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六)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深入性阅读——村上春树与梦的释义

如果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无法很好的解释村上春树作品,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能解读村上春树故事的心理学方法呢?

村上春树曾指出,自己的作品中仍保留着一些日本前现代小说中个体自由穿行于不同空间的情节,这正是现代心理学理论,难以充分解释其作品的根本原因。

在此荣格派心理分析学家,沃夫冈·吉格利西(WolfgangGiegerich)的方法可供参考。

虽然现在心理学将重点放在多种潜意识及深层内心方面,但这些终归是从自我及主体的角度来研究潜意识。因为潜意识是在确立了意识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

对此吉格利西的方法是抛弃自我这一角度,转而通过梦境进行内在探究,他的方法也适于研究一些具有前现代特征的梦境及意象。

所谓前现代特征,即指事物表现出来的神话色彩及梦幻色彩,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俄刻阿诺斯(Oceanus)实际是一条环绕大陆的河流,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俄刻阿诺斯包围的世界中。

另外古日耳曼人也认为自己生活在一条名为“米德加尔特”(Midgard)的巨蟒所盘绕的世界中。仔细想来,那些森林围绕的小村庄不正与此情景相似吗?

我们现代人并不认同上述世界观,主张自我意识及主体意识,因为我们早已摆脱了梦境及神话世界的控制,而是习惯从自我及主体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

对此,吉格利希还用到了公园及动物的隐喻,即在前现代世界里,由森林及动物组成的自然界,包围着人类世界,与之相反的是,现代人类则需要越过周围的人类世界来遥望自然,类似于公园或动物园的形式。

吉格利希姑且不论现代人所主张的自我及主体性,而是从精神层面分析个体被梦境包围时的情景。

不过这种方法论归根结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并不意味着我们也抱有或必须抱有同样的世界观。

不过我认为上述方法非常适于分析村上春树作品。村上春树曾说过,“无论描写何时,我都必须亲临现场。”

这不仅意味着作者必须亲身走进某种意象或故事中,还意味着读者也必须亲身与故事发生某些内在联系,并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村上春树故事的深层含义。

例如《1Q84》中,当高速公路上的水平移动转换为消防梯上的垂直移动时,主人公所处的空间与现实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主人公青豆不再依靠出租车司机的引导,而开始了孤身前行,由此才得以进入另一空间。

出租车司机虽然不见了,但那句“无论何时,现实只有一个”的话语却如警示录般多次出现。

同时青豆下车的地方,也成为故事空间转换的地标,故事结尾,青豆和天吾爬上消防梯才得以返回原有空间,他们在高速公路上偶然搭乘的出租车,象征着二人重新返回日常的水平移动轨迹。

正是通过这种深入性阅读,才能提炼出故事中若干意象的深意,从而真正领悟故事的内在含义。

由于普通心理学通过套用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事物,因此对梦境的分析仅停留在表层水平,其分析结果也不会超出已有框架。

根据做梦者的生活经历及其联想来分析梦境,同样显得毫无新意。

与之不同的是心理治疗,将梦境当成一个未知世界,并通过深层解读未知事物而获得新的启发。可以说心理治疗的意义就在于全盘接受梦境,进而充分认识梦境。

该过程同样适用于研究村上春树的故事。如果用已有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来分析这些故事,只能给出一些表层解释,而缺乏深入性解读。

反之,当你走进故事并全盘接受其中的未知事物,就会自然而然地与故事融为一体,并由此引起心理学上的“化学反应”。

有些读者试图借助村上春树的生活经历及作者本人的评论来解读其作品,这样反而会大大削弱故事原有的冲击力。

正如村上春树本人反复强调的,作为作家的自己与生活中的自己或者说作品与作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

在此,我将尝试用心理治疗中的梦境分析法,来深入解读村上春树的作品。

村上春树的每部作品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单独选取一部作品进行解读,更利于深入理解其内在含义。

在此,我们选取了《1Q84》。虽然选用在世作家的作品进行解读,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但《1Q84》不仅是村上春树最新的长篇小说,也标志着其创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巨大的销量与广泛的受众群,也成为解读该作品的有利因素。

当然,就解读的难易度而言,那些内在整合性较好,完整度较高的中篇或短篇小说或许更加适宜。例如《斯普特尼克恋人》,就构筑了一个极为完整的世界。

与之相比,长篇小说所囊括的要素更为庞杂,解读起来也相对困难,不过这也让整个解读过程更具趣味性。

长篇故事中杂糅着若干不同的小故事,好比大海中的小岛或藏于大空间中的小空间。例如在《奇鸟行状录》中,以间宫中尉所讲的动物园杀戮为引子而插入了若干不同的故事。另外,《1Q84》中的“空气蛹”故事也是此类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