他自傲,所以他敢于说自己是英雄;他自信,所以他一手策划了少林大战,并且成为最后的大赢家;他忠于信仰,所以他说的王一通、牟俊逸无言以对;他敢于践行,所以他相信“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他是一个善于潜心思考的人,也是一个有野心、有耐心、有能力实现抱负的人。

        在二十日卷《天下历数在尔躬》中,杨肃观考众皇子的情节是孙晓对杨肃观最精彩的正面描写。此时已近四十岁的杨肃观,在江湖他是令所有武林高手闻风丧胆的“镇国铁卫”最高首领大掌柜,在朝堂他是正统朝官至一品的五辅大学士,此刻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了十年时间,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佛国,貌似是成功了。但不幸的是,百姓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忠海的跛足仿佛一点都不亚于六道轮回的传说。但他从未怀疑自己,就像他用算盘算出的属于自己一生的道统—政道。

       “正道者,所行皆为对的事。政道者,所言必是对的事。而这个‘言’,就是让你们相信我做的事情是对的!”

        人们相信事实,而什么样的事情才算事实呢?就是能够实现并得以验证的事情便是事实。而杨肃观一生都在验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有办法使其成功。因为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成功,若不成功,便还换另一种方式验证,这便是修罗王一生都为之追求的奋斗与开创精神。他拥有深厚的信仰,能站在既得利益者的位置做出超越既得利者的思想。此时的他没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他更像一个狂热的现实主义者,实干派,政治动物。当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变成了革命者。他依仗自己所信仰的道,用社会契约、政治手段做武器,去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重新洗牌,破坏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将人世间重塑成他所设计的模样。即使这个世界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好,但是他依旧高声告诉世人“天下历数在尔躬”,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未来。因此他向天下交上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5张图片
第二十二卷《八万世子》之《天下历数在尔躬》

​        他向世人证明,他敢想,敢做,敢于践行。他怀踹大志,身负使命,一生都在为实现成功不懈努力!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无论他在实现抱负的过程重如何卑鄙与奸诈,他都坦然应对,因为他有更大的目标,他在乎的绝不仅此细节,他在乎的是整个天下,当然还有顾倩兮。

       为什么要把顾倩兮和天下人分来说呢?因为在杨肃观眼里,他们之于他就是不一样的。世人常说“公私分明”,杨肃观在外追求的是他的抱负,在外他可能随时转换角色,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他的棋子。但在内他又只对顾倩兮一人付出真心。有人觉的顾嫁杨有毁小说的嫌疑,但是我觉得正是小说亮眼之处。起初我一直对顾嫁杨的原因存有疑惑,直到看了前文中说到的顾倩兮对杨肃观的评价后,我才真正了解。顾倩兮固然爱的是卢云,但以顾倩兮的才情见识,能让她评为英雄的人,自可见其一般。现今问一些女性理想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希望找到一个让她仰望的人。这种感情来自于每一个女生心里面的偶像情结。而杨肃观之于顾倩兮来说,就是这样存在。因为他们天生都是怀有大志的人。顾倩兮在父亲入狱之后继承父志以一人之力对抗朝廷,牵制天下舆论都可看出她的巾帼气质,她的骨子里也是很高傲的人,并且在危难时刻也可以忍辱负重不断前进。而当琼芳质疑她嫁于与杨肃观的原因是为寻求避难所的时候,她更是作了直接反击。世人都看轻她了,她不为任何原因,只因为这个人值得自己嫁,她相信他,也相信自己。她是真正了解杨肃观的人,她嫁于自己眼中的英雄,是值得的。而对于杨肃观来说,即使他知道顾倩兮对卢云的感情,但对于如此知世故又不世故的女子,哪个男人会抗拒呢?她见识绝非一般女性,他爱她也坚信她是了解自己的人。修罗王一生无情,难得有人能懂自己,便也无憾了。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人,也是最为合适的人。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6张图片

​         这是杨肃观得知卢云与顾倩兮的感情后对卢云所说的一段话,也是杨肃观仅有的几次感性描写。他很少诉说自己的感情,因为他拿得起放的下,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事业。他把这一切都看的很坦然,秦仲海把这种淡然加坦然谓之为无情。其实,他只是把这份感情暂时搁浅了,从杨肃观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始终钟情于顾倩兮。

