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读《林语堂的说话之道》

说话真的不比写文章容易。

这是我第一次读电子书,而且读的是技巧类的书,写读后感,感觉比较困难。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非常接地气,虽然在之前也听说过类似的技巧,但是本书非常的通俗易懂,文中举了很多比较典型的例子,所以在阅读方面不会太过于枯燥。

这本书我读了一个多星期才读完,第一次写技巧之类书籍的读后感,所以我又拿的目录再对照回顾了一下。

读完之后说几点自己比较深刻的收获:

说难——读《林语堂的说话之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一滴蜜能捉得的苍蝇,比一加仑的毒汁捉得的苍蝇要多

书中,在是劝导、辩难、演讲的写作的时候反复多次提到了这句话,这也是在这本书里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

有时候我也比较赞同用温和的方式说服对方,因为每个人都不会一开始就接受别人去否定自己。无论是劝导、辩难、演讲,都是一个人去说服别人的过程,这就难免在过程中发生观点冲突、摩擦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学会找到彼此的共通点,先去赞同别人,不要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一个“不”字,你要明白有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去说服别人。这个道理也是挺简单的,如果你一开始被别人否定,那么接下来他的话会比较难进你的耳朵。

2、要去引导,而非驱使

文中举了很多例子去说明不自信和犹豫会导致演讲的失败。确实是如果表现得太过于谦虚就回让人感觉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既然如此,那我凭什么相信你的观点呢?因此,说话的时候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有一些断然的语气,但是这对于有高知识水平的听众很难成功,你们大家都相信过于绝对一定错。不自信行不通,太果断也行不通。这也之前我一直在纠结的问题,但在书中,我找到了一个答案,这是我在读这本书当中比较大的一个收获。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去引导,而不是去驱使,说白了就是用事实说话,多去摆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说真实的案例、新闻、数据等,你这些东西去引导别人去思考,还可以佐证你的观点,不是单纯的空喊口号,说一些断然的话。

3、做自己,不盲目模仿

之前你看过类似的文章,一般都是要我们去学习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就是去刻意模仿大家、高手的做法,但是文中提到是“似我者死”的观点。

自己的思考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别人,形成自己的新特点,让自己区别于别人而存在,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

4、演讲时间与准备时间成反比

这可能是我自己实战经验比较少的原因,我一直都认为演讲时间比较长的话需要准备的素材才会比较多。

美国总统威尔逊回答说道:准备一份十分钟的讲稿,大概花费两个星期;准备30分钟的讲稿准备一个星期准备;如果两个小时的讲稿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当时我就惊呆了,作者提到演讲篇幅比较短,对讲者素质要求比较高,素材质量要求也比较高,能在时间内说服别人需要用到的素材、技巧准确力度要相当的高。

这也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短小精悍才是精华!简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能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清楚,就不需要长篇大论,这是我需要认真学习的一个点。


我的小感想:

1、对于我这种喜新厌旧的人来说,真的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个书,因为三心两意,到最后什么也做不成。我能说因为假期耽搁了一本书,只读到一半,假期后我就开始读新的书,所以假期前读的那本书一只遗落在一个角落……

2、个人感觉,纸质书比电子书,因为我喜欢你我在乎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等我看完的时候再发一遍,这样感受会比较深刻,但是电子书虽然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情,翻起来会比较麻烦,可能是我们纸质版的书比买电子书多的原因吧。

说难——读《林语堂的说话之道》_第2张图片
比较喜欢的一幅图,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难——读《林语堂的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