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负面情绪”只能被接纳而不能被控制?

为何“负面情绪”只能被接纳而不能被控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期的朋友圈和朋友群已经被“抑郁症”刷爆,一时之间大家开始无限的关注抑郁症,也会用网上传播的各种抑郁症测试表做测试。人们开始关注抑郁症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引起不必要的紧张也无甚好处。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被这些悲伤、愤怒、恐惧等等“负面情绪”所困?这些“负面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从精神分析角度讲,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没有与母亲形成较为健康愉悦的母婴关系,那这个人在成人后 会更容易由于感情失利、工作受挫等诱因陷入抑郁,也有可能没有任何外在原因,内在就是长期感受到痛苦煎熬。而一个母婴关系较为健康愉悦的人,或许也会遭受同样的外在挫折,也会失落痛苦,但却不会陷入持续的“负面情绪”状态。

         人类本身就有“趋乐避苦”的天性,本能的就会追求开心快乐的情绪体验,人们在祝福朋友时,总会在“幸福、快乐”前面添加“永远、天天”这些定语,每个人都巴不得自己天天开心快乐,虽然我们知道“喜怒哀乐”是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具有的正常情绪感受,但是我们就是执着的希望我们只拥有“喜乐”的情绪感受,不喜欢也不愿意接受“怒哀”的情绪体验。

     从“喜怒哀乐”这个形容人们情绪种类的成语中我们会发现,被打入“负面情绪”的“怒哀”占了这个成语的一半,如果回顾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也会发现,“喜乐”的情绪感受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还真的不是占据太多。佛教讲人的一生就是“苦”的,因为“贪嗔痴”导致我们的欲望无限,造成我们人生就是苦海无边,所以,佛教认为要消灭欲望,人就可以脱离苦海了。看来,人生的喜怒哀乐其实就是一种常态。

        我们总是执着的认为痛苦、伤心、愤怒的情绪就是负面的不好的;因为痛苦伤心愤怒的情绪体验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而开心快乐给我们带来了愉悦;加上现在的各种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快乐积极的正面情绪对人们健康有益,低沉消极痛苦的情绪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害;但是这些把情绪划分为“正面、负面”的态度,却加剧了我们对这些消极低沉情绪的抗拒,一旦我们遇到这些情绪,我们就会批判自己,告诉自己这些情绪不好,要么想回避,要么想摆脱,但只要想要回避和摆脱这些情绪,就对这种情绪有了对抗,那样你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这些情绪,反而会使这些情绪固化。

       不信,做个小实验,我说“不要想蟑螂”,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给回避“蟑螂”或者摆脱“蟑螂”么?你一定会想到蟑螂吧!这是因为有意的回避摆脱策略经常是言语的,而言语中含有了这些回避的字眼,因此,越想回避的东西反而越历历在目,并可能影响随后的认知和行为。越是我们希望忽略回避的情绪,反而越会被我们压抑到潜意识,因为这些情绪如果没有被正视和接纳,他就不会消融,只会停留在那里。

       从生理上讲,主导人类的情绪感受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是不会受大脑意识控制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大脑无法指挥你的感受,你大脑意识层面给自己下命令不要难过,要快乐,但是你的植物神经系统不会听你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句子“我的快乐我做主”,“我的情绪我做主”,但事实上,如果是想从大脑层面下命令让自己做主,那根本办不到!



为何“负面情绪”只能被接纳而不能被控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面对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只能去接纳他们就是这样客观存在于我们身上的这个事实,而这些情绪无关乎好坏正负,他们就是一种情绪体验而已,认识到每种情绪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与价值,都是我们作为人类所天生拥有的情绪体验。当一种情绪在你体内升起,你就去如实的看到它,不去批评它。

        其次,我们应当知道,任何一种情绪体验都不可能长久占有你,想想你有没有可能一整天24小时都咧着嘴巴笑或者都在愤怒的狂喊?

       在正常生活的一天中,让你痛苦的情绪,即使强度再剧烈,持续的时间再久,也总会有被打断的时刻。

       当你能去面对他们,不去刻意回避压抑驱赶,去勇敢的接纳这些情绪,那这些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流动起来,被打断的那个空隙也会越来越长,如果你有足够的觉察力,你也会发现,这情绪体验就像一股能量流,会来来去去,而你也因充分体验了这些来来去去的种种情绪而渐渐扩大了自己内在空间的宽度和广度,对人生的态度也将更加睿智与从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负面情绪”只能被接纳而不能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