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如“乔峰”“杨过”等,各有特色。另外,也有一些看似不是主角的人物,却贯穿于作品中,鲜明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令读者印象深刻,黄药师便是其中的代表。
黄药师,别号“东邪”,“五绝”之一,“桃花岛”岛主。“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黄药师主要出现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书中,“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让我印象深刻。
黄药师本名“黄固”,“固”可做“顽固”“固执”之词,又有稳固、恒久之义,似乎也是暗示黄药师的顽固、固执、执着,坚守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不为世俗规矩所动,沉迷于自己的世界,这样的人似乎是不近人情,令人难以接近的,似乎作者已经告诉我们,黄药师是不受武林正派待见的。
对于黄药师,作者用了一种隐喻手法。唐代开国功臣李靖字“药师”,此人精通兵法,文韬武略、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而黄药师诸门学问无不及之,由此可见作者予他“药师”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东邪”,可见药师性格古怪,邪里邪气,不是传统中的正派。作为桃花岛武学创始者,性格古怪,视仁义礼教为无物,离经叛道,狂傲不羁,性情孤僻。做人做事全凭心意,邪里邪气,加上其居所在东海桃花岛,得“东邪”之名。
武林有“正”,便有“邪”,而黄药师的“邪”却不是那种阴险狡诈的小人之邪恶,而是“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黄药师性格复杂,难以捉摸,多数人都认为他很邪门,性格怪癖,不是正道人物,被视为邪魔外道(所谓“邪”,字典里解释为:特别,特殊,不正常)。
黄药师个性反叛,蔑视传统礼教。桀骜不驯的黄药师从来不喜中规中矩的人,越是这样的人他越讨厌。书中第十三回“五湖废人”中:郭靖叹道:“有许许多多事情我老是想不通,要是多读些书,知道圣人说过的道理,一定就会明白啦。”黄蓉道:“那也不尽然。我爹爹常说,大圣人的话,有许多是全然不通的。我见爹爹之时,常说:‘不对,不对,胡说八道,岂有此理!’有时说:‘大圣人,放狗屁!’,此人说明黄药师并不完全认同圣人的话。
黄药师孤高自傲,不屑于与江湖多数人交往,心里有独属自己的“桃花源”,他一身青衣,文士模样,可见心里也有文人的思想。然而他远离中原,避居东海桃花岛,可见又是一个离群索居,避世而居的人。又把桃花岛布置的分外美丽迷人,似世外桃源一般,与爱人相守,可见其也有浪漫的一面。
然而,黄药师太孤独,他太聪明。朝廷昏庸社会动荡,百姓饱受战祸之苦,另一方面,世人愚昧守旧,难寻知己。加之爱妻早逝,黄蓉整日守在他并不怎么喜欢的郭靖身边,他只能一个人四处流浪,将他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寄托于山水。看透了太多,便容易孤独,世间总是如此。
年轻时候的黄药师争强好胜,清高自傲,和妻子骗的周伯通的《九阴真经》,后又把周伯通囚禁于岛上十几年,这让很多人讨厌黄药师,感觉他卑鄙无耻,不通人情。黄药师这件事做的是不够光彩,而我们静下来想想,年轻时候的黄药师应该不是如此的乖戾,残忍霸道,妻子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早年丧妻,孤苦寂寞,黄药师因而性情大变,隐居世外,药师有情义。痴情浪漫。和杨过是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二人纵然年龄相差很多,却能称为真挚深交的原因之一。
