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国成功对外发出第一封电邮,那时我还没上小学。
1994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那时在上小学,离第一次听说电脑这个东西还有4年。
1998年高一时听说了“比尔盖茨”,并且知道他是搞软件的,这让我知道电脑这个东西好,以后也要从事软件这一行。高考填志愿时并不知道电子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就填了电子专业,大概以后也可以搞软件吧。后来事实证明这两个东西不是一回事,其实干好这两个行业中的任何一个,都会有好的未来。填高考志愿时有个插曲,有一个专业叫“电子商务”,当时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专业太超前,就像“生物技术”一样,很高大上,但不好就业。其实那时马云已经开始搞电子商务了,只不过马云不知道他在搞电子商务。
2001年高中毕业暑假,在叔叔家第一次长时间使用了电脑,可惜那时电脑没有联网,只是在学习五笔字型,练打字。
2001年上大学之后,校外网吧已经很普及,学校也有机房。本来这是很好的机会接触互联网,但是没有去深入研究。大一大二时有极大的兴趣去研究IT方面的东西,班级第一个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翻看了很多计算机杂志,自己订阅了电脑报,做了电子学会的会长,甚至拿奖学金报名上了CCNA的课程,本来想读北大青鸟的培训,可是学费太贵,没有上成。那时候超级迷茫,不知道应该学什么,脑子了一堆IT的名词。作为电子学会会长,给学院做过网站,只是做了个网站,没有深入研究。如果现在可以乘时光隧道踢那时自己的屁股,我只想跟那时的自己说:不要听老师的,上网去。那么多机会放在那里,为什么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总的来说还是:心智不够。
世纪初到2005年之间,也就是我差不多23岁之前,还是门户,个人站长,BBS,论坛的时代。BAT都还很小。腾讯虽然刚刚上市,通过电信增值业务和QQ秀开始盈利。淘宝网2003年才上线,还处于猛打广告,猛拉人头的阶段,支付宝还没有,阿里巴巴后来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还没有。百度还处于上市前的创业期。陈天桥的盛大还刚开始代理韩国的游戏。搜狐、新浪、网易、雅虎中国是最常去的站点。这个时期知道的创业者有:戴志康创立了Discuz,自己用PHP写的,论坛程序开源,通过服务挣钱的商业模式;李想创立了泡泡网;茅侃侃创立majoy。这几位是当时红极一时的80后创业明星,我的同龄人。10年之后戴志康去做了天使投资,李想三度创业,现在在做电动汽车。就连我的同班同学都已经开始做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的生意。我什么也没干。
2005年-2010年之间,主要是博客,Web2.0,搜索,社交网络比较火的时代。推特成立于2006年,Facebook成立于2004年,豆瓣网成立于2005年,饭否上线于2007年,当年玩过,但没有仔细玩。新浪博客很火,很多人靠写博客火了,比如韩寒、徐静蕾。
毕业之后,戴志康李想们已经是成功的创业者了,他们已经默默努力了好多年。看到他们的成功,是多么的蠢蠢欲动。不过也只是蠢蠢欲动,并没有认真去研究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还有什么机会,空有一个想创业的梦想,有梦想是没用的,那只是个梦。这段时期只是简单地使用互联网,并没有深入使用,也不是整天挂在网上的。脑子里想的还是一堆龌龊的事,毫无心智可言,怎么可能走上互联网创业的道路。迫于生活的压力及各种龌龊事,主要是心智的不够,慢慢这事就忘了,成为上班族中浑浑噩噩一族。2006年动过念头,关注过互联网大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010年之后,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乔布斯在2007年发布iPhone,那时候并没有火,只有果粉和科技圈一些头脑灵活的觉得这是个颠覆性的创新。虽然自己早就关注了苹果,关注了iPod,神奇的是自己居然会去买山寨的iPod,脑子里装的全是屎,自己还不自知,是有多么悲哀。iPhone4开始真的让移动互联网火了起来,标志是,它不再是果粉和极客的玩具,几乎普及到各行各业的人群,虽然价格有点高,占据了高端市场。聪明人就会买iPhone,比较Low的会去买山寨版,就像当年我买山寨iPod一样,这样做付出的代价是错过移动互联网浪潮。这一时期,稍微花点心思,做个app就很容易成功。即使不自己运营app,只是做iOS或Android开发,都能轻松地拿到高薪。
2009年我关注了很长一段互联网。可是2010年开始我花了大量时间关注社会,哲学,艺术相关的东西,互联网就关注得少了,再一次错过了机会。不容否认这期间的学习极大的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必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心智看清这个世界是多么重要。当然这种价值观不是就定型了,我依然会成长。心智已开,其他就是时间问题了。
从短期来看,我并没有抓住这波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这个时期起来的有微信,小米,美团,滴滴,Uber,Airbnb,饿了么,知乎,陌陌,Instagram,头条新闻,美图秀秀,链家等,当然这些创世人都已经积累了好多年。短短5年之内都成长为十亿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除了创立独角兽公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依附腾讯的开放平台做流量生意,依附阿里巴巴淘宝客做流量生意,依附小米生态链做一个小领域的产品,都能有很好的收入,甚至成长为十亿美元的生意。这一时期,甚至投资域名和比特币都能赚钱。这一时期的创业机会是变多了,而不是变少了。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很多已经是90后,就像十年前的80后创业者。
纵观这十多年的互联网历史,每3-5年都会有一些热点,有能成长为百亿美元独角兽公司,在热点之下,有无数的机会,有的小到根本没有人觉察到。
吴晓波的《腾讯传》中马化腾说:“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要避免再次错过互联网的创业机会,我必须练好基本功,持续关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