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介绍
我是魏天心,来自中科大少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目前在UCLA暑研,将在九月底去MSRA SC组实习。
平时喜欢看剧追番打游戏和找好吃的东西。
2.现状、经验和计划
1. 在你一生中身体最健康,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能在大学全职学习和研究,这是少有的机会。请说明一下,你是怎么选择了这个专业的?离成为一个合格的 IT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我之前一直是想学物理来的科大,但是在了解到了真实的物理和自己想象中的差距以及PhD毕业的出路狭窄和教职市场的残酷竞争后,在大二下学期转了感觉比较应用的计算机,因为感觉cs不管工作和科研都比较合适。
下面是我的技能调查表:
技能 | 目前水平 | 目标水平 | 计划 |
程序设计 | 3 | 7 | 多参考别人优秀代码 |
程序设计 | 3 | 7 | 多请教他人和学习 |
效能分析和改进 | 2 | 7 | 多试着去分析 |
处理大数据 | 1 | 7 | 多自己实验和应用 |
单元测试 | 1 | 7 | 多学习和实验 |
模块实现 | 3 | 7 | 多学习和参考优秀实现 |
代码复审 | 1 | 7 | 多回顾和审视自己之前的代码并优化 |
我离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和研究者还差的很远,还需要持续改进和学习。
2. (a) 你为何要来上课并且认真参与?
因为现在不管是知识水平还是编程能力都比较弱,而且之前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的知识,为了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提高自我而来上课
(b) 你在大学中体验到了哪种师生关系,你希望这门课是什么师生关系?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来说有些困难, 你会怎么样?
在大学和任课老师的师生关系清一色是路人甲/路人乙的关系,和一些科研上的教授的关系更倾向于健身教练 /健身学员,我希望这门课也可以是健身教练 /健身学员的关系,如果课程较难,我可能会首先向其他询问争取解决,否则再向老师咨询和寻求改善。
c) 在工作中,我们要引用文献,参考别人的资料,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发, 这些活动和抄袭、剽窃的区别是什么?
引用和参考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开拓和创新,而抄袭剽窃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并没有产生任何有价值的部分。
3.几年后,你可以做学术研究、做软件项目、做其他专业的工作,做公务员,出国深造,回家继承家族企业...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你今天是怎么为将来准备的?
我还没有确定将来去工业界或学术界,但今天要做的事情都是不变的,就是多学习充实自己和多与他人打好关系,开拓视野。
4. 你在这门课的计划是什么?参考一些学校的教学(美国本科,中国软件工程本科1,美国大学软件专业),你对这个课程有什么期待?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个课程?你想当助教么?
计划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希望实践性的项目更多一些,不要变成文科的课,我打算努力学习,暂时不打算当助教。
我不知道自己的代码量具体怎样,但大致如下:
语言 | 代码量 | 来源 |
C | 5000 | 数据结构,算法等 |
C++ | 2000 | 课程学习 |
Python | 10000 | 论文和平时应用 |
5. 你现在的道路很多前人曾经走过,他们有什么经验教训?请从博客末尾的文章列表任选一些阅读,针对其中一篇发表感想。
我读了<<刘帅:在失望中寻找希望>>,自己也算是科班的,但学的也不是很好,老师教的也不是很好,希望能够向他人学习,逐渐进步。
对于构建之法中的问题:
1. 在第三章第64页,我认为软件工程师写出的代码高效易读可复用就是很好的了,对于已经比较完善的问题,应该尽力避免重复造轮子,而对于比较新的问题,才应该发挥创新性,应该是不需要固定地守规矩或固定地追求创新,另外我不太理解地是为什么工程师不能展示自己的产品,虽然那个产品的应用是固定的,但是里面的一些代码功能,架构还是很值得一说,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的。
2. 第六章中所说每日例会会不会过于频繁,又为什么限制在每日呢? 在我的经历中,有时候项目很赶,恨不得一小时交流一次;有时候虽然紧迫,但可能一周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3. 第十四章中说测试角色要独立出来,既然让最熟悉代码的人来做测试是最好的,为什么还要独立出来一个呢,为了做统一和协调吗?
4. 第十二章关于用户体验,我觉得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且用户体验和收益等并不是直接相关,用户体验的上升很有可能造成时间金钱成本的大量升高,那么如何权衡用户体验和其他的关系呢?
5. 第十六章中提到创新,我想问对于公司是否是商业形式的创新要更重要于技术上的创新,比如腾讯阿里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技术的创新,但是崭新的商业形式给了他们巨大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