黄药师宠爱女儿,他将生平所学尽心传授,教女有方,黄蓉聪慧动人。《射雕英雄传》第十回“冤家聚头”:黄药师有“东邪”之号,行事怪僻,常说世上礼法规矩都是狗屁,对女儿又爱逾性命,自然从不稍加管束,以致把这个女儿惯得骄纵异常。为了女儿,他违愿破誓,离岛寻女,当着众人面,黄药师道:“了什么心愿?为了找你这鬼丫头,还管什么心愿不心愿!”,足见乃一十足慈父。后来海上被灵智上人骗说黄蓉已死,刹那间万念俱灰,放歌一哭,天愁地惨,悲切异常,爱女之真切,令人感慨。郭靖初到桃花岛,被黄药师困于阵中,很多人觉得他不不近人情。然而,黄药师极其疼爱女儿,郭靖突然闯入他们的生活,黄药师作为父亲一时难以接受,更何况女儿的终身大事非同小可。黄蓉是那么的聪明伶俐,而郭靖傻头傻脑,黄药师自然看不上郭靖。后黄药师有意考验郭靖,发现他对黄蓉的爱是真心的,也就同意了,真是太爱女儿。
黄药师的“邪”也可理解,世间如黄药师聪明的人几乎没有,正是因为他的绝世才智,所以世人在他眼里很难瞧上眼,我觉得在对于女婿郭靖的态度上,不是因为他喜欢郭靖,而是因为黄蓉太喜欢郭靖了,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才认了这个女婿。之后隐居桃花岛,又因为不愿和女儿女婿住一起,居然选择了出走,一个人世间漂泊。
黄药师不想过问江湖之事,除了家人,对其他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深爱的妻子亡故后,他眼中更是只有黄蓉一人。然而当蒙军攻襄阳时,作为武学宗师,他又能挺身而出,为国为民。可见黄药师心中心存国民,心念天下之苍生,不忍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有民族大义,所谓侠之大者,便是如此。江湖多少流言恶语,便做烟散。
作者对黄药师的出场可谓是煞费苦心,一开始就在一点点提及,一点点展现,就是不见真身。千呼万唤历经十多回,黄老邪终于出场,露出庐山真面目。
金庸书中的人物有个共同特点,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没有直接说明好坏,所以我们会发现金庸书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令读者一边倒喜欢或者一边倒厌恶的角色,都是处于中间地带,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在他的小说中,善恶好坏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而是一种混合状态,人物形象更为真实,立体。
作者对黄药师的塑造方法比较复杂,但主要是通过外貌,更多的是语言,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塑造的。黄药师第一次正式出场,就采用了外貌描述,《射雕英雄传》中第十四回“桃花岛主”:那青衣怪客左手搂住了黄蓉,右手慢慢从脸上揭下一层皮来,原来他脸上戴着一张人皮面具,是以看上去诡异古怪之极。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黄蓉眼泪未干,高声欢呼,抢过了面具罩在自己脸上,纵体入怀,抱住他的脖子,又笑又跳。这青衣怪客,正是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直接描述已可见黄药师通身尽有古怪之意,可谓邪。当黄蓉向黄药师引见江南七怪时,黄药师更是眼睛一翻,对六怪毫不理睬,说道:“我不见外人。”,这里通过神态和语言来塑造人物。
对黄药师的塑造最多的是通过侧面,如旁人之口来描述。黄药师性格古怪,喜怒无常,只因弟子陈玄风、梅超风盗《九阴真经》逃出桃花岛,黄老邪便恼羞成怒,将另外四个弟子曲灵风、陆乘风、冯默风等尽数挑断脚筋赶出桃花岛;真的是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算是暴怒的脾气,迁怒于无辜的徒弟。黄药师初见郭靖时,见黄蓉和郭靖亲密,身为父亲的他居然会因为女儿和别人亲密来气,像个生了妒忌之心的小孩,真是可笑又可爱。
黄药师性格古怪,桃花岛相亲之后,因周伯通的玩笑之语,黄老邪以为郭靖自知所学是《九阴真经》却装作不知,便暴怒起来,令其乘坐那艘他明知会让人丧命的危船与周伯通、洪七公一起离开。不光如此,他还一掌击向身边一名哑仆,致其五脏粉碎而死。黄老邪这么做,不过是要警告郭靖“这就是你的下场!”黄老邪全不顾其生死,只因怒于郭靖,便迁诸哑仆之身,夺其性命没有犹豫,其邪可知,其狠可知,他的性格当真是邪!