        为何说杨肃观只对顾倩兮专一呢?看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多好,要看他为这个女人牺牲了什么。卢云爱顾倩兮,但是他同时也爱天下人,把他自己的爱给天下每一个人分一份,与顾倩兮而言自然没有剩多少。若说牺牲,可以说卢云从未为顾倩兮牺牲过,反而顾倩兮每次都成为卢云的牺牲品。卢云不爱自己,只爱天下人,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必须都为他能够爱天下人而牺牲,顾倩兮给卢云的爱情如此,秦忠海给卢云的友情亦是如此,因此卢云和杨肃观是无法拿来比较的,两个人追求的本不一样,就像顾倩兮对琼芳所说,卢云志向并不在此。杨肃观一生致力于取得更高的成就,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达到他的目标而准备,而其中唯有一件事情是逆目标而行的,那就是娶了顾倩兮。顾倩兮同父亲在“遗宫案”中为正统皇帝带来的巨大的舆论压力,让天下读书人民心向背,可以说只这一件事情顾家父女俩便已成为正统皇帝的心腹大患,加上最后顾嗣源最后以死明鉴,致使天下有才之士对皇帝怨声载道,这让正统皇帝如何不戒备。因此,杨肃观娶了顾倩兮对自己的仕途来说是很不利的,而对于心思缜密的杨肃观来说,他明知如此还是娶了顾倩兮,这样的牺牲,我想这可能是修罗王一身中仅有的一次感情用事了吧!

        《英雄志》里的杨肃观这个角色历来争议很大,并且他也是当今武侠小说重从未出现过的角色,他介于黑与白之间,无法用“正义、勇敢、圆滑”这样单一的或褒或贬的词来定义他。他是孙晓在武侠小说中的新探索,也是我在这部小说里最喜欢的角色。在我看来,《英雄志》被称为后现代武侠小说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他更接近于当今社会中的大人物,激流涌进,有谋略,有智慧,有能力。而这个世界,终究是有作为的人,才有话语权。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卢云

        世人生来都具理想情怀,有的人年轻时很理想,经历了一些世俗挫折后迫于现实的无奈,失去了主见与勇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不休,如伍定远;有的人理想与现实兼具,他们坚持自己的主义,有自己的想法,但深谙生存规则,在与人交往时,又表现出圆滑、事故的状态,具有两副面孔,如秦仲海和杨肃观;有的人则熟读圣贤书,满怀苍生大道与济世哲学,即使初尝人生的残酷与无奈后还是选择倔强的坚持信仰,从不投机。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情怀很简单,就是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就像《英雄志》第一男主角——卢云。

        卢云一出场就不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落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再加上自己耿直的性格不免遭到市井小人和贪官污吏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性命总在生死线上徘徊。但是卢云却是整部小说里最具传统武侠精神的人物,因为他一生都致力于追寻正道。

        “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这是年轻的卢云在含冤入狱后在狱卒严刑拷打时所说。年少轻狂是卢云当时最好的写照,这一身傲骨见证了落魄时期的卢云在整个小说中最辉煌的瞬间。当然,他也在后续的人生中不断践行着他的志向。为了对得起兄弟情义,他在救伍定远和秦忠海时都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为了对得起心中的正道,他又舍弃了爱人和兄弟,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远走天涯;寒窗十年经历挫折后终有金榜题名;水瀑十年练就奇功当真可开得太平?这最后一点,由于小说还未更完,所以无法得到验证,但根据前文里孙晓的各种伏笔,卢云在经历了爱人分崩离析、被困瀑布忍受孤苦十年等一系列人生挫折时,都没有改变自己,最后的卢云肯定也还是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也许他终将开创太平盛世,终将不负自己毕生志向,但却需要以牺牲生命的代价获得永恒。

        这样的人,的确当得“大侠”二字。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7张图片

​        “大侠”二字可以说是武侠小说里面对所有武林人士最高的称呼了。而卢云在英雄志的所有人物中最值的这个称呼。侠者,仁义之士也。卢云忠诚于正道,所以可称为侠者。杨肃观追求政道,所以称为太师也。卢云只求不愧于心,他关心对与错,所以牵绊的事情太多。而杨肃观只看有没有用。这就是顾倩兮所说的志不同。可以说卢云很伟大,为了陌生人而不要性命;也可以说他很自私,为了陌生人,他可以牺牲掉自己的爱情与友情。所以,卢云终究是负了顾倩兮。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的话,盲目的追求对与错不过是鲁莽行事。所以“观海云远”里属卢云最苦,也最让人叹惋。

