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

火车晚点了快两个小时才到站。地理上的常识提醒我在下火车之前穿上外套,这里已经不是江南了。

早晨九点半,室外温度11度,在一件运动外套的关照下通过地下通道,来到站前广场的地面上。彷佛跟西安的距离隔着一个季节,来来往往的人已经在寒风吹来之前备好冬衣。而我,在这萧风瑟瑟的人群中,略显单薄。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次来西安,有些仓促得让我感到忐忑,以至于在来的火车上还在看着关于西安的介绍。这座古老的城市,每一个小巷都能写出一本历经沧桑的书,每一处街角都有一个遥远的故事,那么近,又那么远,让你蠢蠢欲动而有欲言又止。而我,是个来自千年后的孩子,不曾经历沧海桑田,也没有看过人情世故,将以怎样的眼光来观赏呢?

预订的青旅离火车站大概4公里,决定步行前往,既省钱又能很好地熟悉当地,同时还锻炼了身体,简直一举多得,每次都能百分百地说服自己。

西安近来的天气不如人意,要么阴天,要么淅沥地下着雨。穿梭于这老城区的街道中,对面走来打着伞的姑娘,在林荫树下渐行渐远,你会以为这是哪个江南城市,南京?苏州?只有街边店铺的牌坊告诉你,这里是西安,没有盐水鸭或者松子糖,有的是羊肉泡馍、肉夹馍、胡辣汤……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到吃,不得不提回民街,这里是每一位食客来西安的必经之地,一饱饕餮之欲。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回民街就在我入住的青年旅舍对面,南北走向,北起北院门,南至鼓楼,全长只有几百米,加上十字交叉的西羊市、化觉巷、大皮院,也就一千多米长。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这回民坊间,店铺林立,几乎全是回族人开的清真小吃铺。现居于此的回族有六万多人,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沿着丝绸之路来到西安。后来西域的回纥兵平反“安史之乱”有功,得以在此留居。从此抱团聚居,他们以经营小生意居多,在与当地的融合中衍生至今。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是另外一种说法是回纥人与回民街没有关系,他们信萨满教,是维吾尔族人的祖先。回族人其实是元朝蒙古人西征时从中亚、西亚强制移民回来的色目人和汉族人通婚的后代。宋朝和元朝没有在长安定都,长安稍显衰落,人口减少,这些人就被安置在与其生活习惯相近的区域,慢慢形成回民街。这些人时常思念家乡,所以又叫“回回”。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样的历史稍一探究,倒是很有意味,让旅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回民街化觉巷中,有一大清真寺,据记载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木质结构方墙寺院形式,这与阿拉伯式的圆顶清真寺截然不同,是有着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在这之前从未听说在别的国家有结合当地特色所建的非圆顶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的历史也饱受争议,寺内的石碑记载此寺为皇帝敕建,但是后来有专家考证此石碑为明代伪造的,结合木质材料及建筑风格,应属明代建造。

夜幕降临,微雨中,各式小吃在路灯的光照下热气升腾,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享受着味蕾的刺激。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空气中回荡着回民小哥的一声声吆喝!


微信号:406380062

微信公众号:仗笔天涯的小四斤

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入西安 及回民街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