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工作和写作这两件事同时进行,在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我想了想,对于时间我从来没有刻意安排过,剔除掉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切,只留下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于是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
每天8点起床,挤公交去公司上班,在公交车上往往人多,就算是看kindle,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所以往往是拿着手机看公众号。看的内容包括文艺类,财经类,新闻类,还有汽车类公众号。文艺类公众号,可以让我知道文艺的最新走向。财经类公众号,可以让我从文艺的视角转换成商业的视角看问题,对这个世界可以有与文艺青年不一样的看法。新闻类包含我们当下的世间万象,也算是了解人生百态的一种方式。
现在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公众号上面又是各种三观不正的文章大行其道,各种煽风点火,各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大肆批判,我们在吸收这些内容时,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时候我宁愿戴着耳机听民谣,看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也不愿意摄取一些毫无意义的讯息。
9点上班,前一个小时基本上是吃早餐,刷微博,然后再开始干正经事。一直到午休,我是一个很难入睡的人,一旦入睡,又会特别难起来。中午趴着睡觉的时候会听喜马拉雅的一个节目,叫“段子来了”,在主持人讲笑话的声音中休息。如果睡不着,就看kindle或者看《晓松奇谈》,《锵锵三人行》,《圆桌派》。
下午处理工作,如果稍有空余时间,会上知乎,逛豆瓣。这上面的信息如果仔细筛选,确实能找到不少干货,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会有不少有失偏颇的观点。例如知乎,有时候为了论证一个观点的政治正确,举出无数材料来证明,尽管最后这个观点是三观不正有违常理的。这就说明有文化没常识的人,远比有常识没文化的人要可怕的多,因为有文化的人,他会举出无数让你无法反驳的例子,来证明他的正确,而没文化的人那怕明明知道他说错了,也没有办法反驳她。还有豆瓣,曾经的它是无数优质文青的聚集地,如今它变成了一群把写作兴趣当作写作能力的人的聚集地。
当然他们也有好的一面,知乎社区是中国少有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随波逐流,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符的一群人的聚集地。里面有很多经验老道,观点独特的文章。豆瓣电影,豆瓣书籍,至今都是中国分享电影,书籍等文艺作品最好的聚集地,里面的书评,影评,潜藏了无数大神级人物。
再就是下班,广告公司就没有正常下班的。忙的时候,晚上11,12点下班,回公司宿舍洗完澡,然后舍友躺在床上玩手机,我打开电脑写文章,结束时往往接近2点。这样做确实太伤身体,不建议别人像我这样。那样的状态维持了一阵,后来稍微好了点。
最近1个月工作偶尔加班,但也都在7~8点前结束,回宿舍吃完外卖,玩会手机看会视频,睡前进行阅读或者写作。一般都会进行到凌晨1点左右结束。
我从小到大容易失眠,似乎有些神经衰弱,睡觉不能有一丁点儿声响,属于那种要把窗户,房门关的紧紧的,窗帘拉上,房间里不能有一点亮光才能睡着那种。但是一间房多的时候住了4个人,也住过3个,或者2个,各个都是沾床就睡,鼾声如雷的爷们,要说我是在熬夜写作,不如说是无法入眠。
集体宿舍缺乏私人空间,而写作又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我不愿意别人看到我写作,然后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哎呦喂,你这是要当作家的节奏啊。那怕那不是嘲笑,我也有点受不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些喜欢文艺的人,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非正常人。明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却被渲染成了妖魔鬼怪。
基本上我创作的高峰期,也是在舍友接二连三的调往重庆,杭州之后才写的多一些。因为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多个舍友,有他人存在的时候,那怕那人是你朋友,但还是多多少少对写作有些影响。
