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

导读: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父爱,不过是尽一切能力给孩子选择未来的权利。

《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_第1张图片
当《摔跤吧!爸爸》遇上父亲节,伪父爱?直男癌?捍卫女权?争议不断

最近,只要你的手机连上网,一定会被一部印度电影刷屏。没错,我说的就是正在各大院线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神作自上映以来就长期占领话题头条,自带超大话题属性——体育竞技、梦想、女权、体制对抗、父爱……被各大流量网站、电影公众号推荐,票房飘红,口碑逆天,爸爸的主演——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为角色增肥、减肥50多斤的敬艺精神也成为票房的一大号召力。

正方:为了女儿有更好的出路。

在印度妇女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盛行通婚、强奸率和女性危险系数居高不下的社会现状下,当父亲发现女儿似乎具备惊人的摔跤天赋时,他选择承受着所有人的不解和嘲讽,固执地带着两个女儿走上了冲刺世界金牌的魔鬼训练之路。他不惜撕碎了所有的自尊清除掉一切妨碍梦想的现实阻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引导女儿走向一条逆天改命的道路。

反方: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的人生

为完成自己“为国争光拿块金牌”的心愿,在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没有问过女儿是否喜欢,像大多数父亲那样认为自己对人生的判断是正确的,把上一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强行加在女儿身上,简单粗暴对女儿进行魔鬼训练;即使女儿最后成功了也完全体会不到摔跤本身的意义和快乐,完全沦为父亲梦想的奴隶。

一千个人看电影,就有一千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争议的核心是:父母是否有权利规划和设计子女的人生?

1. 普通人必先经济自由而后才能选择自由

知乎上关于《摔跤吧!爸爸》到底是直男癌还是捍卫女权的争论火热,很多人说,吉塔和巴别塔取得世界冠军的同时,她们也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少女怀春的浪漫。或许她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这一切都被霸道爸爸残忍剥夺了。

但是倘若你尝试带入普通人的视角去看,你应该更加清楚,很多时候一个人梦想的选择,往往不取决于个人意志,而是被强大现实选择。普通人首先要生存,要和世俗和解相容,要顺应社会大环境,就不可能只要梦想不要面包。父亲做出的选择是一个普通家庭在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改变命运的唯一自救办法——摔跤!

《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_第2张图片
普通人必先经济自由而后才能选择自由。

辛格爸爸原本也是国家摔跤冠军,却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为什么?因为经济尚不自由,这是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普通人必先经济自由而后才能选择自由。

2.  普通家庭的经济自由是几代人努力的叠加

《摔跤吧!爸爸》的社会背景和中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贫富差距很大,贫困代际、阶层固话是共同的时代话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而2016是0.465,上升了0.003。别小看这0.003,现今中国的阶层固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也意味着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逆袭上升的道路越发艰难了。

现在社会的共识是“社会越发展,机会越公平”,我很欣赏知乎作者“杠上花“的观点: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两个问题需要正视。第一,你自己能力并不出众,第二,目标不要太高太着急。大部分上层人基本都是二三代的积累,而普通人总想一步登天。如果你用三代的眼光去看待逆袭,就会有远见很多。比如我父母一代走出县城,进入国企,培养我这一代在北京立足,我的下一代也许能有更大发展。这是阶梯状的,当然也有一步登天的,抓住了一些风口,但实际上,最后很快败掉的也很多。你必须明白,在这世界有太多意料之外的失败,却很少有突如其来的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很多人终其一生达到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君不见比尔盖茨的第一笔单是身为IBM董事的目前给的,巴菲特8岁那年是由国会议员的父亲领着去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毕加索是被艺术教授兼美术馆馆长的父亲送往西班牙一流的艺术学校学习的。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身为主心骨的父亲责任重大,更多的时候必须孤注一掷,放手一搏,去为自己的后代争取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起点,否则极大的可能是永远无法摆脱“贫困遗传”的代际陷阱。

3. 经济自由的家庭,孩子才有自由生长的条件

看过"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代表作《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的读者,一定惊讶于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吧!当得知郑亚旗没有写书的兴趣和志向,郑渊洁的看法是:“人活着不就是经历?你以后就算找不到工作当作家了,你也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角,能比别人写得好。

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只有小学学历的他甚至一开始都找不到工作,在超市当搬运工。”即使在频频碰壁的时候,郑亚旗也坚信跟学历相比,他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他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郑亚旗找工作的时候,从不透露父亲是郑渊洁。他在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父亲郑渊洁反而成为了他的员工。