       小说里还有一位可称得上是大侠的,那便是方子敬。方子敬在小说里是天地间的独来独往的大侠,不惧权势,不喜名利,与秦霸先为好友,景泰朝四大宗师之一。为人自在逍遥,既孤且傲,令人神往。他常年隐居,只有江湖上有大事发生的时候他才会献身,总是挽救局面于万一。而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卢云一生际遇反而与方子敬有很多相似之处。方子敬的武功几乎全凭自己参悟,未有任何师承。而卢云也是除了陆孤瞻教给卢云的一套无双练拳其他神功也均靠自己参悟而成。卢云一生都在做两件事情,那就是坚持自己和准备归隐。他没有杨肃观那样的野心和使命感,相比于建功立业他更倾向于归隐山林,修身养性,安宁度日。这一点也和方子敬不谋而合。方子敬在武英朝将变时救下秦族遗留唯一血脉秦仲海并养育成人,奈何秦仲海天生反骨,继承父亲遗志,怒苍造反。而卢云是在景泰将变之时不惜与秦仲海断绝情谊救得柳门唯一遗孤实则为秦忠海之子的杨神秀,此时的方子敬也因秦仲海不仁之举,保护卢云离开并与秦忠海断绝师徒情谊。而杨神秀在十几岁就表现出与生父同样的性情且敢于直面对抗杨肃观,谁敢保证没有可能是下一代怒王呢?由此可以看出,卢云和方子敬的道统是一致的,他们正义凛然,坦坦荡荡,路有不平必出手相助,他们代表是传统的武侠精神。

        “侠就是夹,左边是仁,右边是义,头顶灰天,脚踩泥地。只因存爱,所以存恨,只因心慈,所以心悲,只因成王败寇,所以济弱扶倾,只因天下无道,所以以武犯禁。”

        但是这种传统的武侠精神其实与卢云自身的儒学修养是不一致的。武侠本身可以说是出世的,因为它出世,所以爱恨情仇、因果报应,其中是非甚是分明。“武侠本身以其古老的伦理重义轻利、重亲情讲友爱、互助互利的精神,为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从精神上复归传统的最便捷的途径,提供了一个传统道德上的乌托邦。”它追求的是人性里最本真,最自然的东西。因此传统武侠精神则代表着道家的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恢复人的本性,做到“常德不离”,才是一个理想的人格。而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重生轻利,追求一种逍遥避世的“逍遥游”状态。而道家的核心思想正是个人本位和对自由的向往追求—视个体生命为最高价值,追求一种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境界。而这些思想都和书中以卢云、方子敬为代表的传统武侠精神不谋而合。而卢云自称儒生,本该骨子里的入世思想更重,建功立业,成就抱负。但现实之下,侠义道德与锦绣前程难两全,虽行仁义之事,却一次又一次的远离仕途,因此一生无所建树,却也是有迹可循。而换一个角度,在修身养性、个人塑造方面,卢云便是成功的。他坚守底线,做到了真正的对得起自己,试问现实之下,又有几人能做到问心无愧呢?因此,他代表了道德的制高点,也代表了现实中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希望与光明。

“神胎宝血符天录,一代真龙海中生”——伍定远

        伍定远是小说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但却是小说里存在感最弱的主角了。从刚开始的小捕头到后来的大都督,他从来都无法左右局势的发展,即使后来成为天山传人,拥有一身神功,却很少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要说他是英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矛盾的说不清楚。按理说,他该是英雄的,如果不是他为了燕陵镖局的灭门案不顾身命危险携着羊皮来到京城伸冤,便没有了后来的故事。而他在神机洞中的神勇表现,那一刻也让我佩服这条铮铮好汉。但是从头到尾,伍定远做事情,总是缺乏一种力量。羊皮带到京城后,柳昂天封给他官职,他便安于现状,在其位,谋其职。手握兵权后又总被枕边人左右自己的想法,迟迟难做决定。究其原因就在于伍定远整体格局太小。他的思想更接近于平民思想,相比于卢云济世苍生的大志,伍定远更多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养家糊口。这就是为什么伍定远留不住卢云,志不同,眼界便不同。

       如果说卢云的武侠背后是道家思想的体现,那伍定远则代表了典型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代表着入世哲学,它主张再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它要求人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其实如果解释的庸俗、狭隘一点的话,儒家文化就是追求世俗的一切金钱、地位和权势,通过这些来证明自身价值。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传承几千年,可以说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即使是当今,一个人的成不成功都可以通过房子、车子来丈量,而这些可见的、可估量的事物都是有限的,长此以往,自然眼界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中国很多基层人民在一个位置上干一辈子,但他达到了自己眼界之内的目标,便算是成功了。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中国人活的很累,但又是由于这种累,造就了中国人民勤奋、踏实的传统美德。

