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1张图片
最后的耍猴人(图书封面,来自网络)

昨天,无意间在多看阅读上看到了一本限时免费畅读的书籍《最后的耍猴人》。看到这样一个标题,我便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在老家这座小城市里看到的耍猴表演:满身土气的耍猴人,手里挥舞着鞭子,抽打在小猴子身上,让他们做出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偶尔还会有小猴子们“不屈不挠”地、调皮地反抗着耍猴人的“压迫”,他们彼此挑衅着、追逐着、打闹着,引来阵阵欢声笑语。每每小城里有了耍猴人的到来,都会吸引许许多多的妇女们带着孩子去观看,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往往看表演的人多,而出钱打赏的人少。我也常常作为围观中的一员,同小伙伴们一起欣赏表演。不得不承认,那时的我是胆小的,看到耍猴人滑稽的表演感到了无比的欢乐,也同时对小猴子们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和悲愤,每当鞭子抽达到他们身上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心痛。就是这样复杂、矛盾的心情之下我观看了许多次耍猴表演,这些记忆也同时构成我关于童年一些美妙的回忆。在这样温暖的回忆中我便打开的这本书,也走进了一个我未曾认识到的世界。

初识作者马宏杰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2张图片
马宏杰(图片来自国家地理杂志网站)

为此书作序的是人气颇旺的柴静,她以《真实》为题,记录了她走入本书作者马宏杰所营造世界的过程。我通过她的文字,算是对马宏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图片编辑,一名资深的媒体人。通过在网上的搜索,得知他获得了无数奖项,做过无数事情,可以称得上有思想、能做事、富成绩的有为青年。他通过自己的镜头描述着他眼中的世界、用照片讲述他看到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有趣,不一定奇特,但都很 真实

活在底层耍猴人的真实生活

豆瓣的简介中说《最后的耍猴人》是这样一本书: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游走,一起扒火车,一起卖艺,和猴子一起打地铺露宿,记录了耍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记录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被刑拘的各种离奇遭遇,从一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与变化。在作者的镜头和文字里,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简介并不准确。
马宏杰用了12年的时间,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同耍猴人这个群体一起风餐露宿,漂泊天涯,感同身受他们的命运。作者以极其客观的视角,记录着以杨林贵为代表的一群耍猴人们的卖艺生活,并用照片定格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们,为了生存而奔波、不屈、拼搏、隐忍的每个瞬间。这些耍猴人的故事中,看似充满了许多的离奇经历,但这些离奇经历却又是宿命,是注定要成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共有记忆。
在我看来,作者的记录是十分朴实的,平淡的像是一碗白菜豆腐汤。作者笔端几乎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受,就像这碗汤中没有加入半点儿的荤腥,完全是食材的原汁原味。但文章所描述的故事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是当今大多数人们未曾听说的故事,是关于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平实记述,也就像这碗清淡的白菜豆腐汤对于每天食肉过多的城市人来说,是十分适合用来调理胃口的。

耍猴人带来的感动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这群耍猴人的生活。他们每次在农闲时出去耍猴卖艺,都要经历扒火车的痛苦。他们要同铁路工作者、警察斗智斗勇,面对各种危险,有许多人就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残疾,甚至失去了生命。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他们要风餐露宿,在铁轨旁留下的工地简易房被他们称为是“五星级酒店”。猴子不吃肉,只吃素。他们就同猴子吃一样的东西,一碗清水面条,外加一把盐就是他们的一餐。每次卖艺的收入都没有保障,好的时候可以上千元,可以是也有可能忙活一整天,被c管到处追赶,最后也没有多少收入。但就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也没有击溃他们对于过上好生活的梦。那种在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生命中的韧性让我感动。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3张图片
扒火车(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4张图片
耍猴人的住所(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5张图片
你懂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书中介绍了一个细节,就是耍猴人说他们在表演中会用鞭子抽打猴子,可实际上这样的鞭打是只有声音,而并没有真正的达到猴子身上。他们说猴子是耍猴人经济来源的根本,他们怎么舍得打他们,一切只是为了耍猴表演的效果。另外,耍猴人祖辈们定下了规矩,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先给猴子们,他们吃饱了才能轮到耍猴人吃。虽然耍猴这种行为多少是有着残忍的一面,但是耍猴人对生命的尊重还是让我感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耍猴人和从小被训练以供人取乐的猴子是在相互搀扶着向命运提出控诉。他们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存在,不能说谁是主人,不能说谁在这关系中站着主导地位。没有了猴子,耍猴人失去了赚钱的来源;没有了耍猴人,猴子们应也没有办法重回到野外去生存。他们就这样一起忍受命运不公,一起挣扎。他们之间的情让我感动。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6张图片
人与猴(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_第7张图片
车厢中的人与猴(我最喜欢的一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马宏杰个人介绍
在线影展-马宏杰:最后的耍猴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朴实文字为真实的照片做注——读《最后的耍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