五绝中,黄药师和洪七公算是出场最多的人物,且看《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亢龙有悔”中洪七公说道黄药师:黄蓉“嗯”了一声,心下暗自琢磨,过了一会,说道:“我爹爹好好的,干吗称他‘东邪’?这个外号,我不喜欢。”洪七公笑道:“你爹爹自己可挺喜欢呢。他这人古灵精怪,旁门左道,难道不是邪么?这是典型的通过他人之口,即侧面描述的人物塑造方法。
侧面描写在书中最多,《射雕英雄传》第十一回“长春服输”中:郭靖低声道:“蓉儿这样好,我想……我想她爹爹也不会是恶人。”韩宝驹骂道:“放屁!黄药师恶尽恶绝,怎会不是恶人?你快发一个誓,以后永远不再和这小妖女见面”。第一次出现东邪的名号从江南七怪口中道出,郭靖要和黄蓉在一起,朱聪说黄老邪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韩宝驹更是听说郭靖要和黄蓉在一起,大发雷霆。可见黄老邪在当时江湖中的名声并不好,在我们不了解东邪之前,他在江南七怪这些底层江湖人士眼中就是个杀人恶魔的形象,人们对他的感觉是惧怕和厌恶。 所以,黄药师在江湖中是一个武功很高,但是被一些正派人士视为武林魔头的角色,我们可以知道,黄药师不拘小节,行事诡异,武功高强,同时对于旁人,他不喜欢,真的是想杀就杀,这反映了他任性自私,性格多变的一面。
黄药师因黑风双煞偷走经书暴怒,挑断一众弟子脚筋。按说,这些弟子应该会憎恨黄药师,而且他们对黄药师却是极为敬重。归云庄中听裘千仞说谎黄药师被全真七子围攻而死,悲伤痛哭,而曲灵风跑到皇宫大内去偷书画珍宝,丢了性命只为师傅网开一面重归师门。后来,梅超风更是替师傅挨掌,死都要救师傅,每个人都对师傅尊敬爱戴,说明黄药师肯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否则谁会敬重大恶之人?
江南七怪说过黄药师残忍至极,杀人不眨眼,这也是武林人士对黄药师的看法之一,这是侧面描写。第十四回“桃花岛主”中讲到黄药师交代梅超风时:黄药师道:“第一件,你把《九阴真经》丢失了,去给找回来,要是给人看过了,就把他杀了,一个人看过,杀一个,一百个人看过,杀一百个,只杀九十九人也别来见我。”众人听了,心中都感一阵寒意,这是从黄药师的语言中去分析人物。接着,江南六怪心想:“黄药师号称‘东邪’,为人行事真是邪得可以。”,这里看来真像一个冷血魔头,后面紧接着:只听他又道:“你曲、陆、武、冯四个师兄弟,都因你受累,你去把灵风、默风找来,再去查访眠风的家人后嗣,都送到归云庄来居住。这是第二件。”更有他早已自恨当年太过心急躁怒,重罚了四名无辜的弟子,近年来潜心创出这“旋风扫叶腿”的内功秘诀,便是想去传给四名弟子,好让他们能修习下盘的内功之后,得以回复行走。这里就是细节描写了。这里也可以看出,黄药师脾气是怪,但其实心里不是残忍狠毒,悔恨自己一时暴怒断了徒弟脚筋,还特地自创一套秘诀,希望可以帮徒弟重新恢复行走,并且想寻回徒弟家人照顾,这里看来,黄药师俨然也是一个严厉但是向善的人,只是经书造成了妻子早死,自己心中始终难以放下。
《射雕英雄传》第十回有说“梅超风心想:“师父竟然到此,不知他要如何处死我?”想起黄药师生性之酷、手段之辣,不禁脸如土色,全身簌簌而抖,似乎见到黄药师脸色严峻,已站在身前,不由得全身酸软,似已武功全失,伏在地下,颤声道:“弟子罪该万死,只求师父可怜弟子双目已盲,半身残废,从宽赐死。弟子对不起您老人家,当真是猪狗不如。”想到黄药师以往对待自己的恩义,突然间一番惧怕之心变作了满腔惭愧之意,说道:“不,师父不必从宽处死,你罚我越严越好。”此处从梅超风的心理活动可知,黄药师生性古怪,手段狠辣,以至于梅超风想到黄药师要来竟吓的浑身发抖,全身酸软,可见黄药师的震慑力很强。后有想到黄药师的恩义,又说明黄药师是一个讲求自我原则,对自己的人还是很怜惜的,可见其正邪兼有的个性。
黄药师自幼饱读诗书,非圣非贤,性格孤高自傲。其身上有“魏晋遗风”。在《射雕英雄传》二十二回“骑鲨遨游”:这些人中只有欧阳锋知他素来放诞,歌哭无常,倒并不觉得怎么奇怪,但听他哭得天愁地惨,心想:“黄老邪如此哭法,必然伤身。昔时阮籍丧母,一哭呕血斗余,这黄老邪正有晋人遗风。以黄药师这一派宗师竟在几位当世高手面前“双手发抖,脸上忽而清白,忽而绯红”“仰天狂笑”也只有有晋人遗风的黄老邪才能随性而感,不掩真情。
在《射雕英雄传》中,对黄药师的评价多数都来自侧面,即通过武林人士对他的看法来展现,显然有失偏驳。慢慢出场后,黄药师性格多重,看似冷漠狂傲,却也有侠义之举,虽然孤僻,但绝不行卑鄙无耻,颇有宗师风范,隐士之风,令人敬佩。
