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美丽的邂逅

我的骑行岁月

十、两个人的长白骑行(六)再见,我美丽的邂逅

文/张守权

        时间:1994年7月21日下午—23日晚

        路线:长白山-二道白河-两江-大蒲柴河-敦化-琵河-蛟河-庆岭-吉林-长春

        回程的路总是轻松的,尤其是早已达到预期目的的旅行的回程。

        21日下午,在长白山微凉的山风里,我们一行迤逦下山,在水流湍急的二道白河畔稍事逗留,取清凉的河水一瓶而归。

        回去的路线与来路截然不同,我们取道两江,经大蒲柴河,于下午五点许,抵达了王师傅一行的目的地——敦化。他们原本来此办事,然后便让我俩自讨方便,谁知他们的事情因故未能办成,于是王师傅决定带我们返回吉林,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汽车转而西行。敦化至吉林要翻越威虎岭、老爷岭等崎岖难行的深山老林,这里也是车祸频发的路段,大抵是因司机长途疲劳驾驶而至的。我们一路便看见几辆不幸翻进山沟里的大货车以及相撞的汽车。尽管众人大都昏昏欲睡,而坐在副驾座位上的王师傅却始终不敢放松自己的神经,他二目紧盯前方,时刻留心沿途的路况。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中平稳爬行,载着我们一路的征尘和疲劳,于黄昏时分驶进了位于松花湖东侧的小镇琵河。王师傅决定于此过夜,很快,我们就走进了他们上次住过的一家旅店,据王师傅讲,该店能做当时流行的名菜——庆岭活鱼。庆岭活鱼是用松花江的新鲜活鲤鱼配以把蒿等当地特色调味料烹制而成。那一夜,我第一次品尝到了我刚刚听说的这道名菜。然而,所谓的活鱼并未达到众人所期待的效果,尤其是鱼肉土腥味十足,很显然不是什么正宗。饭后,王师傅又借着酒兴,将店家的音响打开,邀请店里的服务员参与彼时流行一时的卡拉OK活动,众人一通欢歌劲舞。王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特有的音乐天赋,在众人合唱时,但见他挥臂指挥,左右手分工明确。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节奏舒缓,可谓有板有眼,张弛有度。对于我们这些旅途劳顿的客在他乡的羁旅而言,这纵情的歌舞让我们收获了短暂的放松与快乐。

        22日晨,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很快于早餐时间行至位于吉林市东不到50公里的庆岭镇解放村。为了弥补昨夜没吃到正宗庆岭活鱼的遗憾,我们决定于此吃上一回正宗的活鱼。于汽车驾驶室里,我们遥见一书有“庆岭美食一条街”字样的牌楼高高耸立于前方不远的公路上,而公路两侧,挂着各式大大小小的“庆岭活鱼”牌匾的饭店比比皆是,一种美食能在小小山村形成如此规模,这不能不让我们叹为观止。

再见,我美丽的邂逅_第1张图片
今日庆岭

        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于此停车,走进路边一家繁华的店中。据店主讲,他们的鱼是地地道道的松花湖活鱼,绝无假冒。一看价格,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在鲤鱼三四元钱一斤的那个时代,庆岭饭店的活鱼竟然每斤13元,凉拌的更贵,每斤15元(现在恐怕早已不是这个价格吧)。王师傅他们精选了一条四斤半重的大鲤鱼,很快,后厨便端上了这条香气四溢的大鱼。大鱼占了整整半个桌子,颇为大气壮观,让我看得有些血脉贲张。做好的大鱼外观上看似乎与普通的家常炖鱼别无二致,然而,上面的把蒿就是其浓郁的且与众不同的香味溢出的奥妙所在。把蒿学名名排香草,又称猫巴蒿、拉拉香、野苏子。是东北山区所产的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十分好的调味品。大鱼的上桌一时让我们食欲大振,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筷子,第一块鱼肉入口,登时觉得满口生津,随之,那透骨的鲜味香味便扩散开来,真的是一种超级的美味感受。作为大鱼的配菜,盘中的豆腐更是细嫩爽口,在把蒿的作用下,那种神奇的味觉在口腹中经久不散。

再见,我美丽的邂逅_第2张图片
把蒿

        我们一边畅快的品尝这道大餐,一边赞叹着庆岭活鱼这道吉林省内不可多得的美食。时间在畅饮中慢慢流淌,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是酒足饭饱,而那条大号的鲤鱼及鲜嫩的豆腐尚未完全被我们六人吃光,我多少带着些浪费的遗憾离开了这个让我们享受一次愉快的饱餐之地(彼时,打包的习惯尚未出现)。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觉,迄今为止二十多年来,没有哪一条鱼的美味程度可以胜过那一年那一天我们于庆岭品尝到的那条四斤半重的活鱼。感谢王师傅做东!

