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又叫土木之变或土木之祸。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1张图片
明英宗

如果去掉堡字,还以为是建房子引来的祸变,其实土木堡之变指的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2张图片
土木堡遗址


先来讲讲土木堡!

别看现如今土木堡不过是一堆遗址了,在明朝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军事的桥头堡。


再来讲讲为何皇帝会去亲征?

明朝打仗厉害的应属于明太祖和明太宗父子二人!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太宗(嘉靖帝时改为成祖)曾五次亲征蒙古,并将首都设在北京意欲天子守国门(真实用途可不是哦)!

明朝历代皇帝都慕太宗之雄风,朱祁镇也不例外,亲征时才22岁,自然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满腔的雄心壮志,自然也跃跃欲试。

朱祁镇觉得这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3张图片
明朝第一权宦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好先生——大太监王振。在朱祁镇前期有三杨主政还有太皇太后张氏辅政,王振自然没有出头之日,但是作为皇帝从小的玩伴深受朱祁镇厚爱,正统七年后王振逐渐大权独揽,小皇帝自然也信得过自己的家奴。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 本来这种事朝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花钱消灾,能使边境和平这也不是坏事。可是王振这人倒是正直,偏偏就是不肯多发,还轻易的将贡马削价。本来蒙古人就缺衣少食,自然不答应,也先秉着你给我我就来抢的理念,发兵四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蒙古骑兵自然是比汉人的步兵厉害,明朝边将与之作战均失利,向京师请兵救援。

好家伙,王振这次就玩得更大发了!他觉得用天子之威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奉劝朱祁镇学习当年宋真宗澶渊之盟时的亲征,必定能退敌万里,青史留名,也不知道宋真宗留了啥好名,学他。朱祁镇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自然耐不住这样的怂恿,于是不顾大臣的劝阻执意亲征。


再来讲讲为何会被俘?

朱祁镇带着王振等100多名官员及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要命的是辎重这些配备不完全;更要命的是朱祁镇让外行人王振全权掌握军政大权,内行人不得参预军政事务;最最要命的是未到大同,军中开始缺粮,民以食为天啊,不吃饭怎么打仗,不断有人死亡,军心不稳。最最最要命的是遇到了真正聪明的对手,也先是一位伪装大师,他率军佯装退以诱明军深入,朱祁镇和王振自然洋洋得意。

其实军中也不乏明智之士,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就是其中两人,他们都劝劝回军,后来王振也觉得撤回北京,只不过撤回去发生了更搞笑的事情。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4张图片
路线

王振计划的路线是从紫荆关返回北京,因为这样可以路过自己的家乡蔚州,以便自己在家乡父老面前耍耍威风露露脸。其实这样无关紧要,谁不想衣锦还乡,毕竟太监也是人嘛!偏偏军队不给力了,仓皇退兵外加军中粮草不济,军纪混乱。王振一想这样岂不是会践踏自己家乡的庄稼么,为了家乡人着想,他果断下令改走路线,其实朝令夕改这是行军的大忌。

其实此时离紫荆关倒是没多远,群臣也是进谏改道可能会被瓦剌追上,可是王振此时已经是王八吃了秤砣,坚决迂回宣府回京。但是耽误了行军速度,瓦剌大军真的追了上来,朱祁镇派人掩护以便加紧撤退,明军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使他撤退到了离怀来城仅20里之地——土木堡!

此时如果再加紧撤退,后面的是到此就是全剧终。可是王振此时偏偏又来了小性子——不走了,不管怎么说就是不走,因为他这一趟搜刮了不少塞外的好东西,担心跟不上他们逃跑的节奏。朱祁镇自然听先生的,做一个乖学生。

到了第二天,朱祁镇想走了,但是老天就偏偏不让他走了,瓦剌大军包围了土木堡。要命的是他们犯了马谡当年犯的错,驻扎的地方地势高而无水源。人一天不吃饭倒是可以,两天不喝水自然不行,不过王振倒是有点学问,没有河水喝我们可以喝地下水嘛!他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是挖了二丈(6m)多深,却不见一滴水。士兵自然饥渴难耐,怨声载道,骂不绝口,军心进一步涣散了。

也先再一次展现出伪装大师的手段,一边派人去议和麻痹明军,另一边假装撤退迷惑明军。瓦剌军撤退时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却暗地埋伏,只等全歼明军。作为瓮中之鳖的明军,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些事情也来不及分辨了,王振命大军移营就水。得令的明军自然一哄而散奔向河边,其实是奔向死亡,瓦剌伏兵四起,明军溃败,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真是死得其所,慢哉慢哉!

朱祁镇这时倒是冷静了许多,他深感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朱祁镇被抓后,由于衣甲与他人不同引起注意,并报告了也先的弟弟赛刊王。赛刊王询问明英宗时,明英宗反问道:“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赛刊王感到明英宗说话的口气很大,立即报告也先,也先立即去请安磕头行君臣礼,献上各种野味美食。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5张图片
朱祁镇被俘

其实这只不过是溢美之词,真正不杀朱祁镇的原因是因为也先想奇货可居罢了。


再来讲讲皇帝被俘,为何明朝没和北宋一样乱掉?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6张图片
明代宗景泰帝

其实在朱祁镇亲征的时候,还做了一手准备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注意不是监国)。

其实明朝上下听到皇帝被俘的时,朝野震惊,很多人动了南逃的想法,提出迁都南京,如果这样的话明朝可能变成第二个北宋。但是这时站出来一个人,他就是于谦,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他极力反对南迁,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他还支持朱祁钰清算王振旧党,得到了大臣的拥戴。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7张图片
于谦

在于谦等人的拥立之下,明朝另立新君朱祁钰以安民心,也让瓦剌不能打着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

断了别人的财路,自然让别气急败坏。也先带着朱祁镇率大军南下攻打北京,朱祁钰倒是识人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

正统年间打赢北京保卫战主要是臣民一心,不像后世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一样民心向背。不仅于谦亲自上阵,民众更是积极配合,在先前损失20万人的情况下北京保卫战的成绩是显著的——

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败瓦剌先锋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派右通政王复到土城拜谒英宗。十月十三日,也先进攻德胜门。石亨,范广等将领在民间的土房内埋伏,二人大败敌军。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战死。也先转而攻打西直门,又大败十四日,战于章仪门,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胜!此时,围攻居庸关的瓦剌军与守军大战七天七夜,还是大败!也先在十五日夜,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杀敌万人,也先向回良乡逃去。十七日出紫荆关,明军直追,败敌于固安、霸州,擒阿归等18人。

也正是如此,明朝没成为第二个北宋。


后来他们都怎么样了?

成为太上皇朱祁镇在瓦剌被俘近一年,瓦剌由于得不到好处还得养着这尊佛,于是就放他回去。可是此时当上皇帝的弟弟朱祁钰极其不希望哥哥回来,但是却没办法。

迎回来后的太上皇被囚禁在南宫过了七年囚徒的日子,甚至吃穿不足,靠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朱祁钰这种做法也太让人震惊,后来还废掉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好景不长朱见济病死,朱祁钰也生病。

不受待见却想当大官的几个人——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拥立太上皇复位,这就是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_第8张图片
民族英雄于谦

重新登基的朱祁镇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而且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又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死后葬于西山,恶谥为戾。

虽然朱祁镇报复了当年拥立朱祁钰登基的一干人等,但是皇位失而复得也使得勤政处事,他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