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与全人教育

读书笔记14、     (1494字)

       终身教育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甚至有些陈旧的名词,但对于教育工作者依旧常青。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技能,也是通往终身学习的必经桥梁——有了教育工作者的教,才会产生受教对象的学。关于终身教育,我们需要先重温它的涵义:"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在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即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突破。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教育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从而达到通构建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

        终身教育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它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1、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竖立终身教育的思想。2、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全人教育的“全人”是指完整的个人,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培养完整个人的全人教育向为中外学者所重视,教育先进国家无不积极落实以完整个人为教育主体的全人教育理念。我国也不例外,教育部早在1988年12月29日公布之21世纪教育愿景中,就强调中小学要以达成全人教育为最终目标。

      全人教育强调受教对象具有各种发展潜能,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受教对象的完整人格,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加以统整,兼顾认知与情意、人文与科技、专门与通识的学习内容。同时还要提供学生充分探究身心潜能的机会,兼重思考与操作、观念与实践、分工与合作、欣赏与创作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学校必须统整行政结构与行政运作以为示范,并提供每一学生与教师所需的教学材料与行政资源。也就是说,落实实施全人教育理念必须从观念、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同时着手,各阶段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方可奏效。

     "全人教育"一改现行教育以"做事"为目的,以塑造未来为核心,倡导以"育人"为本份,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这恰好和终身教育的内涵相吻合。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师就要有所转变,以江河之势,溉一方沃土,为打造全人教育而奉献自己的智慧。

       第一,教师应科学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即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这是教师自身进行终身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习得的能力。

       第二,教师应在信息时代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走向成功。在学者黎加厚看来,这些习惯可以归结为六个点:1、高期望,保持对数字化教学的热情;2、善学习,高效、批判性地学习和应用新理念、新技术;3、肯实践,娴熟自如地将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4、善设计,于细微处显现工匠精神;5、爱创新,团队协作、跨界思考,研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6、利其器,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

       第三,转变自我,准确定位,授之以渔。现阶段,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处处呈现出新动向,教师需转变自我角色,以便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由“蜡烛”向“果树”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这是教师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所需要的10大转变,我们应尝试。

       无论是终身教育还是全人教育,无论是为了实现终身学习还是全人发展,都是新时代向我们发出的号召,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携手聚力,一起往前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教育与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