我觉得,作者一定倾注在黄药师一角色很多心血,旨在反映中国文化的融合性,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皆有的“避世而隐”的思想,另外,还有人处于大时代中的惆怅之心。黄的性格主要反映在对儒家思想的反抗上,对于令人窒息的儒家思想,黄在以法家的“暴”上体现地最多。不过,即使黄药师身为武林高手,身上仍然有“退隐”的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避世”思想在黄药师身上的体现。年轻时候的黄药师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为得到江湖盛名和武功秘籍,可想那时候的黄药师应该还是比较的争强好胜,清高自傲,可惜败给王重阳。后和妻子巧妙骗到周伯通的《九阴真经》,后又把周伯通囚禁于岛上十几年。然而,经书被徒弟盗走,妻子为回忆起《九阴真经》疲劳过度流产而死后,黄药师也性情大变。此后,对于江湖纷争了无兴趣,后有经书在手,而不练习其中武功,可见那时黄药师对于《九阴真经》的心态已经和以前不同了。
金庸塑造的武侠人物复杂多样,而在人物塑造中又渗入人文理念,在细微之处体现人文意蕴,而在人物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黄药师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意蕴,不禁让人想起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陶渊明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一个精神避难所。黄药师的桃花岛就是为他自己构筑的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远离虚伪、丑恶的世界,得以逃避和休息。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黄药师常年青色衣衫,一副飘于世俗外的文士模样,他常带面具,他不爱笑,心里定是寂寞。他喜欢在花落的季节舞剑,喜欢一个人对着大海吹箫,不愿受礼法传统的束缚,心里思考很多,内心又孤独寂寞,避世隐居于东海的作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觉得黄药师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代中国一直以来总存在的一种人:聪明至极,满身才华,于大环境中看透了朝政和社会,却又不能脱身而出,只得感慨时代的腐败黑暗,激愤而落寞,最后只求远离乌烟瘴气,将一腔情怀寄于山水田园中。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如陶渊明、李白、陆游等。
《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三道试题”中说道“黄蓉深悉父亲性子,知他素来厌憎世俗之见,常道:“礼法岂为吾辈而设?”平素思慕晋人的率性放诞,行事但求心之所适,常人以为是的,他或以为非,常人以为非的,他却又以为是,因此上得了个“东邪”的诨号”。黄药师颇有魏晋风度,狂放不羁,潇洒自如,亦正亦邪,同时也有着微妙的人生苦闷。从表面上看,黄药师有着难以弥补的遗憾。挚爱逝去,心灵迷茫,遗憾的难以弥补大概是造成黄药师的偏激的主要原因吧。
黄药师有优点,也有缺点,很难完全肯定或者否定,有血有肉。黄药师属于孤高冷漠或无奈型,这一类型的人一般都有一个束缚性影响的早年,他们克制内心的渴求,他们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活看似潇洒却终究难逃羁绊。
说到底都是俗人,黄药师也不是完美之人,爱之恨之者皆有,也正是因为其又正面的优点,也有负面的有缺点所以才显得他的形象更加鲜活人性。我觉得金庸先生应该很偏爱黄药师这个角色,集才华于一身,世间如脱俗之人。
黄药师让读者耳目一新,虽然黄药师最后仍然是飘然世外,但其人格理想却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不愧是那个随行疏狂、率性而为的“黄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