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那点事

村里的那点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叶落知秋

随便一个村庄也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村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

有的人家或许在那一辈出息了、发达了,全家人都搬到城市住洋楼、享清福了,但哪怕家里就剩几间草房也会定期回来打理一下,再住上几日。

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家的发源地,香火延续的地方,最终要落叶归根的地方,外面多少房产却抵不过“老家”这两个字。

多少代人的共同生活,也赋予了每个村庄独特的性格,或大气、或正气、或村风不正、或………

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

“你这个孩子不像大村的人,做事一点也不大气。”

“孩子找媳妇千万别要那个村的,那里的人都不正气。”

“千万别给他们村的人干仗,村虽说小但人太齐心,一不小心别被人家给干了。”

土地承包以后,合作关系就更密切了,你家有机械,我家有劳力,你家有种子,我家有化肥,你家负责上地干活,我家负责吃喝拉撒。

村里人谁家遇到天灾人祸,人们大都会主动的帮他把该收的庄稼先收了,把他的孩子先接家去照顾好,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妥妥的,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共同帮着度过难关。

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也会不约而同的你送点烧纸,我去帮着接待亲戚,一起帮他把亲人入土为安,帮他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

有喜事就更不用说了,亲朋好友来的多了,家里座不下了,就借你的房子车子、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当然也少不了你的体力。大忙几日,热热闹闹,虽说很累但也为主人感到高兴。

村里街头巷尾总会有这么一群人,或德高望重的老者,或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或者东窜西条的顽童,都是村里新闻传播、见证的主力。

“老李家的子女不孝顺父母,生不养、死不葬,简直就是畜生,他儿子也够呛能讨上媳妇的。”

“老王家人缘真好,家里有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全来帮忙。”

谁家媳妇不检点,谁家孩子不听话,等等一切琐事和故事就这样慢慢在街头巷尾传播开来。后来就成了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口碑,再后来就成了一个村庄的性格。

村子里的人情有的时候甚至大于法律,山区的人们脾气倔、认死理,偶有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也有东家少了白菜、西家少了只鸡的时候,第一时间他们会找到村子里的调解委员,调解委员一般都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兼任,也没有什么报酬,但看到双方从打红了眼到握手言和,一种成就感、责任感就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动力吧?

找到调解委员的时候,你哪怕再急眼,他也会慢条斯理的拿出一本泛黄了的《村规民约》,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以仁义道德为准绳的一些法律边缘的村民行为准则。他们的调解词一般都是:

“你这样做不怕别人笑话?”

“你觉得无所谓,破罐子破摔了,想到你孩子以后还怎么做人了吗?”

“你的孩子打不打算找媳妇了?”

“以后在村子里你能不能抬起头来?”

“你这样做不怕天打雷劈吗?”

“你就是孩子的榜样,你不孝顺父母,那么孩子也不会孝顺你!”

“这件事如果打起官司来,那么你们就是一辈子的仇了,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真的想老死不相往来吗?”

调解委员一般都是家族的长者,德高望重不说,平时处理各种纠纷都有丰富的经验,各种人的脾气、性格都装在他们的脑子里,对什么类型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语言、语调来做切入点,在拿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方案,不怒自威的表情再加上几句声色俱厉的轰炸,当事人一般都会感到理亏,败下阵来,然后慢慢的听从处理结果。

有人说好的调解委员就是村子的定海神针,一点不错啊,一些重大的刑事、民事和一些大的经济纠纷就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避免了一些恶意上访事件,稳定了村庄,为村庄发展提供保障。

村长就是一个村子的最高行政长官了,虽说没编制、没职位,待遇也相对偏低,但他却是整个村子的核心人物,三年的任期他的作为决定了村庄的命运。经过十二次村委会换届,人们会看到、听到很多关于不称职、不作为的村长对村庄影响的个例,所以大多村民都会抛开私人恩怨,选出自己心仪的当家人来,在好人之中选出能人来,带领大家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如果你问这么低的待遇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竞争这个位置呢?那么我会问义务服兵役的士兵,连轴转的基层公务员等等这些人又是为了什么呢?收入的高低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吧?一种责任感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吧!

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选谁做村长和他没有关系,村子的发展和他没关系,人情冷漠,唯有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得失就是是非的标准,这些人如此狭隘自然也成不了村子里的主流,也挡不住村子发展的道路。

图片发自叶落知秋

最忙的当属村会计了,每月的财务报表、财务公开,每年的新农合的收缴录入,每年的养老保险收缴,每年的小麦植补面积统计确认,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低保户的填表公示。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工作量,且不能出任何差错。

苦口婆心的宣传政策的好处不累。

挨家挨户的去收费不累。

起早贪黑的做表录入不累。

累的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的不理解!他们这么干是不有回扣啊?收的钱是不让相关人员贪污了啊?小道消息说都不收钱了,咱怎么还在收啊?

这些人抵触着、抱怨着,只要是让他们交费就有一千个理由等着你,万一来年遇到病灾,那所有责任都会一股脑儿的推给你。

“村广播通知交费你没听到吗?”

“不在家。”

“村微信群艾特所有人的通知你没看到吗?”

“我不会玩微信。”

“给你打电话你也不接啊。”

“我手机坏了。”

“到你家里去,你家里一直没有人。”

“我出去打工了。”

但如果是村里发什么福利的时候,这些人都不需要任何通知,第一时间准时出现在村委会门口。

当下的农村振兴战略已经提到日程,农村十改、环卫一体化等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能不能在道路硬化以前,把污水处理管道提前铺设好呢?避免了以后的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再一个污水排放也是当下村民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了垃圾围村,没有了柴堆、粪堆,大街硬化了也宽敞了,路灯天一贪黑就亮了起来,吃完晚饭村东的文化广场就渐渐热闹了起来。

跳广场舞的,打腰鼓的,荡秋千的,围着广场跑圈的。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忙活了一天,晚上出来放松锻炼一下,回去洗个热水澡,美美的一觉到天亮,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就这样在人们日常琐事中,在喜怒哀乐中,

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小山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轮回着。


图片发自叶落知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里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