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正在挨砖的专家——咨询行业的危机和转机

1990's,大学里的专家,不如旁边的国企工人,所谓“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过去近20年的高速增长中,专家地位和收入水平增长更快,与政府企业度过了长久的蜜月期;经济负增长时期,知识错位的问题逐渐暴露,拉下脸的事情也更多,智库的未来和专家的发展,是时候思考一下了。

一、专家们的危机

互联网技术正在降低了信息获取难度,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赖以忽悠的知识鸿沟越来越小。

轻易能获取的数据解决了数据问题
过去的专家有着明显的信息优势,专业的图书馆、数据库、市场调查能让专家们拥有更多的数据优势;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据的开放,这种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传统的市场调查会被大数据分析替代;只要能上网的人都能第一时间获取公开发布的数据信息,查找过去许多年的数据资料。

例如百度数据、艾瑞的网络分析数据;全免费,图文并茂。

轻易能找到的观点解决了判断问题
数据只是一个方面,对专家生存造成威胁的更多的是知识垄断被打破。过去信息不发达,地方听取专家们的观点往往觉得新颖、有启发;但现在网上可以轻易获取国际国内一流大师的访谈与研究成果,面对爱学习的地方人士,专家的观点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就会显得毫无吸引力。

每天在网站和朋友圈里都有许多大师的访谈和发言,顶级水准的评论随处可见。


无处不在的案例解决了模仿问题
过去专家们最喜欢、对地方启发也最大的就是案例分析,但目前出行成本下降 、百度文库等地方有大量的案例模板;对于地方的开发,很多时候不需要知其所以然,只需要照着做就行了;如果专家们不在原有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深度上突破,就难免被鄙视。

例如百度文库里面的案例分析,ppt到word各种都有,制作精美。

更简易的网络教程解决了教育问题

慕课将改变知识获取的方式,国内ted、网易云课堂等提供了大量的视频教程,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非常有帮助。对于一些基础培训,网络培训逐渐取代现场人工培训是必然的。

互联网视频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都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随处学习。

数据的可视化技术让进入门槛更低


过去一些咨询报告往往用精美的图表和PPT来吸引客户,但随着大学生民工化的趋势,会做PPT的人越来越多,而美观的PPT并不是专家的核心价值,追求文稿的浮华,其实是舍本逐末。当大家都能做出专业化PPT的时候,真正的吸引力还会聚焦在观点上。


专业化深度的逐渐增加,对专家的要求更高,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更多。

许多专家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宏观和理论层面,而现在地方的发展更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获取政策支撑?如何申报项目?如何争取资金?如何设计建设?对于实际操作太强的事情,有许多文稿之外的东西,不是专家的擅长,这让需求和攻击之间有了错位,也是专家们面临的巨大问题。

地方请专家,无非是为了解决问题;专家的价值得和地方的需求匹配。

传统的忽悠形式已经过时,要在互联网时代获取尊重,还是得上干货。


二、专家们如何在变革中发展


围绕社会的需求,用专业的方式解决对方的问题,始终是专家最重要的价值。


更准确的判断:


网络上的判断太多,各自有理,往往很多人会出现无法选择的问题,专家们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客户的判断问题。

最简单例子:就是买不买房这个问题,房价从2004年就有专家唱衰,但一直到2015年,高速的增长才开始止步,做出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群众有时候只想听自己想听的东西,专家们需要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客观理性,去伪存真,这是专家的重要价值。


更全面的知识储备:

要追求细节,也要用跨界的方法解决过去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太大,机会也很多,许多行业会被短时间改变。
例如淘宝京东改变了购物习惯,滴滴和uber迅速改变了城市出行方式;
许多传统问题在新技术下可能得到便利的解决,跨界融合,打通一条路便是柳暗花明。

更精细的专业化:


面对的威胁往往是宏观上的,但机会却存在于细节中。

大数据解决不了小数据的问题,而小数据靠专业的积累,往往密不外传。

比如大数据能根据足球比赛中两只球队的相互胜率,判断下一次的成绩;但无法提供双方守门员扑点球的方向偏好。而后面的数据才是专业、具体的,对教练制定战术有帮助的(德国队在世界杯中,会分析对方门将的扑点球偏好;金牌教练穆里尼奥能准确的说出每个人的技术风格、进球数、身高、体重,甚至在何时何地进球,哪些进球是左脚打进,哪些进球是右脚打进)。

有很多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还有改善的空间:手机的电池,相机的大小,机场车站的等待实践,订票的流程......还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拯救正在挨砖的专家——咨询行业的危机和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