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了,有关的记忆碎片

经历这次降温后的天气,越来越让人无法“静好”了。

旁晚从师院跑步,只穿短袖依然大汗淋漓。回来冲了澡,等身体凉下来才又感觉到冬天的真实存在。

我是比较怕冷的,当然,也是怕热的。每到夏天,喜欢出汗的我,稍微一些活动,整个人就会“湿漉漉”的,许多场合难免尴尬。比起怕热来,我觉得怕冷应该是更好解决一些。

再热也得穿着衣服不是,而且一天中与人相处的大部分时间,必须是衣冠整齐。怕冷就好解决多了,可以随意增加衣物,比别人多穿两件也不会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不知道从几岁开始,每个冬天我的手脚都会有冻伤,手指和脚趾的每个关节都是硬邦邦,会出现一些肿块,如果照顾不好任其发展,必会溃烂破相,那只会更难痊愈。我见过有的人冻伤是整个首长肿胀起来,像是充了气似得,一直以为没有我那样冻伤严重,其实应该是一样的不舒服。

农村的小学都是在家的附近,那时候冬天冻伤了,每天都有父母督促、照顾。母亲会在做饭的时候煮上一些热水,等到放学回到家,就被强迫的把手放在热水里慢慢的烫。

高过体温好多的热水,在水盆里呼呼的冒着热气。蹲在一旁,我会慢慢的把冰凉的小手一点一点的接近热水,先是用手指触碰一下水面,好判断出水温是不是烫。一般都会很烫的,不然是没有效果的。把手指按入热水中,马上又抽回来,再按入,又迅速抽回来……然后会用一只手兜起来一点热水撒在另一只手背上,来回尝试,直到水温降到手掌能接受的温度,最后把两只手整个的泡在热水中。手掌被热水烫的通红,似乎能感觉到被冻住的血管开始融化,血液像是重新获得了热量,开始在手掌中流动。

那时候是有母亲织的毛线手套做保护。到了读中学那会,我就一直住宿。农村中学的大集体男生宿舍,一个房间里住上一二十个人,一张大通铺。杂乱,吵闹,各种气味,这是我印象中最初的记忆(后来改善了不少,至少卫生)。学校是不提供热水的,我们只能每个周末才能回家。那样的冬天,破旧的教室里被报纸也粘糊不住的窗户缝隙,把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冷的直跺脚。

再后来到外地读书,没有了母亲织的手套。每一年冬天我的手脚依然会被冻伤,但好像这些每年都会带给我身体上伤痛的冻伤,并没有让我有多深的记忆。

毕业后有两年,我进入一家餐厅工作。那一年开始我的手脚才没有冻伤。舒适温暖的环境,是任何一家餐厅冬季都应该提供给食客的基本环境。我有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

去年夏天我离开了那家餐厅,而那一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那个冬天我同样没有被冻手脚。

而今,又到冬冷时。我有我的家人,他们会给我更多的关照,会让我温暖。或许,依然会被冻手脚,也可能还是不会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可是生活,会让我在平凡中享受这点滴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冷了,有关的记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