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吗?你觉得他是害得北宋灭亡的“奸臣”还是“伟大的改革家”?

下面我试着百合主播提出的参考题目的进行反馈。

你了解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吗?你觉得他是害得北宋灭亡的“奸臣”还是“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

“不畏浮云正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就是出自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当然,王安石也是位改革家,他的变法可谓是一个转折点。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变法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青苗法”

青苗法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其与之前的常平仓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dí ,遇贱量增市价籴tiào”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后废止。

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评价,特别是那些否定、批评的结论,从二程到朱熹,从元朝史臣到王夫之等,其理论基石主要是传统儒家思想,并最终落入儒法之辨、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辨的窠臼。

王安石变法是失败了,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更引起了“新旧党争”,但不可否认王安石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能否认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更不能以此就断定王安石就是奸佞,而将宋朝灭亡的责任推给王安石更是大谬。

到了清朝末年,思想家梁启超在其撰写的《王安石传》中,将王安石思想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随后,王安石的中央集权制度再次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当然,王安石思想的重现有着国家、世界因素的影响。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大政治家之一,管仲、子产、商君、诸葛亮等,规模都不及荆公之宏远;他推行的新政,虽不能俱谓之成,但绝不能俱谓之败。

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意见的代表人物是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他在写《苏东坡传》就提到变法,贬低王安石。在他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一个顽固而又偏执的王安石。他外表邋遢不羁,似乎是在以这样的形式来告诉世人他只在乎他的千秋功业,外在的一切与己无关。而这样的不修边幅则被作者讽刺道:“不知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怪人,狂想家,精神分裂者都相信邋遢是天才的标志,拒绝绅士的衣着便是不朽的最佳保证。有人还有一种怪想法,以为污秽表示不重视物质环境,因此代表更高的境界。如此推论下去,天堂岂不充满又脏又臭的天使”。这个说法真是嘲讽得切中要害,甚得我心。想到今时今日还有不少自以为与众不同的人或者影视作品里塑造天才时还会采取这种奇形怪状的形象,不免觉得好笑。有些事情过了头就显得做作了,也难怪当时的仁宗会觉得王安石有些虚伪了。

因为苏东坡是保守派,而王安石是改革派,两人在政治立场上完全是对立的。林语堂似乎非常推崇苏洵对王安石的看法,而苏洵更是作《辨奸论》对王安石进行了强烈抨击,而林语堂显然认为苏洵的说法是对的。

从林语堂为苏东坡立传就可以看出,他显然是比较喜爱苏东坡此人的,所以在书中对苏东坡的正面形象进行提升很正常,可是提到苏东坡显然无法绕过王安石,由于“新旧党争”的影响,苏东坡的多次遭贬显然由此有关,因此对王安石进行贬低也就很正常了。这并不能代表王安石就是这样,只是林语堂从抬高苏东坡的一种方式而已,或许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台湾学者陈致平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纯粹从立法的本身着想,而忽略了执法时在技术上的问题和人事上的障碍;反对变法的人则从实际人事上的流弊着眼,不甚重视立法本身之善,因而变法者是偏重于理想而忽略现实,反对者则是重视现实而忽略理想,加之在变法的过程中,两方面缺乏沟通,而王安石个性执拗,不愿谋求人事上的谅解与妥协。陈先生的见解值得参考。王安石的个性确实影响到了他的变法。反对者中,文彦博、欧阳修等都大力推荐过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等和王安石都曾私交甚厚。但王安石只听得进顺耳的话,以致在反对变法之声越来越大时,干脆提出不顾一切的“三不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王安石为了变法公然反对说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不仅将敢于对他讲不同意见的朋友全都推到了对立面,最后也失去了皇帝的支持,变法只有失败。

反馈结束,感谢百合主播,也感谢大家的收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吗?你觉得他是害得北宋灭亡的“奸臣”还是“伟大的改革家”?)