再见,我美丽的邂逅_第3张图片
庆岭活鱼

        上午九点,我们到了王师傅家所在的吉林市龙潭区,告别其他三位师傅后,我们为等待冲洗胶卷分底片等事在吉林盘桓了半日,当我与青衣欲将近两日王师傅为我们分担的门票、住店等一切花销交给王师傅时,被他一口拒绝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不过,只好接受了这位典型东北汉子的豪爽与热情。在王师傅的诚邀下,我们夜宿其家。他家并不宽敞,王师傅让十七岁的胖乎乎的女儿将自己的闺房让给我们,而其女则睡地板。一个人居然能将自己女儿的闺房让给两个仅有一面之交的青年男子住宿,由此可见王师傅对我们该是如何的看重。多年以来,每每思之,在过意不去之余,感觉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激情愫在心底萦绕。

        23日晨,王师傅带领我们游览了龙潭山,观水牢、旱牢及高句丽山城。一切聚在轻松与愉悦中度过。相逢皆是缘,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七时许,踏上自行车的我们与王师傅依依惜别,一路按图索骥,于112公里长的长吉公路历经八个多小时的骑行后,终于在下午五点前后,我们驶进了我的母校长春师范学院美丽的校园。刚刚毕业一年的我,对于母校及还在读本的几位关系要好的外语系同学仍然特别依恋。我们径直来到假期尚未回家的几名外省好朋友宿舍。当晚,我痛快的洗个澡,吃罢温立广煮的挂面后,便于外语系极擅通俗歌曲的黎巨达寝室休息,躺在上铺的竹席上,偶或有一丝凉风在身上吹过,自觉十分惬意,九天来所积累的所有的疲倦及不安情绪都被这一刻的陡然放松驱散了......

        23年后,以“917”世界骑行日为契机,敲击键盘再度提及那段往事,可谓百感交集。想当初,我们是初涉世事的弱冠青年,指点江山,踌躇满志。而今,历经人世沧桑,光阴荏苒,不觉已近知命之年。无论自己还是所有忠实读者,无不痛感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青春不再。好在韶华虽逝,但那段美丽的过往却在我们心中永远根植。未来所有日子里,我们那段对自我身体生理极限及毅力挑战的不凡经历将永远激励我们,它郑重告诉我们,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生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时刻心存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个男儿!

        很多亲朋好友读过这段游记后,在大赞之余还建议我与青衣不妨在适当时侯选择再度按原路做一次回顾性的骑行,不仅为重新体味一下那次艰难的磨炼,更应试图找寻一下曾经萍水相逢但却给予我们雪中送炭式帮助的所有好心人。我想,有山地车在此,磨炼一下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否可以与二十多年前的故人如愿重逢尚且是个未知数。我们对王振民等师父、王传活叔叔、陈庭发老弟等一路曾给予我们无私援助的所有好心人永远心存崇高的敬意与感恩之心,我们要对他们由衷的说:爱心无疆,善者无敌!23年过去了,我们诚望他们活得更好,更渴望能有朝一日与他们再见。

        在我们这次骑行后的几年内,我们尚与王师傅及陈庭发有过尺素之通,然而,天长日久,当电话、BP机乃至手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后,彼此不仅鱼雁沉杳,而且也疏于电话沟通。应了时下流行的那句歌词: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想着想着就忘了。想及此处,内心自是无比愧疚。还是经常提醒自己吧:好朋友,常沟通,勤联系,不要让他们仅仅活在你的记忆里。

        勇者无畏,仁者无敌。我们的路上,善待每个与你不期邂逅的人。(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我美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