有想过搬出公司宿舍,去外面租房子住,但是工资实在太少了,恐怕租完房子,连买方便面的钱都没有了。事实上,如今没有租房子,每月都欠支付宝1~2000,要是租房子,保不准真得饿死了。在大城市生活,除非心甘情愿,自己想通,否则幸福指数不是一般的低。
周六周末我爱睡懒觉,经常是11点钟才醒,醒来就叫外卖吃饭。吃完饭要么看电影,要么阅读。如果天气晴朗,下午4~5点就去健身房跑步。如果是阴雨天,则会在房间里继续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或者写作。一直进行到晚上1~2点。星期天也如此。
阅读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周2本,但也没有强迫自己说非得要完成。写作也没有固定说每天写多少字。有时候想写了就多写点,有时候一个星期一个字也没有。我看到有些与我同龄的专职作家,每天早晨4点起床,2天看一本书,每天几千字,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人的勤奋。但是我想,写作本身是一件与自我对话,充满灵性的事情。很多句子,很多灵感往往就在那一瞬间,仿佛上帝握着你的手,写下来一个个牛逼的词句。如果每天像做作业一样的话,我会觉得那跟老师让我们写课后作业有什么区别啊,而我又是一个学渣,属于最讨厌课后作业那种。
当然,对于刚刚准备开始写作的朋友而言,不建议像我这么懒散,最好还是给自己一点儿目标。例如每周写多少字,每周看多少本书。我是已经把写作,和阅读已经当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算再怎么懒,阅读量,写作数也会比普通人多很多,大家最好是向那些专职敬业的人学习,至于我就算了,一年也就写个十几万字。其中大部分还是一个人神神叨叨的闲言碎语。
除了工作和写作,当然少不了与朋友的相处。文艺青年大多都敏感,矫情,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房间里听见窗外下雨,再配上一首李志的“下雨”,心里就瞬间成了一个诗人,这些细微的情绪只能自己知道。所以我总是希望着能够一个人独自生活,这样别人就不会看到我的这一面。
在生活中尽量收敛起这一面,做一个正常青年。尽量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所谓知世故就是要知道这个社会的各种潜规则,阴暗面,明白世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然后尽量保持清醒,不同流合污。同时,在工作还有生活中,知道些人情世故也是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读大学时,没有出现像身边同学被骗到传销,被骗了学费的事情。尽管他们平时看上去比我要聪明多了。
文艺青年不代表就一定不谙世事,真正的文艺青年应该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虽然文艺青年的属性在身上已经生根发芽,但是尽量剔除自身文青里不好的部分,然后做一个正常的青年。再用文青里好的部分反抚正常青年的部分,努力保持灵魂的透明和人性的洁净。
对待朋友基本保持一个缘浅缘深,缘聚缘散,惜缘即可,不必攀缘的态度。
我的性格里有一部分成熟的特别早,也有一部分至今未成熟。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寂寞不必有人陪伴,孤独只能独自承担,生命的苦难也许是一种必然,逃避无法改变现实,现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黑暗。没有人能拯救你的生活,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生活本身毫无意义,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戴着一副臭皮囊在游荡,很多时候我都会陷入一种无意义的虚无,但也明白,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有些人能看清这些,有些人一叶障目永远看不清,各有各的活法,随遇而安吧。
不成熟的部分是依然以一颗孩童的心在对待这个世界,容易被一部电影,一本书籍,一首音乐而感动落泪,看动漫也能笑的张牙舞爪。即便受到过伤害,也不愿将这种伤害再转接到他人身上。相信这世上终究是好人多过坏人,相信真理和正义,尽管我在无数的社会案例中,没有看到法律的效果,但是仍然相信法律。相信理想,相信爱情,相信他人,而相信这事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选择不再相信。
说回和朋友相聚,一般就是喝下午茶,吃饭,偶尔唱歌等,基本上就是普通人常作的那几件事。
社交活动会让你从一个人寂静的生活中走出来,一个人呆久了确实会陷入自我的小世界中出不来,严重点,会陷入自我的执念中无法自拔,曾经经历过,所以更明白呼吸外面空气的重要性。
抛开生活中无意义的一切,尽量与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并且从中找到快乐,除了因为没有女朋友这事偶尔伤脑筋外,其他一切安好,嘿嘿。基本上这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