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经典案例丨华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EMBA经典案例丨华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30年前,43岁的任正非走投无路之际,也去创业。华为最早期的文化同样具有江湖色调,一群失意者、落魄者相聚一起,背后的动机既简单又复杂:实现对财富和权力的巨大饥饿感。但不到几年,华为的员工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位人到中年的理想主义者和一帮20出头的热血知识分子。
        任正非阳光,激情,拥有罕见的活力,和对人性的穿透力与掌控力,更有点唐吉诃德的影子:碰壁不断,挫折无数,但却始终乐观、乐观地“举着长矛战风车”,而追随他的一帮年轻的“桑丘”(桑丘—唐吉诃德的跟随者),一边批评甚至嘲笑着老板,一边激情澎湃地跟着老板闯世界。
        华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常常被研究者和学习华为的企业家们所忽略,这即是:创始人和早期创始团队群体的年龄相差20多岁左右,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华为,充满幻想,热血沸腾,敢于冒险,愿意相信,“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画”—任正非从一开始就用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塑造、反复塑造这些一批一批的年轻华为人—“你们一定要对客户好,对客户好华为就好,华为好你们就好……”选择相信的人留了下来,与任正非与同龄人一起奋斗,2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不少人成长为业界知名的科学家、专家和华为的高级干部,也进而构成了华为强大的内生型组织力量。
        高台起于累土,但累土的材质至为重要。华为一位退休高管这么讲,一个人到了35岁左右,差不多世界观就定型了,说的好是成熟,说的不好是世故的“老油条”,他会本能性地抗拒一切与他认知不同的事物,你要给他传递、灌输理想与使命,让他接受新的价值观,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这一点任老板看的很明白,华为什么也没有,只能靠文化取胜,所以他说“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那么谁更愿意、更容易被文化“洗脑”?当然是年轻人,所以早期20年华为很少从社会上招聘员工,即使现在也主要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收新员工……这一点与军队类似。军队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士兵都是年轻人。

EMBA经典案例丨华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_第1张图片
美国林肯大学EMBA

        美国林肯大学EMBA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高级项目:旨在为高层管理实践者及资深管理研究咨询者提供极其高度和深度的应用型管理研究教育,目标是为中国企业培养一批应用型管理研究高级人才。该项目结合中国院校和美国林肯大学的特色,聚集两地名师与其他大家名师,融贯中西工商管理理念,将现代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帮助学员全面提升领导力、增强组织竞争力,帮助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在“新常态“下厘清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结构,加速企业升级转型,满足来自企业和金融界高层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EMBA经典案例丨华为:唯有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