        因此,伍定远就代表现实中的我们,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打拼,拥有了社会金钱和社会地位,同时还能为苍生百姓谋福利,他是自己的英雄。但是他还是会迷惘,他在现实的浪涛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因为他的一切目标都是可具象的,当他得到了这些,他自然会迷失。也正是这样,面临是非事,他无法判断对与错,他不敢轻易做决定,所以才会被有主见的人所驱使,而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弊端所在。

        无论如何,实现自我和服务他人并不冲突,若取得共赢可以说也是一种大境界。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秦仲海

        这是《水浒传》中为宋江招来杀身之祸的一句诗,也标志着秦忠海一生的宿命—必反。就像小说里面所说的,秦仲海天生反骨,但是他是因何而反呢?是官逼民反吗?还是继承父志,忠于武英呢?其实都不是,他反的原因很简单,谁阻止他他反谁。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8张图片

​        方子敬不让他为官府做事,他偏偏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军队混的风生水起,成为柳昂天门下大将。后得知自己为秦霸先次子,受到刘敬政变牵涉,被江充黥面削足,流落江湖。此时朝廷要让他交出性命,阻止他活下去,所以他重建怒苍,揭竿而起。而“家家酒虽好玩,但毕竟不能长久”,他没有济世苍生的志向,也没有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使命感,他只想活的随性畅快,自由自在。当事情的发展已经背离了自己初衷,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他又感觉到了威胁,这次是天下在逼他。天命所致,这时身为怒王的他已不能再任性,但是他还是逃离了那个他亲手为自己建立的孤独的牢笼,他遇到了自己的儿子杨神秀,他渴望寻找刚开始的那个真情年代。我想他更是要寻找一种折中的办法。他其实并不希望毁灭这个人间,虽然他的使命就是如此。在这个灰暗绝望的世界里,他希望找到他的亲人,用残缺的方式和他所爱的人们一起活下去。这是秦仲海最后的自由意志。

        我想这也是孙晓无法迟迟结局的原因。谁敢和天命抗衡?我想秦仲海也是害怕的,但是他还是要试一下。求生的意志在秦仲海身上表现的异常强烈。凭着求生的意志,他不仅攀上珠木朗玛峰顶,他还要质疑上天:“老天爷!你是否是仁义的?上天的道!真的是仁慈的吗?”凭着求生的意志,他以一人之力倒拖八百军士。凭着求生的意志,在他身上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怒王成为魔王后的可怖之处。靠意志力生存的人是永远无法被打败的。因此,结局难写,其实是因为什么样的结局放在秦忠海身上都显的太轻,太草率。

        秦仲海没怎么读过书,文化程度并不高。因此他懂的的大道理不是很多。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成为小说里最自我的一个人,他的道就是他自己,他不惧任何事物,他敢于挑战权威。他看似粗鲁,其实为人精细,尤擅权谋。对情感的漠视和对机谋的轻易洞悉,使得的他天生是一个领袖人物。同时他性格幽默,游戏人间,能轻易讨得别人欢心,因此柳昂天待他如父子,而七夫人与言二娘对他皆怀有深情。

        他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他信自己,靠自己,可称得上是人世间的真英雄。

昆仑剑出血汪洋,千里直驱黄河黄。——卓凌昭

        卓凌昭虽然在第十卷就死了,但是他却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若说道统,我觉得他和杨肃观有点像,皆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但行事却又极其坦荡,正大光明的表现野心,当然他也拥有实现野心的能力!

         “恨怨悲苦憎怒嗔、仁爱慈孝耻义廉…是故恨人所以得仁,无爱者必不怨,不慈者必无悲,孝而有苦,憎后耻来,义自怒生,廉人心嗔。夹天地七大苦,破人情七大碍,遂舍善恶之心,得称剑神。”

         剑神,抛却七情六欲、舍弃是非判断即为剑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卓凌昭的最后一次出场,他带领昆仑山弟子闯入江充府中,江充分别用金钱、美女、权势诱惑他让他继续为自己做事情,卓凌昭皆不为所动,彰显了一代宗师的傲气。但卓凌昭再强也提防不了江充的心计。在生死之际反遭师门弟子的集体背叛,再加上胡媚儿、罗摩什等江充一众鹰犬的暗算和围攻,一代宗师终究死于权谋之下,死之窝囊,不得不令人叹惋。

“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何异禽兽,气结而已”—张之越

        张之越在小说里只有两次出场,而且他在第二次出场时就因中了胡媚儿的剧毒却又不肯折腰向胡媚儿道歉而死。杨肃观评价张之越太傻,死的不值得。但是他在临死之前说的这句话却道出了古往今来所有江湖儿女的精神实质,着实令人敬佩。

