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城市设计领域就热闹起来了。各地纷纷开展城市设计法制化研究、用城市设计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广泛编制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城市风貌规划、建筑风貌控制导则等等,大学的建筑学院、城规学院也纷纷开设城市设计专业,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是,热闹归热闹,高水平的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却非常稀缺。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是设计机构选择设计师的主要来源,所以,今天我想说一说,做为一个设计机构——以城市设计为主要业务的设计机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1、理解社会,了解城市运作机制和发展规律
理解社会对城市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们的学校和老师就跟社会不是一个系统,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也不一定有让他们理解社会的土壤,所以,要求还没有在社会上“混”过的学生能很好的理解社会,的确也不太现实,有些人一辈子过来了还在跟社会各种拧巴。
但愿意认真观察和理解社会、真诚地去体会和接纳社会,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推动它向好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所谓观察就是“看见”城市的真实存在:它在历史上经历过什么事件?它的民风和风土人情是什么?城市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城市系统是怎么运作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有没有可能改变?
在历史保护领域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专家”动辄义愤填膺,常常简单地做出XXX“破坏文物”、“见义忘利”这样上纲上线的道德评判。但如果我们尝试着去理解这个事件,利益相关方和当事人是什么想法,事情的来龙去脉,整个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体制障碍,最后再慎重提出改善建议,这才是区别于普通吃瓜群众的专业做法。
城市设计似乎不是什么尖端的高科技领域,貌似简单易懂,但其实它包罗万象,需要非常广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力,它涵盖了城市系统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讲,对于一个现象或事件,看到它背后的真相,不加评判地呈现事件的全貌,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贡献了,多数时候并不需要提出“改善建议”。
真正参与过实际运作的人会深刻理解,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常常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在体制顺畅、资源充裕的情况下,还有人一意孤行地“逆天”,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多数原因是出于“无知”(能力不足)或各种矛盾纠结中的“无奈”,也有可能是评判者的主观臆想。
简单概括,那些愿意真诚地理解社会、敞开胸怀拥抱城市的新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可塑之才。有了这样的态度,就像是面对一个奇妙的世界,睁大了眼睛,打开了心灵,一切都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和表达。
2、具有美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空间塑造能力
当年伯克利大学的一个研究生曾这样描述过城市设计师,他说:如果你是个建筑师,那你只要会画些漂亮的彩色泡泡,知道楼梯用什么材料,交给哪家工程咨询公司就好了;如果你是个景观工程师,你一定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山洞人,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新鲜的樱花,那么你的业主会相信你是个景观设计师;可你偏偏是个城市设计师,那你要懂得3D,Sketchup,Illustrator,AutoCAD,而且要会画建筑、车子、人,1:20的街道剖面,手勾一张街景透视,还要很精通PowerPoint,几乎大家都会用你制作和汇报演示文件的能力评价你的专业水平,会这么多东西一定没几个人做得到。
他说的话并不权威,却表达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城市设计师需要有很综合、很全面的能力。城市设计的任务是要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立牢固的纽带。因此,城市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涵盖规划和建筑两个领域。Ta除了要研究经济、社会、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之外,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是把上述内容在空间上进行统筹和整合,并融会贯通地进行创造性的、美的城市空间塑造。
因此美感、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都是城市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功课,不是任何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随便上手的。简单说来,Ta既是一个思想者,也是一个工匠。只要我们稍稍用心体会,就不难发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是一个含义深刻的造城故事。在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也同样呈现出这样的面貌,能工巧匠们用他们的作品,包括建筑、园林、广场等,按照约定的规则或规划,组成了象威尼斯、巴黎等优美如画的城市,它们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做为一个匠人,需要长年累月苦练基本功,想象力和基本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令人敬佩的城市设计师都有一手好活儿,他们坚持不懈的训练自己的眼睛,练习构图、建筑形体、空间组合……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象开放社区、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等,都得学习和掌握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方能胜任。
3、行为成熟
在说“成熟”之前先说说什么是“不成熟”。
有一种不成熟叫“太乖”。每年,单位都会来一些实习生,他们大多是国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想通过短暂的实习获得机会从而进入单位工作。这些学生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一些,脸上挂着稚嫩的笑容。 一般能读到硕士或博士、又开始考虑实习找工作的,年龄大约会在24~28岁之间。但实际上他们不仅看起来像孩子,行为举止也比较胆怯、拘谨,出去见客户时都怯生生的跟在老员工后边。这样的“孩子”,他们羞于为个人或团队争取利益,不能大大方方的表达观点,也不敢承担责任,总体的生命状态是收缩和压抑的。
另一种不成熟叫“愤青”。什么都看不惯,不易合作,自己的想法又特幼稚,还有点自以为是。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年轻人初入社会,难免会有一点冲动和鲁莽。因为Ta年轻、稚嫩,本性按理应该还会跟这个世界有那么点"不调和"、"不妥协",因为Ta还不懂得形成这种体制的原因,所以还想为改变各种不公正做出一点个人的牺牲,或者把改善某种关系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无可厚非,毕竟谁都年轻过。但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过分的不成熟行为,不良的人际关系,不仅会对团队和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杀伤力,也会对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公众参与造成阻碍。
接下来再说说,我所谓的“成熟”指的是什么。
十年前,我在伯克利大学学习时,Southworth 教授曾热情地说:“请介绍最好的学生来我们这里读书!(什么是最好的学生?)聪明、工作能吃苦、敏锐、热爱设计、行为成熟的年轻人。”短短两句话,表达了设计单位对专业人才求贤若渴的需求。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现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Ta越来越能够接受现实,并从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中发现途径。一个成熟的人,能够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愿意承认自己并非全能,并会在挫折中修正方向并继续前行。Ta也相信自己的感觉,能够坦然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趣的是,成熟的人有时更有着孩子般的好奇心,有探索钻研的精神,而不是下意识地用过去学过的理论或经验来套用。一个成熟的人,Ta更相信自己的身体,因为创造不是来自于智力,而是来自于人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
总而言之,我们所谓的成熟的人,就是一个活出了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是一个能够接纳自我和他人的人。
这个境界本身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如果刚毕业的学生没达到,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要是刚毕业就成熟了,八成就是早熟了。所以,不成熟就不成熟,你要有“老子就不成熟咋了”这股劲儿。本人刚工作的时候就是个生瓜蛋子小愤青,现在也发展得挺好。所以,大家千万别较真,我就说这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