《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_第3张图片
郑亚旗(左)和父亲郑渊洁(右)

在郑亚旗看来,郑家一家三代人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给孩子充分自由。当很多人羡慕这样的自由时,却忽略了基本事实是郑家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帮孩子阻断一切现实的风刀霜剑严相逼,给了郑亚旗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试错,去调整方向。

4.  普通家庭逼着孩子拼天赋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今天蜚声海外的钢琴王子郎朗的成长故事则于郑亚旗完全相反。看过《郎朗自传》的人,一定对里面现实与理想撕裂般疼痛的成长故事印象深刻。

郎朗的爸爸郎国任一直立志成为二胡演奏家,被沈阳音乐学院淘汰后心里一直放不下音乐梦。当发现郎朗比自己更出色的音乐天分后,下定决心让郎朗学琴,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实现出来。郎国仁孤注一掷赌上全家人所有的前途命运,辞掉当特警的工作举家搬到北京,让郎朗准备央音附小的考试。在北京因为没钱被求师央音教授拒绝后,郎国任一筹莫展变得疯狂了,除了上学,他要求郎朗把所有的时间花在练琴上。

有一天因为郎朗没能按时赶回家练琴,父亲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爆发到顶点了,他逼着郎朗吞抗生素药品,逼着郎朗跳楼。郎朗用拳头砸墙壁,想把那双一直以来拼命保护的手砸成肉泥,他说“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如果不是钢琴,这些事都不会发生!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我恨这一切!”父亲疯狂后清醒过来,搂住郎朗抽咽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对不住你。但是你不能伤了你的手。郎朗,求求你,别伤了你的手。儿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想要你练琴。”

以上是《郎朗自传》里的节选部分,如果你看过原文的描述,就能更深刻明白一个照进一个普通家里梦想与现实、父与子的对抗之深刻。

父亲的坚持错了吗?也许吧,这里面有父亲的偏执和一意孤行,但不可否认钢琴可能是改变郎朗一生命运的唯一途径。郎国任在做一场豪赌,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多少次顶着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压力逼着郎朗再前进一步,失败了将一无所有,幸运的是他赢了。

后来郎朗经朱雅芬老师推荐转投赵屏国老师门下,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央音附小。后来又一路获得各类国际比赛金奖,考入柯蒂斯学院,15岁签约IMG演出经纪公司成为职业钢琴家。于是有了“还没成年,就已经成名”的钢琴王子郎朗。

郎朗最初对父亲是又爱又恨,但后来他坦承父亲的决心是支持自己朝前走的一大因素。后来一次演出郎朗把父亲请上台一起合奏了《赛马》,他说:”我父亲曾经也练习过乐器,他也想成为演奏家,他年轻时候曾一度离梦想那么接近,最终却失败。我想借由和他同台演出,在我梦想实现的过程里,也实现他的梦想。”

《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_第4张图片
父亲的梦想最终也变成了郎朗的梦想。


5.  把天赋变成梦想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

对于很多子女来说,未经沧桑时可能真的没办法说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时候把天赋变成梦想或许是当前的最佳选择,至少为将来的梦想赢得了缓冲时间。

辛格和女儿们定下一年之约,如果一年之后女儿们还是反抗他也不再强求。后来女儿们经历完朋友的婚礼、遭受现实打击之后却自发地爱上了摔跤,自发开始勤学苦练冲刺金牌,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爸爸的梦想成为了女儿的梦想。

今天我们总是高喊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拒绝被安排,被左右,却一直刻意掩盖了一个现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你连控制自己人生的能力都没有,任何一次小的变故极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当你的时间和精力全部被面包绑架时,谈何自由选择未来的权利。有选择权的,本身已经是强者。人生那么长,所有有选择权的人,都因为从一开始就牺牲了看似轻松的自由,在不由分说没有退路的现实中拼杀出了一条血路,而后才能站在镁光灯下说:“感谢那些年帮助过我的人,然后才有今天的我站在这里”。

《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_第5张图片
早早出嫁的好朋友劝说姐妹俩转换想法

为什么《摔跤吧!爸爸》里辛格强势、霸道和残忍的教育手段饱受争议,却依然让很多人感动落泪?因为我们明白辛格看似残暴不仁的爱,实则是委屈和牺牲了自己的人生,除了圆自己的梦,更重要是帮女儿争取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希望女儿们赢得自主选择未来的权利。这份深沉的父爱,是真的。

“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梦着你的梦。”这世上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摔跤吧!爸爸》里是伪父爱?你可能真的没有得到过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