“正道中人,不过尔尔”——唐士谦

        唐士谦在小说里先是以青衣秀士的身份示人,江湖后起之秀,能文能武,天赋极高。后来秦仲海上怒苍,才揭示了青衣秀士的真实身份—怒苍山凤羽军师。原来唐士谦是武英朝翰林院大学士,后因为替秦霸先求情而被发配,途中被秦霸先救下,从而也反上怒苍山。若说唐士谦第一次跟随秦霸先是反朝廷,那第二次被秦仲海接回怒苍便反的是泱泱正道。他在祝家庄被各门派以艳婷胁迫,刚开始他本不想翻脸,只一味退让,后来才发现所谓正道门派不过都是一些卑鄙之徒。所以当他拂袖离去之时,留下了八个字“正道中人,不过尔尔”。敢与整个正道为敌,可见这位凤羽军师的胆识与气魄,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由于小说尚未更完,所以本人根据其中情节与伏笔,大胆预测“观海云远”四位主角归属: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_第9张图片
观海云远

       杨肃观——“灵吾玄志”,吾心自悟,以玄为志。以出世之志行入世之事,若成功,则一统;若失败,得永生;

       卢云——得志则失心,得心则失志。然则一生追求旨在正道尔;

       伍定远——无是无非,是是非非;

       秦仲海——行逆天之事,忠自由之志;一切命数在于事在人为;

       《英雄志》被誉为是具有“清明上河图”风貌的武侠小说,在新浪读书频道之介绍中,称其为“古典之性格”、“后现代之结构”,网上誉其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其刚毅深沉之笔风、以武犯禁的命题、苍凉浓郁的大时代感,在近二十年的华文创作圈里堪称异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往今来,万千儿女前仆后继,用奋斗和勇气,谱写自己的英雄志。然则现实生活太平淡,所以世人都爱读武侠小说。我很庆幸在容易迷茫的年少时期读到这部小说,并给我以感悟。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很有个性,尤其语言描写尤为精彩,直看的人拍案叫绝。最后分享几个人物精彩对话片段,供大家欣赏。


         ​眼见胡媚儿眩然欲泣,卢云心下一动,他虽与胡媚儿相处无多,却晓得这位姑娘爱恨分明,乃是位性情中人,实不信她真会出卖目己,当下探手出去,拉住了她:“你是被迫的?”

         “幼稚啊!”胡媚儿背对着卢云,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卢云啊,别老是这样天真可爱,这世上哪件事一定是自愿的?又有哪件事一定是被迫的?快回家做圣人吧。”说着说,将手奋力一甩,便已跨门离开。


​        世上男欢女爱,天经地义,却怎能让人大起鸡皮疙瘩?苏颖超听这人满口莫名其妙,真不知伊于胡底,只得摇了摇头,道:“抱歉了。吾本须眉男儿汉,素来疼爱美娇娘。阁下若是身罹怪病,劝你趁早治一治,以免断子绝孙。”


​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竟都回答不出。只听阿秀激动道:“答不出来了吧?我今日打了他们,他们有话说,我不打他们,他们那张嘴还是爱说。告诉你!我才不信你这一套!在这世上,只要有人敢欺侮我,我就要报仇!来一个,我打一个!见两个,我打一双!只要打得他们全怕我!天下就没人敢惹我了!”

啪地一响,杨肃观右掌挥落,狠狠抽在儿子的面颊上,这一抽并未用力,却打得阿秀痛极。只听杨肃观静静地道:“我打你了,你报仇吧。”阿秀抚着面颊,咬牙流泪:“我……我打不赢你,可我知道自己没做错。再来一百次、一千次,我那张凳子还是要砸下去...


​         这话实在太重,顾倩兮听在耳里,却未现出忤色,只静静地道:“妹子,你并不晓得,这世上有许多人,他们打一出生便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事。也因此,他们从不抱怨,更不会悔恨,不论结果是甘是苦,他们都会一件一件,把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完。”

         琼芳道:“即使结果是死路一条,也要做下去吗?”顾倩兮道:“是。因为若不这么做,这一生等于白活了。”琼芳深深吸了口气:“你也是这样的人吗?”顾倩兮道:“是。”


​         因为够苦,所以够甜,甜到苦生处,苦尽甘又来。如此艰苦的东西,一生只消一次就够。吃多了,那就是吃到冒牌货了,或是香香果、或是甜甜果、或是番石榴,总之不是情人果。


        参考资料多来自百度百科,知乎,百度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之英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